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從一家致富到一方致富

固原:從一家致富到一方致富

固原:從一家致富到一方致富

村民李惠傑的雞產業風生水起

固原:从一家致富到一方致富

村民李惠傑的雞產業風生水起青壯年勞動力在周邊林場務工

春風吹拂,涇源縣涇河源鎮龐東村的田野裡、工地上,機聲隆隆,村民用勤勞和汗水在春天播撒下新的希望。

走進村部,村支書馬有明“曬”出了龐東村致富帶頭人登記表。登記表上詳細記錄著村裡14名致富帶頭人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情況、帶動村民致富情況和下一步發展方向等。

“年初,14名致富帶頭人作出承諾,年底‘驗收’,大家都超額完成,沒有一個人拖後腿”。馬有明翻閱著登記表,介紹相關情況,臉上露出了笑容。

十年前,村民李惠傑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幾年下來,工作不穩定,收入也不高。看到一些村民富起來了,李惠傑想回家鄉發展,卻苦於沒有資金。

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國家對發展養殖業給予貸款支持,打聽好準確信息,2011年,他回到家鄉,順利拿到了5000元貸款,在家裡養起了羊。兩年後,羊市場不景氣,李惠傑看到養雞收益快、市場前景好,他又當起了“雞倌”。

李惠傑膽大、心細。第一年,購進數百隻雞苗開始試養。他起早貪黑,精心照料著這些雞苗,在村裡養殖能手的指導下,他的養殖業很快有了起色。第二年,養殖規模擴大到數千只。幾年後,李惠傑的“蛋糕”越做越大,目前年飼養量達到3萬隻。

“一茬購進6000只雞苗,飼養2至3個月,出欄後每隻淨賺10元,一年出欄4至5茬,收入近30萬元。”李惠傑在雞舍旁算起了收入賬。

李惠傑致富不忘鄉鄰。

40多歲的馬喜倉是村裡的貧困戶,由於患病不能幹體力活。李惠傑將出欄的50只雞交給馬喜倉養殖2至3個月,再以每隻120元左右的價格收回,自己只收成本價,而馬喜倉每隻雞至少賺50元。不僅如此,李惠傑還以同樣的方式帶動村裡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雞,戶均年收入7000元。看到一些村民在自己的帶動下脫貧致富,李惠傑心裡樂滋滋的,幹勁也越來越足了。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在龐東村,這是村“兩委”班子和致富帶頭人對村民的承諾。

春天的暖陽灑在龐東村,七旬老人李三九和老伴坐在院裡,看著一旁牛棚裡8頭膘肥體壯的安格斯肉牛吃著草料,喜上眉梢。他們沒想到,過了大半輩子窮日子,到晚年卻靠養牛過上了殷實生活。

李三九家是“雙老”戶,曾經以養一頭騾子給人犁地度日,生活煞是困難。近年來,搭乘脫貧攻堅快車,在“兩個帶頭人”馬有明的引領和帶動下,老兩口發起了牛財。

養牛是一項技術活兒,老兩口雖然年事已高,學起技術卻不比年輕人慢。馬有明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很快就讓他們掌握了養牛技術。

一頭牛出手後少則賺一兩千元,多則賺三五千元,李三九嚐到了甜頭,逐年擴大養殖規模。短短几年間,他家的牛從最初的1頭增加到現在的8頭。

在龐東村,像李三九這樣在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的村民比比皆是。

30歲的於龍在龐東村名氣不小。他靠經營餐飲在西安市站穩了腳跟,如今在西安發展餐飲連鎖店11家。安居城市,於龍卻始終牽掛著家鄉的發展。

“以前想為村裡做點事,但沒有能力。現在生活好了,就想著要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於龍經營的餐飲店裡,安排本村及周邊50人就業,年人均收入3萬元。

苗木產業是涇源縣的支柱產業,農忙時節,用工需求量大。村裡的致富帶頭人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帶領青壯年勞動力到周邊林場、苗圃基地務工。春夏時節,他們造林;秋冬時節,在林區做森林撫育工作。村主任蘭志顯介紹,2019年,村民僅造林一項收入350萬元,人均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

龐東人勤勞吃苦、踏實能幹,在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村民紛紛外出“淘金”,在苗木、養殖、餐飲等行業,路子越走越寬。在區內外的建築工地上,由楊得亮、李福廣等致富帶頭人帶領的建築隊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贏得了認可。

龐東村有239戶986人,其中常住戶180戶750人,有勞動力568人。村“兩委”班子發揮地域和人力兩大優勢,為村民“量身定製”致富路徑,大家信心滿滿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記者 馬麗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