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2——實踐的極端重要性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2——實踐的極端重要性

今天我為大家繼續分享《我學中醫的十九個坑》系列內容,希望大家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都可以避免我遇到的這些坑。


學習中醫的第2個坑——實踐的極端重要性


我認為中醫雖然不能稱為一門學科或科學,但它終歸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是以療效作為反饋的系統,是從結果反推認知生活中所知所行的學問。


有些科學的門類可以不用臨床,單純通過模擬獲得結果和反饋,但中醫不行。中醫的學習要求在系統學習之前就要對中醫有一定認知,然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接觸臨床,不斷驗證自己的思維方式,鑄造和修正自己的思維體系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每時每刻的臨床驗證都很重要,回看中醫輝煌的時代,我發現那時的中醫知識都要在臨床中不斷揣摩和體會。


舉一個最簡單的方子——龍膽瀉肝湯,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只是一個方子,對症的時候用就是了。


但實際上,這個方子治療婦科炎症時會有不同的變化,化膿的時候、水腫的時候、火大口渴並伴有出血的時候,使用的君藥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簡單方子的使用方法如果詳細列出來,就會是一個很複雜的思維導圖


中醫知識在臨床使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出不同的配伍,這些靈活的變化只能在臨床實踐中反覆的摸索、思考,最終讓我們得心應手;同時,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又有可能發現新的想法,需要再融合進自己的思想體系中。


學中醫,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說我讀了多少書,沒有實踐讀再多的書效果也不大。中醫學不像上學時那樣,老師講了,學生聽懂了馬上就會了,中醫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實踐。


如果這幾年我全都用來講課,我現在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講師,但實際上每次講課時,我會覺得講著講著就離體系越來越遠了,因為我覺得越講越需要反思。


中醫的體系一旦使用到臨床就會變得碎片化,因為中醫是關於“道”的理論。


作為中醫師,無論何時都不能切斷臨床和疾病的聯繫,這是鐵律,要活到老,學到老,看病看到老。作為中醫師的講師更是如此。我的老師八十多了還在每天看幾十個病人,這是中醫的傳統和我的榜樣。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