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郭店简本] 甲本一组: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颂(容)。夜(豫)乎其若冬涉川,猷(yóu)(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屯乎其若朴,坉乎其若濁。孰能浊以朿(静)者将舍(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帛书甲本]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與(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魏王弼本]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词义比较]:

1、为士-为道,微妙-微眇,玄远-玄达-玄通,可识-可志。

2、豫,犹豫,迟疑,引申为慎重、谨慎。另通“與”,豫政,参与政事。

3、川,①两边为岸,中间为水,特指河流,如川源、川水;②平原、平地,如川地、一马平川。

4、猷,①计划,谋划;②道、法则,如“秩秩大猷”;③功绩,如猷绩。此处结合后面的“畏”,畏惧,害怕,如同羊看见虎豹,身子一激灵,并放低姿态,这叫畏,立即警觉,随时准备计划逃跑。故而这里的猷有警觉、谋划、防备的意思。犹,①如同;②迟疑;③通“猷”,谋画之意。

5、俨,昂头,形容恭敬、庄重。严,郑重、庄重、威严。

6、涣,涣散、松懈,例如:涣然冰释,指冰遇热消融,比喻疑虑、困难或误会完全消除。

7、凌,特指冰,泽,通“释”,解散之意。

8、屯(tún),囤积、集聚;屯(zhūn),艰难、困顿、吝惜。坉,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古同沌。沌,混沌愚昧无知的样子。敦,厚道、朴实。樸为朴的繁体字。

9、湷(hún),古通浑,浑,水不清、污浊,浑厚。浴,古通谷。濁为浊的繁体字。

[章段分析]:

1、为士者与为道者,士,在各个时段在意义上有区别,就以现代人来看,古代的士是区别于民且在等级、能力和贡献上要高于民的一类称呼,而在老子时代,称为古之士,显然,这里的士比老子还要早。由于“道”这个称呼是后人老子而起,故而在此之前,是没有道这个称呼的,即使有这个称呼,可能也不是本篇要讲的意思,所以,在老子之前的为道者那时只能被称为“为士者”,即使各个版本后面叫做为道者,也可能是老子之后作者更改的结果,因为老子已经把道定性了,那后面的人干脆就以“道”称呼了。

如果道是宇宙万物的规律,那么为道者或为士者很显然是学习并利用这种规律去为人处世、驱凶避险、甚至是掌控天下的人。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2、“微妙玄远-微眇玄达-微妙玄通”,“妙”,神奇,奇妙;“眇”,微小,眇小。单从意思上都很好解释,但这里蕴含的逻辑没几个人很好的去推理。共计六个字:微、妙、玄、通、达、远。这是一个对外界事物认知的过程,对于前三个字很显然是事物自身的特点或某种阶段:细微、微小,奇妙、好奇,玄之又玄;而通、达、远很显然是为道者最终所具备的特点。眇本就有微小的意思,故【帛书甲本】有重复,而且在意思上缺乏递进的逻辑关系。前面讲到“常道”,这只不过是认识事物的具体方法,而微、妙、玄、通、达、远是在这个常道方法下,为道者的认知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首先,你能见到“细微”这个特点,第二步,好奇心-“妙”促使着你去仔细观察这个“细微”,第三步进入到“玄”的状态。很多人对“玄”的理解本身就很玄,实际上,玄就是门槛、玄关,打个比方,一辆车从一个行人身上擦身而过,太玄了,意思就是,差点死了,又刚好没死,似是而非,处于模糊与通明的分隔地带。如同一个人考虑一个问题,似乎接近答案,但又感觉哪里不对,这就是处于“玄”这个阶段。第四步就是跨过玄这个门槛,终于通关了,叫做“通”,只有通了之后,才能到达或接近你要见的那个答案或那个“她”,这叫“达”,只有达这个境界,才能继续下一个问题或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叫做“远”。

所以,“为道者”具有明察秋毫、玄妙通达的特点。“深不可识”,识,认识、识别,看见,清晰,清楚等意思,即当为道者进入到通、达、远的境界时,将“深不可测”。

3、“若冬涉川”,如同冬季过河,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故前面的“豫”当“谨慎”讲。“若畏四邻”,“畏”有因害怕、恐惧而伏倒的意思,如同一只狗遇到一头狼,因害怕而放低身姿悲哀鸣泣。故这里的“猷或犹”具有害怕、防范、警觉的意思。“俨乎其若客”,俨,昂头,形容恭敬、庄重,有点像日本军官开会,做直点,庄重点。即使做客也得要有客的样子,出门在外,人家之所以当你是客,是因为你守规矩,懂分寸,进到人家如同鬼子进村,能把你当客,那都见鬼了!“涣乎其若释”,涣,放松、松懈,释,冰释、消融,可见,这里的放松是一个慢慢的过程,而非一下就放松了,那叫崩塌或垮塌。“屯乎其若朴”,屯、沌、敦,意思上差不多,敦厚、老实、浑浑噩噩、呆板之意。“坉乎其若濁”,坉、湷、混意思上相近,都为混的意思,该段主要叙述为道者的优点,所以,混是褒义词,具有高深莫测,让人看不清,让人高看。“旷兮其若谷”,旷,空旷,形容胸怀宽广,虚怀若谷。

4、【郭店简本】“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这句话是根据楚简本,对文字进行梳理的结果,“浊以静者,安以动者”对仗工整,即以静对浊,以动对安。“孰能浊以静者将徐生”,可以水作比方,盛取一杯混水,让它静置,杂质必然慢慢沉降下来,水也会慢慢变的清澈。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一开始都是一头雾水,大脑一片混乱,如同一潭污浊的混水,看不透其中的内涵;在面对危险时,也会乱了方寸,慌不择路,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此时最应该做的是让自己先安静下来,把当前的形势给分析分析,让它呈现真实的面貌,第二,事情本身可能也是在发生变化,这就叫以静制动。“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安,安静、安宁,安于现状,固步自封,腐朽不堪,对应前面的“静”和“清”,即当事态清洗、明了,面对安于现状的事实,就是思考、做与动的事情了——找方法,让事情的进展慢慢显示出生机与希望。这就叫以动制静。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线:面对复杂问题——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当事情呈现出其真实的面貌,一切都尽在把握,一切都确定、安定下来后,就要采取行动,付诸实施,这样才能使事情换发生机和希望,即最终解决问题。这才是为士者和为道者正确的做事方式。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帛书甲本】“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这里的情,通“静”,比较难理解的是后面一句,前面都在讲为道者具备的特点。突然来了一句“女以重之,余生”,显得非常不妥,当截取出土文档时,发现“女”的右上角似有一点,貌似是安字“宀”缺失,后面的人误当成“女”字;“重”字只是文档中的偏旁,而动的繁体字为“動”,应该是缺失了“力”,后人误当成“重”,这样一来,很多都是在错误的基础上生搬硬套,套也要套出一个道理来,并拿出其他章节和史文进行佐证,当问题脱离合理逻辑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变得让人难以理解。所以,不论别人讲什么,逻辑一定要通,仅管你是“老子”!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推测:“浊”对应后面的“清”,意思相反,那么“生”肯定要对应前面的一个字:“死”或“亡”——相近的有“静”、“宁”、“安”等等。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假如就按“女以重之,余生”,那如何去套解?一是“妄”,而“妄作凶”,很显然是不妥甚至矛盾的。二作“如”或“汝”,假如你以上面的内容为重,那么就会慢慢显示出生机,那么这与“浊而情之,余清”不对称了。三是按“女”字本身理解,就有看到另外一个关键字“重”,重为坙根,根在下为重,静也,枝在上为轻,动也,重根以静候轻枝之动,负阴以静,抱阳以动,所以“重为根本”,即以女性或母性为根本,才能让人类万物繁衍生息,这也让人联想到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但这样理解的话就脱离了前面的内容,也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魏王弼本】“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这里将后面一句的“动”改成了“静”,从头静到尾,符合封建社会和“道教”唯静的思想体系。但就事情和问题的本身来说,任何缺乏行动力的事情往往是办不好的。

5、【郭店简本】“保此道者不欲尚盈”,此道,显然是前面的“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这一方法论。不欲,无欲,不想,断绝掉胡思乱想,以静能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思想或内心反而能够变得充盈,充实,所获满满。人为什么烦恼,想的太多了!即使当个没心没肺的普通人,活的往往会比其他人要更快乐——盈也,为道者更应该懂这个道理。尚,作“仍然、却”讲。

【帛书甲本】“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简本后面一句话没有,而帛书甲本出土文物中“所以能敝而不”这几个字是缺失字体。不欲盈不是不想盈,而应为不欲而盈,“敝”,破旧、破败,衣不蔽体,因衣服太破烂而不能遮挡。“敝而不成”,不是贬义词,反而是能够“破除缺点,革除陋习”而不断进步、成功。

【魏王弼本】“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又将“夫唯不欲盈”改成了“夫唯不盈”,即将原意“不欲而盈”直接改成了“不盈”,而且还能新成。所以很多修道者,往往修错了方向,修的很是痛苦,这里的修道者,指的是“道或道家”的修道者,追随者。

道德经,第十五章 不欲尚盈

【章段翻译】:

古代善于为道之人,必然微-妙-玄-通-达-远,深不可测,故而勉强称颂或形容如下:

谨慎起来,如同冬天涉水过河;

警觉起来,如同防范四邻进攻;

庄重起来,如同要去赴宴做客;

放松起来,如同冰雪缓慢溶释;

敦厚起来,如同未雕琢是木料;

胸怀宽广,如同山谷宽广空旷;

迷惑起来,如同浊水混沌不堪。

谁能以平静和淡定面对浑浊不堪的现状,待它慢慢变的清晰?

谁能以思考和行动打破裹步不前的当下,让他出现生机希望?

持有此道者,能够静下心来,摸清事情的规律(不欲),自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尚盈)。

[本章总结]:本章主要阐述为道者的特点:微-妙-玄-通-达-远,深不可测,举例并阐述了为道者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时的具体表现。给出了为道者面对问题的具体方法:以静对浊,待徐清,以动对安,将徐生,即“动静以道”,最终给出了按此方法做事的好处和总结:“不欲尚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