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傳承

為了準確的書寫行書、草書,歷來有不少人投入了畢生精力進行研究。東晉王羲之在完成了楷書的同時,提出了以單筆和獨立字兩個研究單位並存,以形象組合為基本思維方式,以歌訣為表達方法,寫出了《草訣歌》,並開啟了形象記憶之先河。於佑任繼承了唐宋以來研究成果,提出:以部首為研究單位,以同類化一為思維方式,以部首代表為表達方法,創立了以統一部首書寫的標準草書學說,使草書、行書研究大大前進了一步。

儘管王羲之的《草訣歌》方便了記憶,于右任的《部首代表》減化了記憶,但王羲之的《草訣歌》二百言,于右任的部首代表四百二十三個(說文部首五百四十個,字彙部首二百一十四個,演變成423個部首),記憶量仍然很大。

唯河東任漢平,作為于右任寓居臺灣後的侍役官和攝影師,早晚侍奉于右任研習書法,于右任便將自己畢生書法心得傾囊傳授,于右任生前曾對任漢平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唯顏回一人獨傳。吾一生醉心於草書,也都獨授與你,望你以後能釋草傳世,繼往開來。”于右任去世後,任漢平秉承于右任遺願,以"知其然書者善書,不知其然書者亂書"為理念。潛心研習於右任留贈他的原始書法資料,創研出十組釋草符號,部分地揭示了草書形成過程的基本原理,成果初成後,他先後在臺灣多所高校開設草書研習班,傳播釋草符號,講授於氏草書。他用堅實的雙肩肩負起了世間的正道情義,他用靈活的雙手書寫了流芳百世的詩文篇章,他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人生華麗的樂章。

黃軍勝、黃洲勝兩兄弟作為于右任書法第二代嫡系傳人,黃氏兄弟不僅在書法理論上與於學一脈相承,在書法創作上也深得於氏真傳,他們深諳于右任“學我法則生、學我形者死”的道理,其個人作品,體例規範、法度謹嚴、組象巧妙,運筆流暢。既遒健瀟灑、又雋永清新,更深解書法形、神、韻的融合,對書法中“五韻”,特別是“墨韻與紙韻”的掌握運用精湛純熟,他用專用淡墨、特選紙張獨創的淡墨技法作品,在當代書壇別具一格,獨有風貌。

黃氏兄弟深得於右任草法精髓,在草書理論上又能綜合歷代書家之大成,更上層樓,開創了以“漢字楷書草化計算設計”為核心的釋草、寫草新體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漢字楷書草化計算設計”呢?

所謂“漢字楷書草化計算設計”,即書寫漢字時,以楷字為基本母體,將楷字拆解為獨立筆、交接筆、圍合筆、同形筆、曲拐筆、總原則、取形法七類基本字素,先推導字素由楷到草的漸變流程,再推導由字素組成的整字的漸變流程,並將這些漸變流程總結成珠算口訣式的計算法則(即成果直述法),再按照法則將漢字省略運算和設計,從而得出準確的行書、行草書、草書字體的全過程。

為何以組合字素為計算單位?漢字有聲系、部首、元件、字組、獨立筆等多種解析單位,以某一種單一單位解析漢字,各有不足,唯有以獨立筆、交接筆、圍合筆、同形筆、曲拐筆、總原則、取形法結合的組合字素作為研究楷書草化的基本單位,才能更清晰地解釋清楚漢字字體的漸變過程。所以用字素法解析楷書草化,能涵蓋前人開創的草書符號學說,能囊括現今所有漢字字庫。

為何稱為成果直述的計算方法?所謂計算就是通過已知數推知未知數的過程,國際通用的計算方法有十進制、二進制等必然方法,在中國還有二五制、十六進制、珠算成果口訣等方法。黃氏兄弟的楷書草化法則,以字素為計算單位,總結漢字字體漸變流程的變化規律,簡化為珠算口訣類似的計算設計口訣,是一種推演規律的實用性口訣,知道口訣,即可直述字體變化的成果,掌握任何一個字由楷到草的所有書寫方法。

什麼是楷書草化的計算口訣?黃氏兄弟經過多次檢驗和修訂,形成的完備的口訣是:“筆變線,長變短、再變點。交叉照寫,接頭拐彎。宀頭無左、方口作伴。同形組連,曲拐不變。連省借捷做指南,四周全勢字內從簡,特定法則流程推演”。

為何稱為設計性書寫法則?黃氏兄弟的寫草法則精煉至極,僅五十餘字,每一句都代表一類字素的演變規律,或代表字素組合的演變規律,學書人只要花上幾小時時間,看看或聽聽黃氏兄弟寫草法則的代表釋例,就能完全掌握整個法則,進而能舉一反三地加以應用,就能諳熟每一個字由楷到草的各種寫法,真正實現自由自在的書寫。相對於傳統的記憶性書法、臨摹式書寫而言,稱為快捷的設計性書寫法則,應毫無疑問。

以楷書草化計算設計為核心,黃氏兄弟還從漢字製作學角度對楷書、草書、行書等相關書法名詞給予了本質性定義,闡明瞭由楷書到行書再到草書字體流變的具體界標,從而確立了書法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科學框架。

黃氏兄弟作為于右任精神的傳承人,感到無上的榮耀與自豪,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追求“納古今於方寸,縱千里於一紙”的藝術境界,實現了“方寸之間見風韻,翰墨丹青寫春秋”的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