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竞争力挑战的本质


美国竞争力挑战的本质


美国面临着先进产业竞争力挑战,这一点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关键指标中看出。

首先,尽管人们普遍持相反观点,但在过去十年中,实际上美国制造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下降了。从2007年到2019年,实际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了13%(从占GDP的13.2%下降到11.5%)。在控制了对计算机行业产出增长的统计夸大后,它下降了20%(从12.1%下降到9.7%)。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商学院的盖瑞·皮萨诺(Gary Pisano)和威利·施(Willy Shih)指出,“几十年的外包制造使美国工业没有办法发明对重建经济至关重要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

其次,美国在2019年前11个月先进制造技术产品的贸易逆差为12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在2001年是45亿美元贸易顺差。2017年,美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逆差为1840亿美元,而美国对华出口仅为210亿美元。

捍卫国家利益的能力不仅来自传统的国防公司,也来自软件,材料,机床,工业自动化系统,半导体和技术硬件等军民两用领域的公司。

与此相关的是,许多曾经标志性的美国先进产业公司已经失去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全球市场份额,甚至破产。《福布斯》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前2000家公司的名单。可以肯定的是,从2006年到2019年,许多美国科技公司都大大提高了其全球排名,尤其是在软件领域(例如微软);半导体领域(例如英特尔、美光和英伟达)以及互联网服务(例如脸书)。但是许多硬件和相关公司要么失去市场,要么倒闭。曾经的全球领袖,如朗讯、摩托罗拉和北电网络(曾雇用数千名美国工人的加拿大公司)等现在都已不复存在。IBM、惠普、安捷伦(以前是惠普的一部分)和通用电气等行业巨头的股价均大幅下跌。(见表1).

表1: 美国科技公司在《福布斯》前2000家企业排行榜中排名(*是未上榜或已不营业)


美国竞争力挑战的本质


美国竞争力挑战的本质

关于产业战略和相关概念相当混乱。首先,产业战略着重于提高美国在特定关键领域和技术上的竞争力。但是,如果听许多经济学家,权威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讨论经济增长时,很容易被常用的术语“竞争力”,“创新”和“生产率”混淆。这些术语经常交替使用,几乎没有确切的含义。

竞争力:竞争力的核心是指有利的国际贸易条件(例如,相对较好的贸易平衡或货币价值)。这是通过相对较强的贸易部门实现,跟本地服务部门(例如,杂货店,理发店等)不同,这些贸易部门中,很大一部分产出很容易地在国际上销售。各种行业都可以产生竞争力,包括低附加值的行业(例如呼叫中心);依赖开采的自然资源部门(例如天然气,农业,采矿等)以及高附加值,高工资的行业(例如汽车,半导体,药品等),与前两者相比,后者在可持续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做得更多,应该成为所有竞争战略的重点。竞争力政策旨在提高一个国家的贸易部分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广泛的政策和项目,其中许多可能在范围和应用程度上都相当普遍,例如更好的STEM(科学,技术,工厂和数学)教育。

产业战略:产业战略是一套旨在支持关键的高附加值、非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贸易部门的政策,这些部门对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安全至关重要。制定产业战略可增强竞争力。竞争力也可以通过不以行业为目标的方式实现,从而扩大自然资源和低附加值出口等非关键行业的产出。

产业政策:虽然该术语可以表示影响特定行业的明智的战略性政策,但它被用来贬低政府为促进特定经济部门的健康所做的努力,通常被描述为笨拙的,由无能的官僚们管理的裙带资本主义的政治产物,损害经济。

生产率:指单位投入的经济产出。提高汽车和软件等国际贸易行业的生产率,可以提高价格绩效,从而提高竞争力。但提高电力设施和医疗服务等本地服务行业的生产率,同时降低贸易部门的投入成本,对整体竞争力的影响要小得多。同时,更积极地实现非贸易部门的自动化(例如,使用机器人送餐或使用3D打印机建造房屋)可以扩大国内市场,从而有助于贸易出口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例如,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

创新:这是指“在业务实践,工作场所组织或对外关系中,实施新的或显著改进的产品(即实物或服务),流程,新的营销方式或新的组织方法。”尽管创新与生产力和竞争力有关,但它不是同义词。许多创新并不能直接影响竞争力。例如,智能电网将有助于提高电力设施的生产率,但对提高竞争力作用不大,因为电力设施服务尚未在国际上进行贸易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