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錯了,再努力都是徒勞!

有管理學者曾比喻,若將戰略管理一詞拆開,戰略更多是指“做正確的事”,而管理則是“正確地做事”。放之現代企業經營,必須戰略與管理二位一體,才能保證健康、有序發展。


戰略錯了,再努力都是徒勞!


但如今的企業,大多存在戰略或管理缺位、混洧以及錯位的情況,因而常常看到有些企業的經營班子忙忙碌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卻不知為誰在做,為何而做,做成什麼樣。

“戰略”一詞來源於軍事術語,意指“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20世紀60年代,戰略思想開始運用於商業,並隨著市場環境改變而發展。隨後於管理學中自成一派的戰略管理,更多是指依據企業的戰略規劃,對企業的戰略實施加以監督、分析與控制,最終促使企業順利達成企業目標的過程管理。

美國蘭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全球範圍內統計分析指出,世界上每破產1000家大企業,其中85%都是因為企業管理者的戰略決策失誤造成的。因而,世界級戰略大師加里·哈默爾則指出,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和存在大量偶然性的現實商業環境中,具有前瞻性和正確性的戰略管理更像作為指引方向和導航的“羅盤”,帶領企業衝破重圍。


戰略錯了,再努力都是徒勞!


此時,不妨再一次“溫習”那些因戰略決策失誤而“窮途末路”的例子:曾享譽一時的太陽神公司,因多元化發展策略的失誤,在房地產、石油等20多個項目錯誤投資,使自身連虧5年,最後被其他公司收購。

或許,如《禮記》中所寫“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站得高、看得遠,規劃得好、落實得好,企業組織才能快速持續地發展。

管理學家安索夫在《戰略管理》一書中寫道,方向性就是要求企業必須指明一個發展的方向,漫無目的必定長不大並註定消亡。換種說法,如你沒有戰略,那麼壓根談不上方向的問題;但即使你心中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但這種目標可能是在你衝動或沒有經過嚴格調查時突然想出來的,這勢必難以兼顧全面的利益,那麼當你在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大或讓你難以逾越的阻力。

對此,管理學一再強調:一個企業在提高戰略決策能力的同時,不應忘記即使有正確的戰略決策,但管理薄弱的話,效果也不會更好;同樣,企業在實施具體管理措施,推進持續發展的時候,也不能忘記戰略決策在其中的所用,因為管理得再好,大方向是錯的,那結果永遠是南轅北轍。

總而言之,把握好戰略管理這個導航儀,才能在競爭中“乘風破浪”,因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旦方向錯了、戰略制定錯了,再努力都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