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聖教序》碑刻,你喜歡楷書版本還是行書版本

我們談到《聖教序》時一般多指的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因為它是學習行書的非常好的範本,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雖然墨跡早已失傳,但是碑刻完整的保存在西安碑林。這塊碑刻於公元672年,碑文為唐朝高僧玄奘翻譯的《心經》,唐太宗所撰的序文和太子李治所作的記文,碑字由當時弘福寺高僧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出,碑上字筆道細膩精緻,結構隨字賦形,跌宕多姿,再現了王羲之的字如魚躍龍門、虎臥鳳闕的氣勢。


兩塊《聖教序》碑刻,你喜歡楷書版本還是行書版本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兩塊《聖教序》碑刻,你喜歡楷書版本還是行書版本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安的大慈恩寺還有一塊《聖教序》的碑刻,這個碑的字體是楷書,當時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書寫,被稱作《雁塔聖教序》。此碑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運筆方圓兼施,起伏頓挫明顯,是楷書學習的極好範本。


兩塊《聖教序》碑刻,你喜歡楷書版本還是行書版本


雁塔聖教序


兩塊《聖教序》碑刻,你喜歡楷書版本還是行書版本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兩個《聖教序》碑刻現在都是學法學習的範本,一個行書、一個楷書。為什麼會有兩塊《聖教序》碑,民間一直說法不一,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唐高宗李治在慈恩寺建造佛塔,佛塔建成後要立碑,就叫來當時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撰寫了碑文,但不久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等老臣就極力反對武則天做皇后,這件事讓武則天一直耿耿於懷,以至於看到褚遂良寫的《雁塔聖教序》也很鬧心,於是就另找人重新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這個故事聽上去也在情理之中,但編者認為可信度不大。因為懷仁為了立《聖教序》嘔心瀝血25年才於公元672年完成集字刻碑,而25年前的武則天還只是一個才人,根本沒有權利下令弘福寺立碑的事,再者兩塊碑一塊立於弘福寺、一塊立於慈恩寺,一塊是行書、一塊是楷書,本該是相映成趣,我們沒有必要與當時統治者的喜惡聯繫上,雖然我們無法穿越到那個時代探個究竟,但也應該保持一個敬畏的態度去對待那段塵封的歷史,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呢?你們是喜歡褚遂良的楷書還是更喜歡王羲之的行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