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2020年魔幻的开局,打乱了所有的平静,颠覆了所有的日常,谁也不曾想到戴口罩、在线办公、上网课……会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上班族无奈在线办公,老师被迫营业在线“直播”授课、学生成为被网课支配的少年……不少人直呼“2020真的是太难了”。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然而,更难更受累的是我们日夜操劳的双眼,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学习、工作,躺在沙发、床上百无聊赖地刷抖音、看新闻、打游戏、熬夜刷剧追综艺,无疑让大家的眼睛在这段时光里遭受不能承受之重。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由于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与手机、电脑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盯着屏幕的时间直线上升,不可避免地会透支眼部健康,时不时便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等小症状,其实都是眼睛发出的“求救”信号。


研究显示,面对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与正常情况相比会减少,使用电子产品2~4个小时就容易出现眼痛、眼干、眼痒、视物模糊、重影、异物感等问题,若使用时间达6小时,还可能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问题。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电子屏幕对眼部健康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主要是因为手机和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它能直接穿透角膜、晶状体,直达黄斑区,引起氧化反应,加快眼部的老化和损伤,导致近视、眼疲劳、黄斑病变等眼部问题。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虽然,我们的眼睛也有天然的防御能力——主要由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两种类胡萝卜素组成的黄斑色素。但是,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刺激,逐渐出现不足或缺乏,从而引起眼部机能退化。


其中,叶黄素是人类视网膜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黄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为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一员,又名“植物黄体素”。


1、叶黄素是“视黄金”


它是主导视力的核心营养物质,也是视网膜黄斑区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一旦缺乏,眼睛即会病变直至失明。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但人体无法合成叶黄素,对果蔬中叶黄素的利用率也非常低,所以普遍群体都缺乏叶黄素却不自知。


如果年轻时就有近视、散光等,很可能预示叶黄素不足,而40岁后叶黄素会加快流失,50岁左右就逐渐出现病变倾向。


所以,根据需要适当摄入食物、营养剂补充叶黄素很有必要。


2、叶黄素是“天然遮光板”


叶黄素犹如“蓝光过滤器”,它能过滤掉蓝光、紫外线等有害光,避免光线对视网膜的破坏,防止氧化损伤,起到保护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从而阻挡细胞过度氧化造成的衰老、病变。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1988年哈佛大学博士研究发现,人类视网膜中叶黄素浓度越高视觉敏感度越强。能保护视网膜,防止视网膜黄斑变性AMD的发生。


3、叶黄素是“强抗氧化剂”


叶黄素天然的抗氧化特性,能抵抗并清除自由基,排出代谢废物的同时,能保持细胞活性,并促进网膜细胞中视紫质的再生成。从而延缓眼衰老,预防各种眼疾的发生,保护、增进视力。


俄罗斯国立医学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认为,眼球的晶状体细胞膜被自由基逐渐氧化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平均每天叶黄素的摄入量为6.0mg时,可以抗氧化。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更重要的是,叶黄素能预防后遗症,并改善眼功能。充足的叶黄素能让眼睛有足够的营养,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变风险。


目前,叶黄素也已经成为眼科领域预防及改善近视、远视、黄斑病变等眼疾的必要营养素


那么,我们该怎么有效、科学的补充叶黄素,拯救饱受摧残的双眼?


在饮食上,日常可多吃富含叶黄素,β-胡萝卜素以及玉米黄质的食物,譬如,菠菜、生菜、鸡蛋等等,它们增加黄斑色素密度的表现也很优秀。同时,在作息上,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中国成人每日摄入叶黄素建议值为10mg,并且,当叶黄素与花青素、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强强联手”时,养护效果更“亮眼”


眼疲劳、视力下降?眼睛也会过劳死,警惕眼忙变眼“盲”


叶黄素:补充眼部营养,缓解视疲劳,降低蓝光对眼部的损伤;

花青素:能减少叶黄素被氧化,能够改善眼底血管微循环,保护毛细血管,缓解眼睛疲劳状态;

β-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提高眼睛适应黑暗环境的能力,缓解眼睛干涩。


1、年轻人眼健康拼不过老年人?NO ZUO NO DIE 是真相

2、眼睛易疲劳、视力下降?小心是这种致盲疾病的前兆,一招帮你缓解!

3、居家办公、网课,眼睛也要注意"忙里偷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