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如果愛的給予,不是滿懷著信任,那麼,這個愛裡面必將受到汙染,並且失去了最美好的東西。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孩子終於可以送幼兒園了,阿靜原本以為自己終於能有自己的時間了,但是沒想到自己的靈魂似乎忘記在了幼兒園,人回家了,卻整天記掛著孩子:她在幼兒園會不會吃飽?中午會不會睡不夠?老師能給她耐心地擦鼻涕和屁股嗎?會不會被老師忽略?當看到媒體上出現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報道,阿靜腦袋裡立刻浮現出自己的寶貝身上有傷的幻想……當她忍不住給幼兒園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當然一切都很好!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每天上學,阿靜都再三叮囑孩子:“一定不要調皮,一定要遵守規矩,一定要……否則,老師不喜歡,還打屁屁!”讓阿靜疑惑的是,早上孩子總是死活不願去幼兒園,可是晚上卻賴在那裡不願離開。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青春期的小強曝出了看似精神病的症狀:理了一個大光頭;晚上喝酒之後在大街上玩“裸奔”;暴怒後把家裡的電視機給砸壞了……這些讓爸媽受到了嚴重的驚嚇,他們硬逼著小強去看精神科醫生。但是,回家之後,小強依然不願意上學,也不願意吃藥,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當爸爸懷著萬分擔心的心情偷偷打開兒子的房門,又爆發了小強捍衛隱私的激烈衝突……當有班主任打來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時,小強的爸爸開始滔滔不絕:“老師,小強從小個性就不好,如果不……,他就會……,所以,他上學以後,你一定要按我說的……,否則他就會……,要一直這麼對付他才行!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對孩子總是擔心憂慮,這似乎是很多父母不自覺的習慣。在孩子是小嬰兒時,擔心他吃的不夠多,睡得不夠好;上了學,擔心他學習不夠好,將來沒出息;孩子走向了社會,擔心他找不到好工作;孩子談戀愛,擔心他受到感情欺騙;孩子結婚,擔心他沒房沒車,將來養不起孩子……

從上面的兩個生活場景中,我們不難發現阿靜的孩子不願上幼兒園的原因,也能想象得出青春期的小強為何出現類似“精神病”的症狀。

這些家長,充滿了對孩子的不相信,不相信他們自己會生活得很好,他們對孩子的關愛充滿了負面的憂慮,這樣的父母給孩子的依靠是非常虛弱而充斥著假想的危險,不安的父母又傾向去控制孩子的每個舉動,以減少自己的擔心,去打壓自己的不相信,但是,過度的控制導致了“小強們”需要去看精神科醫生。

不相信孩子的父母,看到的孩子是殘缺不全的,也不敢對孩子的未來有什麼美好的期望,雖然給予孩子的幫助卻是全心全意而且無止境的,但是這些不信任的幫助最後會將孩子徹底壓倒,讓孩子徹底認為自己是個無能的人。

如果你抱怨孩子不和你說心裡話,你可曾想過,當孩子和你說心裡的困惑時,你給予過他有力量的支持了嗎?還是一通責罵,給孩子落井下石的感受?或者是強行給孩子灌輸一些你自以為正確的卻不符合孩子心意的建議?

你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克服他自己面對的困難嗎?

你相信孩子因為自己的美好天性而最終獲得好運嗎?

你相信孩子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有能力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嗎?

還是你相信如果你不像一個監獄長一樣看著孩子,孩子最終會變成囚犯?

如果愛的給予,不是滿懷著信任,那麼,這個愛裡面必將受到汙染,並且失去了最美好的東西。

不相信孩子的父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孩子的時候就不相信他們,所以就傳承了這樣的習慣和思維認知。

不相信孩子的家長,本身是匱乏的,自己沒有信心成功,因此覺得孩子也不會成功。如果家長對孩子所涉獵的領域有過成功的體驗,那就越能為孩子送出祝福,而不是擔心。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總為孩子擔心的家長,將自己對未知的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對於全新的、無法掌控的領域,他們的焦慮加重了孩子的怯懦。

當你對孩子說“我好擔心你如何如何的時候”,孩子一般是什麼表情和神態呢?是的,肯定是厭煩!因為這不是愛,這是充滿了強大負面能量的詛咒,你的擔心會吸收相關的能量來使你“心想事成”,最後你還會對孩子說:“你看吧,我就說過,你會在那裡出問題!”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你通過孩子不斷的失敗和挫折驗證了自己的看法的正確性,當孩子身處糟糕的境地,除了進一步的擔心,還隱約會浮現出一絲得意,似乎你是早有先見之明的人一樣。

更可怕的現象是,當孩子的情況很好,與你當初的看法不一致時,你還會懷疑,怎麼可能呢?似乎潛意識在期盼著孩子出事一樣。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是的,這樣的“擔心父母”潛意識其實正是在期盼著孩子出問題,雖然在意識層面父母不可能同意這一點。這就是孩子厭煩這樣父母的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說,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孩子是多麼渴望獲得父母的欣賞,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充滿自信,可是這樣的家長卻始終不能滿足孩子的這種心理需要,總是用挑剔和抱怨來回報孩子的付出。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最終,孩子身心疲憊並且充滿了困惑:“為什麼我總不能讓你滿意呢?為什麼你總覺得我不能和不行?為什麼你不相信我能做的很好呢?

或許你會說,難道孩子去冒險我不應該擔心嗎?沒有必要事先提醒他嗎?難道我的擔心是錯的嗎?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如果家長將自認為正確的、有益處的看法以一種分享的態度和孩子討論、向孩子建議,而不帶任何預設的目的和威脅(如你一定要聽我的,否則你一定會落得如何如何的下場),相信在孩子哪裡會感受到愛的表達和控制之間的區別。

如果孩子不聽勸告,我尊重了他的意見而他出了事情怎麼辦呢?我怎麼面對自己的內疚呢?我想這是很多家長內心深處最恐懼的想法,就是怕孩子出事,甚至是失去孩子。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世界上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孩子自己一定要去冒險,這是“他人的事”,我們沒有權利去阻礙另一個生命的選擇,但是我們給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出事,那是“老天的事”,一個家長無論有多大的能力,也是無法與老天抗衡的,孩子命該如此,只能臣服。

擔心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擔心失去孩子的恐懼緊緊抓住了父母的心,如此的害怕讓他們不惜將孩子放置在真空世界裡,但是,這畢竟是剝奪另一個生命的行為,不要因為自己的恐懼,自己的需要而取消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權利!

讓我們一起思考

1.你瞭解孩子身上的優點與缺點嗎?你欣賞你的孩子嗎?

2.你在平時與孩子說話時,會說到“我好擔心你如何如何嗎?”

3.如果有家庭遺傳的原因,你覺得自己該如何從自己這一代破除這個“詛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