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旅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见过了美丽的风景,熟识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往事,

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清净看世界,欢喜过生活。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都是拜佛,不用千里迢迢去西藏,在蚌埠就挺好。

毕竟,真正的“佛系”文化在于懂得变得更好,更懂得珍惜。

咱蚌埠有过哪些“佛系”景点呢?趁着阳光明媚,速速走起~

◇ 栖岩寺 ◇

锥子山(过去称白石山)位于蚌埠东郊,距淮河南岸7里处。山东西长约三里,两峰对峙,西峰略高。相传汉代,山上建有栖岩寺、玲珑塔;隋唐以来,又增添了龙凤桥、点将台。栖岩寺座落在西峰正南西半山坡,山上奇石甚多,寺庙建在山岩之上,故称栖岩寺。寺内建有佛殿、僧堂、经阁,均用白色岩石筑成,因此又称白石寺。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隋末唐初,栖岩寺毁于兵火,后得以复建,恢复原样,并植银杏树一株于院内。元末明初,古寺再次毁于兵火,片瓦不存。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派人重修,复建大雄宝殿、僧堂、经阁、塔院,并列为凤阳龙兴寺的下院。清嘉庆年间再次重修。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锥子山素以“八大景”与“八小景”著称,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八大景之一的石房内,左右两侧石壁上分别刻着“唐朝石敬行重修寺庙记”和“明洪武二十三年修寺记”。《中都志》也有记载“宋高宗赏赐御书于此”。锥子山上的众名胜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与栖岩寺成众星拱月之势,风光绝佳。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原本由于历史沧桑,锥子山的风景已多半无存。汉代所建的玲珑宝塔,亦于文革期间被炸毁。后比丘释道源驻锡道场,愿重建栖岩寺,以弘佛音、庄严国土。

重建计划的主体建筑有山门、放生池、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讲经堂、万佛楼、观音殿、地藏殿、禅堂、念佛堂、上客堂、斋堂、素斋馆、僧寮、居士寮等。栖岩寺重建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目前已初步恢复了寺庙大雄宝殿。

除了栖岩寺,蚌埠历史上还有哪些“佛系”景点呢?

我敢说好几个你都不知道!

◇ 大圣寺 ◇

大圣寺又名“功德林”,坐落在怀远荆山白乳泉东的榴林深处。始建于宋雍熙元年(984年),元末在战乱中倒塌废弃。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经正德、嘉靖、万历、崇祯、清代乾隆年间屡次修葺,已经与之前景色全然不同。

大圣寺历经沧桑,几经废兴,在明代曾一度被改为学宫,至清代则又被修为“邑中祝厘之地”了。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寺后原建有“南坛”,又名“神祗坛”、“风雨雷山川坛”,设“云、雨、风、雷”之神位;建于明洪武三年,是古时祈祷国泰年丰之所。若遇旱涝冰雪等灾,知县要与各界协商、选定日子,备上牲畜礼品,率领官员及乡绅民众来此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已由白乳泉公园辟为花圃,供游人观赏。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地处荆山东、南邻梅谷、滨临淮水的大圣寺,拥有静谧优美的自然环境,四季景色,无不怡人,如今也不乏游客踪迹。寺里的紫玉兰现在刚刚开放,正是好春光。

◇ 涂山灵岩寺 ◇

灵岩寺又称无量殿,与涂山道观禹王宫并峙于霄汉间,它曾是沿淮唯一建于山峰顶端的寺庙。据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修无量殿碑记》载:“涂山无量殿者,创自前明,对峙禹巅……”。

灵岩寺在淮河流域的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文人墨客登临怀古,饱览涂山、淮河壮丽风光的好去处。据嘉庆《怀远县志》云:“灵岩寺,亦无量殿,在涂山东顶,危峦耸翠,乔柯振碧,右览濠濮,左汇涡淮,高深之美匹于禹庙矣。”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涂山风景区

灵岩寺坐北面南,前后三进。第一进山门,第二进灵官殿,供奉护法神,第三进为主殿无量殿,供奉无量天尊。因岁月更替,风雨剥蚀,天灾人祸,灵岩寺屡修屡毁。至清代,“仅有蒲团之地”。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住持僧人慧适“辛苦托钵”,募化重修,增其旧制,规模空前。“层轩高阁,能容宝座三千”,庙貌焕然一新。

清同治年间,因自然灾害香客游人稀少,灵岩寺众僧相继离去到九华山修行,庙宇交给禹王宫管理。

20世纪50年代,禹王宫庙产充公,道士也纷纷离去。此后,灵岩寺成为无人住持的空寺,殿堂房屋被拆除毁坏,淮上名刹惟剩一片废墟。

◇ 千佛阁 ◇

千佛阁又名“转香楼”,其故址位于固镇浍河南岸,火神庙西边的大土台上,与河北岸插花庙相对。在这里曾有过的繁多庙宇中,它的造型颇为典雅精美、新颖别致。

据传说,千佛阁为清乾隆年间徐姓绅士所修。庙门朝南,由一对石狮子把守,前后大殿各三间。后殿由两根一搂抱粗的红漆木柱支撑着飞檐,每根木柱底层用80块四方砖砌成砖墩,上面放一石鼓,托起巨大的木柱。殿中塑有高约两丈的大佛像,大佛像的周围放有1000余尊木刻小佛像,姿态各异,故名“千佛阁”。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浍河景观带

穿过后殿是一个大院,院中矗立一座“转香楼”,立于高台之上。登楼远眺,浍河美景尽收眼底。四周砖砌的院墙上,镶着许多身在墙上、头在墙外的石狮子,因此百姓常说:“千佛阁,转香楼,墙里狮子墙外头。”

可惜的是,千佛阁在建国前毁于国民党军队的炮火中。

◇ 弥陀寺古遗址 ◇

弥陀寺位于五河县淮河以北武桥镇,地处皖东北,与江苏交界,境内一湖一山连三县(天井湖、龙冈山;五河县、泗县、泗洪县),矿产、遗迹、传说三美并存。相传该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关于弥陀寺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明末清初,天井来了位年过七旬的老和尚,晚上睡在陈吕庄东面的沙滩上,白天到周围村子里化缘。和尚心地善良,化缘时要米要面不要钱,还时常将化来的米面周济穷人。时间长了,人们才知道他是山东蓬莱岛上的弘明和尚,一生云游四方,以化缘修庙为德。据说他已修了八十座庙,再修一座就是九九八十一座,达到佛家的造化了。

老和尚白天化缘,晚上运土、建庙,每天清晨起来,周围的人们都能看到庙又长高了一截,可谁也不知他是如何建的。当时庙宇前后大殿各6间,东西廊房各4间,庙台四周100多亩均为庙地。弘明和尚将寺庙定名为弥陀寺。也有后人传说,老和尚到这里共建了九九八十一座庙,已经迷了头,所以这庙才叫迷头(陀)寺。

当时寺庙香火兴旺,每天钟声、诵经声不绝于耳,前来拜佛的人车水马龙。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庙会,从清晨到深夜,庙内高香缭绕,庙外人山人海,耍龙狮、玩花灯、打拳卖艺的应有尽有,十分热闹。

随心随缘,说走就走~趁春光,在蚌埠赴一场洒脱的“佛系”旅游

弥陀寺毁于清末洪水。1942年至1945年抗日期间,盛子瑾,徐崇田、江上青、周政、黄辛白、钱正英等革命前辈在庙址上筹建泗五灵凤中学(始称“路东中学”,现为弥陀寺中学),向广大青年传播革命火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才。

春天,让我们在蚌埠赴一场真正的“佛系”旅行吧。

用不着刻意去寻找,只要你身临其境,便能忘却烦恼,随遇而安。

情绪穿肠过,美景心中留,岂不妙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