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我的微信朋友圈對你全部開放,不僅僅是因為我有多在乎你,而是你已變成我的私域流量。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十幾年前的傳統互聯網,剛開始接觸社區運營,後來便是SNS營銷。當時沒有微博,沒有微信,大多數的網名除了看門戶,就是玩論壇。那時候很多關於論壇的詞,我覺得都好有意思。比如什麼版主,灌水,沙發,搶樓等名詞。
後來又開始接觸新浪微博,聽到一個當時更新鮮的詞,KOL。那KOL是什麼呢?我覺得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垂直領域的專家。比如很多博主,版主,和小明星,垂直領域的達人,開始成為了這個詞的最好的解釋。

而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名次KOC!英文全稱為“Key Opinion Consumer”,即關鍵意見消費者,對應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一般指能影響自己的朋友、粉絲,產生消費行為的消費者。相比於KOL,KOC的粉絲更少,影響力更小,優勢是更垂直、更便宜。
以上內容純為科普,接下來會根據看到的一份叫做《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半年大報告》的內容,來說說我對KOC和私域流量的一些理解。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報告中提到了5個核心觀點:

1.存量市場的爭奪: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天花板已至,各玩家越發注重用戶價值和可持續的商業變現能力;
2.下沉市場的紅利:下沉市場的泛娛樂和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下沉人群成為各家爭相爭奪的重點;
3.全景生態軍備賽:BBAT的8家平臺與終端企業集體發力小程序,全景生態佈局成為獲取用戶有效利器;
4.下一個萬億市場:5G商業化元年,基礎建設步伐加快,萬物互聯時代漸行漸近;

5.私域流量的崛起:私域流量疊加超級會員,打造付費用戶強變現力新模式6 品牌營銷新模式;

Z世代等新人類的價值感知,促進品牌崛起和營銷邏輯改變7 短視頻加速變現:用戶規模大漲至8億,直播、帶貨等商業化手段強勢搶佔著用戶的錢包和廣告主的預算分配KOC的“使命”KOC其實是一個之前就有的概念,我總結為COI,影響力中心。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而大眾說的KOC只是把KOL給出了一個可以量化的傳播指標,可以KPI了,考核的是銷售轉化,一下子就比KOL更“落地”,含金量高了!傳統廣告投放裡,KOL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品牌的曝光,增加消費者關注的機會。而KOC的出現,是符合現在的流量廣告轉化的投放需求,是為了解決增加銷售轉化,和激活粉絲的購買力。


你發現了沒有,對於KOL的理解是消費者的行為;對於KOC的理解是粉絲的購買轉化。所以說,更多的品牌主願意找KOC合作。好吧,如果你還是不理解我在說的是什麼,那我就說一個最紅的KOC的名字,口紅一哥,李佳琦。KOC的“江湖”我個人認為,KOC除了的定義不同,作用不同,接下來他們出現在的平臺和媒體也不同。我之前聽過抖音和快手的定位和差異化。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種草”是當下很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語:

一指“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慾望”的行為,或自己根據外界信息,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慾望的過程;

二指“把一樣事物分享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行為,類似網絡用語“安利”的用法;

三指一件事物讓自己從心裡由衷地喜歡。

烤串姜認為,“種草”跟KOL有著緊密的關係。KOL通過長期的內容輸出和粉絲沉澱,讓消費者或粉絲在一段時間的關注和追隨後,最終產生銷售轉化,這個時候的KOL就可以升級為KOC了。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接下來,就要說說私域流量的問題了。


抖音和快手比起來,後者更容易做成私域流量的運維。私域流量和KOC是密切相關連的,有了流量,還是為了轉化。我理解的線上營銷,無非就是兩種思維:電商思維,人找貨,靠流量導入;社交思維,貨找人,靠口碑裂變。

講到私域流量,我也很認同一種營銷做法和一種制度。社群營銷+會員制。社群,是我認為最早期的私域流量的搭建形式。通過微信群等形式把相同愛好或者粉絲聚合在一起,然後進行營銷和服務。而社群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次獲取流量,可以多次使用,降低獲客成本,提供收益,還能增加粉絲粘性。好的社群營銷。

2020私域流量爆發年,幫助實體門店解決流量之痛

私域流量必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是所有類目的產品或者服務都適合做私域流量嗎?並不是的。想讓私域流量完整的發揮很好的作用,這是產品的復購率與服務的黏性所決定的。像耐用品這一類的產品就不適合做私域流量。

目前的私域流量都是在別的平臺下進行,如微信。在未來,私域流量會更多的誕生專門承載他們的平臺。這是必然的,因為你越依賴一個公開的平臺你就會更公域,而你從平臺都開始專屬、私域,會讓流量的精準程度、轉化率更高也就是更私域。

精準的結構化流量,從內容和場景出發高復購高轉化的流量質量,從後向前不光賦能商家,也賦能流量。內容、產品、服務通過去中心化的流量節點(公眾號,微信個人號、人設核心等)直接觸達終端客戶,流量以網狀方式進行組織。這就是私域流量,自此我們有了新的流量體系。

前端的流量高潮已經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帶著標籤、去中心化的精準流量。如果要問私域流量究竟何時才能成熟變現可能還不知道,但它已經在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