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孝裡故事】之十:最古老的長城始建於孝裡

【講述孝裡故事】之十:最古老的長城始建於孝裡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初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比秦始皇的萬里長城還要早47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的一條巨大、完整的防禦體系,是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她是一部硝煙滾滾、風雨滄桑、落戟沉砂、遺蹟斑斑的古代戰爭史,不僅具有軍事價值,而且還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文物研究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齊長城是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歷史遺產名錄。

齊長城遺址,橫亙于山東省境內,全長618.9公里,全長99.3公里,歷經294座山頭,設有等級不同的關隘、城堡、軍營、烽火臺等軍事防禦設施。其建築特點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即隨地形及地貌的變化而變化,建築結構以土、石及土石混築為主,山上多為片石幹壘,平原多以泥土夯築。從建築風格和地理形勢分析,長清段應早於東部地區,築城當在春秋時期。齊長城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至今脈絡清晰。

齊長城遺址源頭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孝裡鎮廣裡村,呈西北-東南走向,此處西部為山前平原地,地勢開闊,建築形式多為素土夯築,東部為丘陵,為片石砌築,總長度1012米,地表可見長城遺蹟628米,已消失384米。殘存牆體底部寬度在23-29米之間,高度在2-4米之間。齊長城遺址源頭建築年代早、文化內涵豐富,就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及典型意義。

【講述孝裡故事】之十:最古老的長城始建於孝裡

建築年代早。齊長城源頭是整個齊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齊長城最早建築段落,因其處於古濟水與山地之間開闊地,是齊國重兵防禦重地。《左傳》襄公十八年載:“冬十月,會於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裡”。此證明在公元前555年該段長城即已建成。

研究價值高。齊長城遺址建築特點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齊長城源頭部分為夯築長城,建築結構依稀可見,且保存較好,其對於研究齊長城的建築年代、建築形式及建築特點具有重要的價值。

文化內涵豐富。齊長城源頭位置重要,自古就是齊魯交界兵家重地,史書中所記載的防門、湄湖、平陰、廣裡皆分佈在附近區域,晉齊平陰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當地民間長城文化積澱深厚,“南修長城擋大兵,北修長城擋大水”、“鐵牛上樹、扁擔開花、逢廣就住”等眾多以長城為載體的民間傳說故事在此廣為流傳。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交融,為項目的開展奠定了深厚而廣泛的地域基礎。

據史書記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應該是在齊長城,而並非秦長城。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視察濟南時說過:“濟南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北方重鎮,也是文化名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發生在濟南南部,她哭的是齊長城,不是秦長城“。由此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