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課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陳繼儒《小窗幽記》

陳繼儒

國學課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今天帶給大家的國學分享是來自於《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譯文

不要太在意個人寵辱的變化,要視作如花開花落般正常;不要太看重職位高低的升降,要看作如雲捲雲舒般平常。

歷史故事

唐太宗在位時期,盧承慶曾擔任“考功員外郎”的官職,專門掌管官吏考績評功,據說,盧承慶對待考功工作非常公正負責。有一次,一個負責運送糧食的督糧官,由於發生沉船事故而受到了處罰,盧承慶在給他考績評功時,就把他評定為“中下”等級,並且通知了他本人。官員得知此事後,既沒有表示出不滿,也沒有任何沮喪的表情。

盧承慶轉念一想,糧船沉沒並非他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憑藉個人的力量就能挽救的,把他評為“中下”恐怕不太合適,於是決定改評為“中中”等級。可那位官員得知情況後仍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既沒有說虛偽客套的感謝話,也沒有任何激動的神色。盧承慶看他如此鎮定,非常讚賞,於是脫口而出:“寵辱不驚,實在難得!”最終把他的考評改為“中上”等級。從此以後,“榮辱不驚”這個用法便流傳開來了。

對於世俗之人來說,“榮”與“辱”都會使人的情緒產生巨大波動,而像這位督糧官這樣,在榮辱面前以平常待之的人,實為少見。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們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常常會令我們怦然心動。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了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鏈接生活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週只需錢鍾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

錢鍾書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錢鍾書先生是淡泊名利之人,所以他的生活寧靜平和,學問也是越做越好。在出名之後,錢鍾書先生謝絕了許多公開露面的機會,始終保持初心,潛心於學問,在面對人生的坎坷時,錢鍾書先生也能坦然面對,不在乎身外之物,真正做到寵辱不驚。

國學課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雲捲雲舒

由這句古語,你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什麼呢?希望能在留言區看到你們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