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搬遷搬進新生活

4月7日,白水縣西固鎮四河村。雖然天氣預報顯示最高溫度不到20攝氏度,但設施大棚裡早已悶熱難耐。儘管如此,吃過午飯,武勇軍還是決定去大棚裡看看自己種的甜瓜。下樓、換鞋、出門,步行5分鐘,他就鑽進了棚裡。“再有不到一個月這些甜瓜就能上市了。去年我只種了一茬就賣了近3萬元,今年按兩茬算,至少能賣五六萬元。”看著一個個已經拳頭大小的甜瓜,他樂滋滋地算起了賬。

今年57歲的武勇軍是四河村下轄的武家河自然村村民,過去一家5口擠在兩孔舊窯洞中。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由於住房安全沒有保障,他家被確定為貧困戶。去年6月,西固鎮在四河村建起了移民搬遷示範安置點,武勇軍僅僅交了1萬元,全家老小就搬進了一幢12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裡。之後,村幹部又幫他流轉了兩座大棚,種上了甜瓜,使他徹底告別了過去的苦日子。

在四河村,和武勇軍一樣喬遷新居的貧困群眾共有41戶167人。據西固鎮鎮長杜曉健介紹,四河村是白水縣有名的現代農業設施蔬果大棚基地、“設施農業第一村”。目前,全村共有設施大棚600餘座、農民專業合作社9家。而發達的蔬果產業,也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現在,在四河村移民搬遷示範安置點,已經有18戶貧困戶種上了大棚,效益普遍不錯。”

除了種植大棚蔬果這個選項,四河村的貧困搬遷戶還可以選擇就近務工。在四河村移民搬遷示範安置點附近,坐落著一家省級龍頭企業——白水縣康達果蔬有限責任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果蔬收購、儲存、加工、銷售、對外貿易等。公司負責人王康雄告訴記者,現在共有26名搬遷群眾在公司裡務工,主要從事分揀、包裝、裝卸等工作。

2019年7月,四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後,投入120萬元建成了一個小型紙杯加工廠,並優先聘用了5名搬遷群眾。到了年底,這個社區工廠為包括搬遷群眾在內的全體村民分紅6萬多元。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西固鎮需要實施移民搬遷的共有353戶,其中60%需要鎮內安置。除了四河村,還有幸福小區和雷村兩個安置點。在鼓勵、幫扶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就近務工的同時,鎮上還先後開發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130多個,確保了所有搬遷戶一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杜曉健說。

事實上,西固鎮只是白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作為渭南市唯一的山區縣,白水縣共有2500多戶9700餘名貧困群眾需要進行易地扶貧搬遷。為此,該縣先後規劃建設了20個移民搬遷安置點,並在配套建設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同時,積極謀劃後續保障產業。在全縣最大的安置點李家卓小區附近,僅“互聯網蘋果小鎮”一個項目,就可輻射帶動3000餘人就業。

“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只有將移民搬遷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才能真正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白水縣扶貧辦主任許劉保說。陝西日報 記者 姚志偉 武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