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刘桦。

《不管教的勇气》是日本的岸见一朗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又一部著作。

几年前,我就看过他写的另一部著作《被讨厌的勇气》,当时就让我心情豁然开朗,心中立即就有了突破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所以,岸见一朗写的书,我基本上都会买来阅读。

我第一次看到《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时,脑袋里立马就出现了一个声音:“不管教?孩子不管教能行吗?”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作者想表达的,不是真的让你“不管教”孩子,而是换一种更为科学的理念和方式来教育孩子。

但是,这些方式在大部分人看来是“不管教”。

因此,你需要有勇气,应用这些被大部分人看来是“不管教”的方式,来帮助你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01

《不管教的勇气》能给父母们一个怎样的教育启示?

这本书里的很多理念和方式,跟我们以往对教育的认知截然相反。作者岸见一朗分了三个章节叙述这全新的育儿观:

第一章: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我们以前老的教育观念是,孩子做错了事就要批评,不批评,孩子不知道错在哪儿,更不会改。

现在新的教育观念是,提倡赏识教育,不要批评孩子。

而到岸见一朗这儿,又变成了“不批评也不表扬”了。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岸见一朗在书中说了,总是批评,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而且,批评只是见效快,但它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因为:

  • 孩子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批评,但是他们依然会做一些挨批评的事。这是因为,他们有好的行为表现时,得不到父母的回应,所以他们就做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通过批评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的行为被批评了很多次依然改不掉的原因。
  • 孩子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而暂时停止了问题行为。但同时,也会变成为了逃避父母的批评而不去积极做事的懦弱消极的孩子。
  •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批评,更不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孩子明明不懂,还要挨批评,那这就说明父母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既然不能批评孩子,那就表扬孩子吧。但,岸见一朗也说了,不能表扬孩子。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的孩子好言相向。一旦你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学习,那就麻烦了。

如果,孩子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那么他所做的事情,不是因为自己擅长或者喜欢,而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表扬。

一旦外在的认可消失,他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捡垃圾,是因为有人看着才去捡垃圾吗?

所以,表扬孩子也不可取。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第二章: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谈到孩子的学习,我想,很多父母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和聊不完的事。

父母的焦虑、暴脾气,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孩子的学习,不写作业、成绩差、拖拉等。

搞得好像是父母在学习一样,真是像老话说的那样:“皇帝不急,太监急”。

但,岸见一朗明确的告诉你,学习必须由孩子自己来解决,他不是为别人而学,他是为自己学习,谁都无法代替。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他在书中还写到:“父母的干涉和为孩子着想的一些言行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习必须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就算成绩下滑,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第三章: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其实,大家都知道,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不容易,你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满满的自信、人生的价值 等等。

所以,岸见一朗在这一章节写了,做为父母,我们如何给予孩子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世界的勇气。

其实,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也是这样。孩子最终是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他需要靠自己能力和力量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和困难。

如果,孩子缺乏这种勇气,他又该如何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幸福呢?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02

教育可以很轻松

读完《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可以很轻松!

我们老一辈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类似于“不管教”。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对教育产生焦虑情绪,是因为我们没有方向,对未来太过于担忧,想得太多,管得太多。

有些问题,你只要换一种思路,就能放下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1、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让孩子独立自主

你过多的干涉,是没法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的。

所以,你催促孩子写作业,看书,是很难让他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的。

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吧,在他没有请求你帮助之前,不要去过问。

就像书中的一句话:“没有必要时时盯着孩子,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的。”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2、考好了,不一定就会有好的未来

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一所好的大学吗?考上好的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吗?

当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他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吗?当孩子找了一份好的工作,他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吗?

还是别再拿这些话误导孩子了,而且孩子也不会相信。因为,观察力极强的孩子们会发现,很多人并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但他们也生活的好好的。

所以,

学习应该成为孩子终身的能力。要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不是靠强逼,也不是靠咆哮,更不是靠讲道理,而是要让孩子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知识能为他所用,他自然就会主动学习。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3、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有价值?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现在很多人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做的不好,所以,就不想去做了。

还有的人,不参与任何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怕自己做不好,被人知道自己不行。

那么,如果提高孩子的价值呢?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岸见一朗在书中写到:“关注长处和好的方面就可以消除黑暗。”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就是告诉家长,要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首先就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价值。

所以,

不要再为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焦虑了,这些所有的“不好”也都是被你放大的。现在,你要做的是无限放大孩子的“好”,这些“不好”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最后,《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了我一件事:不管教,是让你找到管教的边界,最后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找到属于他自己人生的意义。

不过,书还是亲自读的好,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背景,读出来的感受和启发也是不同的。


作者:刘桦,一位努力向上、有点儿叛逆、积极修行的80后单亲妈妈。同时,也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少儿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专注做以爱为底色的家庭教育、父母课堂;分享养育干货、做睿智妈妈、过幸福人生!

如果你有困惑,欢迎随时私信我,交流有助于解惑!

“你是焦虑型妈妈?”《不管教的勇气》告诉你,教育可以很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