中國信達:已投放約70億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12月5日,第247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在京召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向黨介紹了中國信達在深耕“大不良”經營新模式,切實履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業職責方面的實踐和成效。


向黨表示,中國信達積極拓展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包收購處置,創新開展違約債券收購,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金融風險化解處置新路子。

在創新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方面,中國信達探索基金化處置模式,引入產業龍頭,發揮雙方優勢和功能,共同處置債權;利用網絡化處置平臺,實施定向招商,引入線上資產服務商,提升資產處置效率;發揮債委會作用,運用破產重整、盤活資產等綜合手段,解決企業困境,化解相關金融風險。

在拓展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方面,2019年以來,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外轉讓不良資產持續增多,中國信達主動對接金融租賃、信託等渠道,參與了中誠信託收益權資產包等項目,解決了兌付困難或逾期問題,有效化解其流動性風險。

在拓展違約債券收購處置方面,中國信達創新開拓違約債券風險化解業務,成功收購博源集團發行的30億元債券,並將其以非現金方式註銷。通過實質性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手段幫助博源集團這一地方龍頭民營企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在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方面,向黨表示,中國信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產負債兩端同時入手,在收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到期無法兌付債務的同時,聯合產業投資人,對其低效資產進行實質性重組盤活,利用低效資產重組盤活收益償付相關債務。截至目前,已投放相關項目餘額約70億元。

在推動危困企業破產重整方面,中國信達發起設立了100億元規模的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以提供企業破產重整費用與共益債務為切入點,深挖企業重組、破產重整等特殊投資機會,延伸不良資產經營鏈條,幫助危困企業解決破產程序實施困難等問題,加速“殭屍企業”市場出清。

在幫助實體企業降低槓桿方面,中國信達運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優勢和人才優勢,緊跟市場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目前已成功實施17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總金額達222.8億元。同時設立了500億元降槓桿基金,並將市場化債轉股業務拓展至民營企業。

中國信達現場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信達累計收購不良資產約2.88萬億元。

中國信達:已投放約70億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