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梓:實業客家鉅子的傳奇人生

1934年生於廣東梅縣

1968年和妻子移居香港

靠著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臺縫紉機起家

艱苦奮鬥,一手創立“金利來”集團

多年來,對社會的捐款已逾數億元

曾人全國人大常委

是香港大紫荊勳賢

他是卓有成就的實業家

也是情繫桑梓的慈善家


曾憲梓:實業客家鉅子的傳奇人生


曾憲梓父親承擔盡責,在泰國經營著小百貨公司,後因過度勞累離世,當時的曾憲梓僅有四歲,母親藍優妹含辛茹苦,獨自撫養他和哥哥。


少年輟學,幫補家計,道出了年少的磨難。1957年,曾憲梓接受全免式的國家資助入讀廣州中山大學生物系,可以說他是靠著政府的資助讀完中學、大學的。1968年,他和妻子移居香港,靠著六千元港幣,開起了家庭領帶作坊,從最初走街串巷地推銷領帶,到最終創立“金利來”品牌,曾憲梓打造出了自己的金利來帝國。


對於因貧困而未能升學的青年,他能感同身受,並以能助一臂之力而欣慰。事業有成之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興教助學,捐建教育設施。如今,在全國各地,到處都留有曾憲梓捐資助學的身影。

曾憲梓:實業客家鉅子的傳奇人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正當不少香港商人為前途擔憂的時候,曾憲梓卻放棄了在海外開拓分公司的計劃,投資一百萬美元,引進先進的領帶工業技術設備,與梅州市對外經濟發展公司合辦,在家鄉興建年產一千萬條領帶的中國銀利來公司。銀利來的一切收益,個人分文不取,全部用於家鄉建設。如今,金利來大橋、憲梓大橋、憲梓大道,梅江兩岸遍佈曾憲梓捐助的建築。


將名字留在小行星上,是一項歷史榮譽。在紫金山天文臺的行星研究室裡,有120多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得到了國際上的永久編號和命名權。1994年,該臺用曾憲梓先生來命名過一顆小行星。


曾憲梓:實業客家鉅子的傳奇人生


歷來,小行星的命名多為科學家及城市地名,以實業家、慈善家命名的例子並不多見,曾憲梓能夠獲此殊榮,與他多年來情繫桑梓、熱心公益不無關係。他以自己認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回報祖國,不斷地為家鄉捐款。


以下為曾憲梓先生2014年同期採訪:

曾憲梓—金利來集團創始人

紫金山天文臺編號3388號,經過國際天文系統的批准,這顆星就是在我六十歲的時候,命名為曾憲梓星。

那為什麼我對家鄉的感情深呢?有個小故事,你看我的膚色,像不像泰國人,像吧,因為我爸爸在泰國,我媽媽去了泰國以後有了我,但是她不願意在泰國生孩子,結果她回到梅州,回到家鄉,不到一個月,我就出生了,你看如果遲一個月,我就變成泰國人了。我媽媽有個觀念就是,我要做中國人,我不想生個外國的孩子,所以我很感謝我母親。講起我們祖宅,我四代,我爺爺,我爸爸,我,我大兒子,都在那個房間出生的。


我四歲,爸爸就走了,我跟母親是很窮困,(我)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有機會再讀書,一直到解放初期,土改同志來到我們村裡面,他看我喜歡讀書,他就把我送到東山中學,葉帥,葉劍英元帥創辦的,一個全國著名的中學。

曾憲梓:實業客家鉅子的傳奇人生


梅州是山區,是我們廣東東西北最山的山區,八山一水一分田,因為山多田少,所以很多年輕人,幾代幾代人,兩個地方,一個是全國各地,另外就到南洋各地,去找尋生活。有很多外國電視訪問我,他們說,我們賺到錢是自己用的,但是你們客家人賺了錢,會拿回我們國內來,這叫做什麼呢?我說這叫做客家情。現在你到梅州看看,有很多新的學校都是華僑港澳同胞捐贈的,這就體現了我們客家人,除了艱苦奮鬥、創造財富以外,他會回到家鄉來,關心家鄉建設。


從78年到現在,我每年都回來。為什麼呢,就是一種鄉情,這裡是我出生的地方,不管去到哪裡,我都很懷念我的家鄉,所以我事業有點成就的時候,我首先就回到梅州,在梅州,在家鄉,開學校,還有有關方面,我捐贈的比較多,村裡面的小學,公路,還有中學,馬路,橋樑,特別是教育事業方面,我投放得比較多。

曾憲梓先生一起分享了他這一路走來,關於那顆“曾憲梓星”,在我們看來是一份榮耀,是一份期許,而在他看來,這顆星還包含著另外的意義,是這顆星照耀著他,鼓勵著他,他說,“那個星星正眼望著你的,你做得好不好,它都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