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粮?真不用

囤粮?真不用

3月下旬以来,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上涨,不少地方出现了囤粮、囤米现象,采购氛围提升。

粮食采购:“圈内冷静,圈外热”

受近期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宣布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消息影响,北京市民钟先生到超市采购了不少大米和白面。

买了5袋大米、5袋白面。平时一般都是吃完了再买,一次只买一袋。听说很多国家都禁止粮食出口,很多人都觉得粮食是不是将来要涨价,所以大家都买点大米在家备着。我看大家都买,我也就多买一些。

像钟先生这样集中采购大米的不是个例,不少市民也加入到囤积大米的队列中。由于采购的人多了,稻米的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卓创资讯稻米高级分析师陈晓珊:

据卓创统计,截至4月8日,国内的普通稻谷到场主流价涨到了每斤1.25元至1.45元,优质稻谷到场的主流价涨到了1.35元至1.65元。多数地区平均涨幅达到5.52%,个别地区上涨幅度达到16%。

虽然近期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权威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市民不必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而且袁隆平等稻米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粮荒,但依然没能完全阻止这种“圈内冷静、圈外热”的现象。

稻米行业内普遍认为国内的稻谷供应十分充足,加工库存按需按优采购也是常态,但是在业外出现了一些囤米囤粮的现象,采购氛围也提升,最主要还是受到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个别国家大米出口政策收缩,出口价格也有所上涨,对国内消费者的心态产生了影响,导致采购量增加,间接导致价格上涨。

囤粮?真不用

稻谷供大于求,粮食安全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虽然部分国家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但从往年来看,进口的部分只占到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的大米只占到约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近日透露,如果粮食价格出现波动,将采取措施进行平抑。

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我们国家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陈晓珊分析,随着国家储备粮开始拍卖,稻米市场价格将回归平稳。

4月上旬,新粮紧缺,国储粮也没有开拍,目前市场价格总体上涨。不过,由于国储的中晚稻投拍在即,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降温,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5月份以后的走势主要看国储稻谷的拍卖底价,可能呈现“按质定价、优质优价”的特点,市场也会逐步回归理性。

记者:蒋 勇

编审:刘志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