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大放水”会带来什么结果

2008年金融风暴过去之后,世界并没有就此安然无忧,实际上,各国采取的放水措施带来的通胀隐忧存在,同时,债务杠杆的下降是非常有限的。美国之后自觉采取加息和紧缩资产负债表措施,曾让大家略为安心,而在新冠疫情和石油价格冲击之下,美联储一口气连续推出大幅降息叠加加码量化宽松,无限量购买国债和放宽对银行监管等应急举措,是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以平均每周5000亿美元的速度扩张,截止4月2日总规模高达近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美联储的对策可以简单称作无底限“大放水”,承诺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支持。这一次,美国和美元的问题又一次需要全球各国买单。但是,我们不仅要担心通胀,还要担心通缩和经济停滞带来的全球经济萧条。

美联储不得不采取以上措施,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是市场流动性告急,也就是美元短缺问题。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通货,实际上,美联储不仅要确保美国市场流动性不出问题,还要为全球各国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这就是美联储最近出台与14家发达国家央行美元互换业务安排的背景。在二战后以美元为锚的全球化中,存在对美元有巨量需求的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一个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全球商品市场。美元是金融市场和商品(大宗和进出口)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由于大量美元为支撑美国金融市场不至于崩溃而大量回流美国,导致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美元荒”。

美元似乎掉进了一个无底黑洞,尽管美联储使出了浑身解数,美元指数仍高企,表明“美元荒”虽有缓解但仍未彻底解决。我们大体上可以猜出美元的去向,美国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是主要目的地,政府债务,还有一部分通过企业发债流入了实体经济,以及一部分被“锁定”在商业银行体系的美元。房地产和政府债务带有一定的“固化”性质,美国近十一年的股市牛市还得力于上市公司不断发债,然后通过回购股票而维持股价的行为。这部分美元随着股市熔断而被蒸发了。真正进入了商品流通和生产的美元数量恐怕相形见绌,不足以引发通货膨胀。但是目前没有确切数字证实这个猜测,而人们难免会基于经济学常识,认为美联储“无底线”放水将转嫁债务危机,造成其他国家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从而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预期。

“大放水”这件事会造成什么后果,目前仍无法确定。但是疫情造成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停滞甚至放缓是大概率事件。这将进一步引发全球范围的债务危机,尤其是各国美元债存在高违约风险。我们无法确定会不会产生类似2008年那样的连锁违约情况。一种危害略小的情境是债务风险逐步暴露和释放,美元持续增发,各国分担美国的损失,美元信用大量损耗。而糟糕情境是“美元荒”失控,导致依赖美元的国家的本国资产大幅贬值,受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全球各国将无一能够幸免。就像对美元产生了依赖难以很快解除,各国银行的贷存比、政府债务与GDP之比高企的问题,根本无法在中短期内得到缓解。

美联储此时不得不承担起“全球央行”的职责,以免市场因缺乏这种绿背纸币作为交易媒介而崩溃。这是目前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不得不默认的事实。但是美元并不是唯一硬通货,欧元、人民币、黄金等是美元的替代货币。美元的全球供需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全球金融体系与美元脱钩将是一个长期演变进程。未来可以预见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商品将不再只使用美元结算,以其他主要货币计价和交易的证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总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个过程将伴随美国全球霸主地位转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大众,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唯一可以做的是保持谨慎,尽可能缩小投资上的风险敞口,做好未来3年应对艰苦环境的准备。(转自 郑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