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郑成功,1624年出生,那一年正值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公元1661年,郑成功37岁,他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了台湾。郑成功39岁去世,也就是说他在台湾仅仅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但是在台湾人的心目中郑成功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民俗都和他的故事有关系,甚至他的经历还被神话。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轻松地分享一下这些有趣的故事吧。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一)饭鱼的来历

在澎湖列岛附近每年的初春都会出现一种很特别的鱼在游动,这种鱼肉质鲜美、体型较大,小的有四到五斤左右,大的有二三十斤不等,叫作饭鱼。饭鱼是郑成功来到这里时发现的。当时郑成功的军队遇到了一连几天的大风,军中的粮食也十分紧张,老乡们知道郑成功的军队缺粮就送来了粮食、蔬菜和鱼干等物品。郑成功知道后下令坚决不许扰民。听说郑成功一天一夜没进食,一名水手捧来半碗剩饭献给他。郑成功接过碗后看了看大海说了一句:“莫道军无炊,渡海自有粮”,然后把这半碗饭抛向了大海。没想到突然一大群鱼拥了上来抢食剩饭,士兵们见了大喜,纷纷下海捉鱼,于是当天晚上大家饱餐了一顿。郑成功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于是这种鱼就取名叫饭鱼。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二)国姓爷原本是大鲸

民间曾有一个传说,说郑成功原本是东海里的一头鲸鱼,荷兰人也传言他们有人曾看见一个人头带冠带骑着大鲸进入鹿耳门,而后郑成功的舰队就入了港。《台湾外纪》中曾写道:“影见一人幞头红衣,骑长鲸从鹿耳门游漾迂回。”在《小腆纪年》中也有过相同的记载。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三)台湾三日节 太阳公生

台湾有两个节日(三日节、太阳公生)是和郑成功有关的。三日节又称清明节。由于郑成功一直希望反清复明,因此把“清”字放到“明”前面寓意不好,所以他干脆将扫墓的日期定在了三月初三。

至于太阳公生,三月十九是明朝亡国皇帝崇祯的忌日,在这一天,台湾人以九猪十六羊作为祭品来进行拜祭活动。九猪与“救朱”、“旧主”同音,羊通太阳的“阳”,也只光明的“明”,十六只羊是因为崇祯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太阳公生这天,全家老小一起拜日成为了当地习俗。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四)台湾三宝的神话

曾有传说,台湾有可以光复明朝的三件宝物:玉印、乌杉、出米岩。

郑成功在寻找能做出玉印的玉石时,在山中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请郑成功在洞中留宿一晚。第二天清早,仙人问郑成功:“藩主昨天睡的是什么床?”郑成功答道:“石床。”仙人摇摇头:“藩主竟把玉床当石床,藩主不识宝玉,与玉无缘,看来明朝灭亡是注定得了。”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郑成功不甘心,又来到了阿里山找传说中的乌杉。乌杉太大了,几十个人才能围得住,而且乌杉有灵性,砍完的地方第二天又长上了,几天下来乌杉纹丝不动。当晚,郑成功梦见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乌杉是神树,快要修成正果,你伤不到它,应该筑坛祷告,有缘人才能得到。郑成功如法祷告,结果只有一颗很小的乌杉倒下了。

为了寻找第三件宝物,郑成功带兵来到大岗山,当晚在睡梦中佛祖指点他藏宝的地点,并告诉他:“仓谷在庙后的岩洞穴之中,但仓谷内的米只可在此食用。”第二天,郑成功虽然找到了出米岩,但却不可尽取,无功而返。

郑成功得不到三宝,看来明灭清兴是必然得了。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五)端午节吃煎食追

端午节,台湾省安平地区的人会吃一种食物叫作煎食追。曾经传闻在郑成功收复普罗民遮城后缺食少粮,但正好赶上端午节,因此就将米浆、番薯粉等其它一些廉价食材做成了煎食追勉强过了一个节,第二年等到粮食大丰收时才吃上了粽子。而在郑成功刚刚过完这个端午节后就猝死了。安平人为了纪念郑成功,年年端午都会做上煎食追来庆祝节日,而煎食追在经过不断地改良后成为了风靡大街小巷的特色食品。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以上向大家介绍的这些故事有些事是民俗,有些是流传的神话故事,没有科学依据,但从这些故事不难看出郑成功在台湾深入人心,神话给这位历史人物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更多地了解。如果有幸能参观台湾有郑成功的庙,你就会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被奉为了祖先。

台湾关于郑成功的一些神话和民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