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遊記

潭柘寺遊記


早就聽說京西有一名剎潭柘寺,號稱“皇家第一寺院”,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但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時間光顧,今日到門頭溝尋訪故友,終於有機會一睹仙顏。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故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

昨日剛下了一場雨,所以空氣格外清新。一行五人驅車上路,從雙峪環島奔西南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剛上路時又開始下起了雨,然後雨越下越大,但是我們做好了雨中游玩的準備。等我們到達潭柘寺時,雨竟然完全停了,雨後的山林更加清新、悠遠。

舉目望去,潭柘寺坐北朝南,群山環抱,九峰相連。九座山峰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溼潤的小氣候,因而這裡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景極為優美。

潭柘寺遊記


無限的綠色在腳下延伸,直到山門。第一座建築就是位於山門前的牌樓,油漆彩繪,金碧輝煌,高大雄偉,十分壯麗,正中橫枋上鑲有漢白玉雕龍橫匾,正面寫“翠嶂丹泉”,背面書“香林淨土”,都是康熙皇帝的御筆。牌樓前,一對漢白玉雕的石獅子分列左右,造型生動,雕刻精美。過了牌樓是一座小橋,通過它就可以進寺了。據說這橋連著紅塵俗世和神仙仙境,兩邊的荷花正競相開放!

我們就要去神仙仙境了啊!寺廟的佈局,照例是一進天王殿,二進大雄寶殿。天王殿裡有那副著名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雄寶殿裡的菩薩則是新修的,流金爍彩,而我驚異於兩尊菩薩像(文殊、普賢)造型之美了,以前在別處並未有過這樣的驚異的。菩薩臉盤圓潤,低眉垂目,頷首微笑,手拈花枝,盤腿坐於坐騎之上。也許是因為如此嶄新的緣故吧,只覺得這菩薩真的太美了。我都奇異自己內心這巨大的震動。這裡的大雄寶殿之後還有一座毗盧閣,供奉著五位菩薩。

西側有藥師殿、觀音殿、祖師殿、龍王殿、魔佛殿、文殊院、大悲殿、楞嚴壇等,其中觀音殿是全寺中所處地勢最高的一座建築,殿內正中供奉著觀音菩薩像,鎦金異彩。龍王殿有潭柘寺四寶之一的“石魚”,相傳石魚廣有神力,天下十三個省,哪各省發生了旱災,只要敲擊一下魚身上相應的部位,那個地方就能夠下雨;人的身上什麼地方有了傷病,只要摸一下魚身上相應的部位,傷病就可以痊癒。再往西走,有西觀音洞和老虎洞,那裡還有一眼泉,是潭柘寺大小龍潭之一。這裡還另外收三塊錢,很沒有意思。另有一戒壇,去過許多寺廟,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有戒壇,就是和尚剃度的地方(離潭柘寺不遠的戒臺寺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戒壇)。

東路比較好玩,有舍利塔、地藏殿、圓通殿、方丈院、流杯亭、延清閣等。流杯亭是古代文人經常玩的一種遊戲,亭子地上刻出一道彎曲的水槽,做的樣子也有意思,“南龍北虎”,就是從南面看這個亭子裡的流水溝槽,樣子像龍;而從北面往過來又好像一隻老虎的臉了。東路還有潭柘寺另一寶的大銅鍋,是原來寺廟裡和尚炒菜用的,直徑六尺,深達四尺。繼續往東有明王殿和東觀音洞,東觀音洞居然還要收三塊錢,這次沒有再上當。

潭柘寺遊記


再說潭柘寺的樹。最著名的當屬大雄寶殿後面的兩棵銀杏樹,一棵叫“帝王樹”,另一棵叫“配王樹”。帝王樹高達40多米,直徑四米有餘;配王樹高約30多米,直徑約三米。最罕見的是百事如意樹,是一棵柏樹與一棵柿子樹相伴共生,像一對情侶一樣緊緊貼在一起。人們取其諧音,“柏柿”,“ 百事”,因而稱其為百事如意樹。兩棵不同屬種的樹木相伴共生,互不排斥,實屬罕見。最寶貴的樹是潭柘寺賴以成名的柘樹。柘樹生長在南方,在北方實屬罕見,可惜現在潭柘寺僅存幾棵了。

潭柘寺內有一種享譽京華的名花,叫做“二喬玉蘭”,現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可惜她的花期在四月,這次我們是不能夠欣賞她滿樹錦繡、馨香滿園的勝景了。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要返程了。走出潭柘寺時,過小橋時,不曾回頭看。因為我的路在前方,是紅塵俗世也好,是執迷不悟也好,我的路總是在前方!

從潭柘寺歸來,細想遊歷的經過,只覺得許多東西只能親身去體驗而不易著於筆墨。又或許潭柘寺只是那樣一個地方,翠擁綠繞,鳥鳴山幽,香林淨土,清淨悠遠,傲倨一隅,遠離喧囂。寺院終究是寺院,我雖不信佛,也不得不敬,在裡面倒算是小心,穿了一件花T恤還覺得對眾神不敬,然而居然還有人穿著吊帶進去跪在那裡做虔誠狀,真的不可思議!

同行者四人,阿彪、小蔡、小蔡的夫人梁女士、阿彪的兒子小彪。

潭柘寺遊記


作者簡介:大力,山東莘縣人,教師職業,旅居北京。愛好寫作、電腦、攝影、旅遊。曾任網易社區《人到中年》、《下海者之家》等版塊版主,作品散見於網絡及其他報刊。


《鄉韻文學》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