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有人发现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有三条证据,真的成立吗?

吴建义


兵败被杀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打进北京。

入主北京后的李自成,完全被轻而易举的胜利冲得忘记了自己是谁,没有再执行他们先安抚军民的优良传统,而是在大顺第一庸才牛金星的安排下,搜罗美女,并大张旗鼓准备登基大典。并授意大将刘宗敏开始全城抓捕明朝旧官吏,严刑索要银子,声称追赃!这一举动,直接为北京惨败埋下了炸药包!

在追赃过程中,刘宗敏抓了吴三桂的父亲,霸占了吴三桂小妾陈圆圆,这些事李自成一定有所耳闻,但醉心于使其辉煌的他,并未过问。这一举动,把原本打算归降的吴三桂直接逼迫给了大清多尔衮,相当于直接给大顺惨败找到了点火人。

4月21日,李自成率兵六万,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4月22日,吴军渐渐不支。后吴三桂与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

26李自成逃到回北京,仅三万余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

29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称帝,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

1645年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失踪……



三种传闻

关于李自成兵败后最终去向,民间一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个说法:

一是被湖北农民程九百用锄头杀死

这是流传最广,也被清朝官方承认的说法。在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和张廷玉的《明史》中都有记载。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还演绎了程九百杀落败时的李自成详尽的细节,和明清史书记载的“李自成带领20人上山探路在破庙休息时被杀”不同,小说中的李自成是对身边人起疑心不幸落单,在暴雨中遭遇山民,发生了短暂的战斗最终寡不敌众被残忍杀害。

二是兵败后潜入湖北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奉天玉和尚”

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乾隆年间澧州知州何璘《泄州志林·书李自成传后》。他认为,李自成兵败后,“独窜于石门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建国后,奉天玉和尚的墓葬被挖掘出来,在其中竟然找到了闯王令牌,还有“永昌通宝”铜钱以及石雕龟型敕(皇帝所用)。但是,根据墓中其他资料判断,奉天玉和尚来到夹山寺的时候,李自成还并未逃亡至此,时间上判断并非同一人。

第三个说法是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因兵败自杀。

李自成之死,之所以会有这么传闻,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清兵既没有抓住李自成本人,也没有最终找到李自成的尸体,这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结局,让这件事不论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显得扑朔迷离,难辨真假。



出家真伪

上文已经说了,从奉天和尚到夹山寺和李自成逃亡到湖北的时间对比上,可以判断他们不是同一个人,这基本上就断定李自成并非在夹山寺出家。

那他有没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出家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听闻李自成的死亡消息后,悲愤交集的农民军曾在阿齐格的清兵到来前对九宫山进行疯狂地扫荡报复,如果李自成当时未死,是有机会被救出的。

同时大顺军余部推举李自成的族弟李自敬为首领,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以及养孙李来亨他们一直带领部队在湖北继续抗清直到1662年。这些大顺军应该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李自成,如果他仍在人世,无论出家与否,应该会被找到了,何况是“奉天玉和尚”这样高调地出家?

大顺军另外几位将领郝摇旗,田见秀等人,在李自成兵败后投降明朝的残留政权继续抗击清朝长达十多年,如果他们知道李自成还在人世,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综上所述,李自成出家为僧的说法,可能性几乎为零。纵观李自成起义之路,在前期还是深得民心的,老百姓有“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说法,相信李自成并未惨死,尚在人间,哪怕遁入佛门清静之地,也算是善终。这种期望多少也反映了民间百姓感恩图报的心理,算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吧。


国史无双


1644年4月,李自成在一片石战役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强强联手一顿狠揍,无奈只好逃回了京城。然后,他在京城放了一把火,拍拍屁股跑了。

作为抵抗多尔衮的重要军事力量,清军自然不会放过李自成,一路穷追不舍。结果,李自成只能边打边跑,不小心跑到了湖北九宫山,被一个农民一锄头敲死了……其实,一片石战役之后,李自成就注定了必死无疑。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南明朝廷,都会把李自成当成必除之人,他能往哪跑?

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一个文人专门给李自成写了传,说李自成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

这个文人名叫何知文,他的文章被收入了《澧州志林》。何知文声称,李自成兵败之后,一路奔逃来到了湖南澧州,在这里的夹山寺出家为僧,法号奉天玉。

据说何知文还见到了夹山寺的一位老僧人,这人自称服侍过奉天玉和尚,还拿出了画像,看起来和史料中的李自成画像比较像。更关键的是,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这个“奉天玉”和尚,会不会暗指“奉天王”?

建国后,奉天玉和尚的墓葬被挖掘出来,在其中竟然找到了闯王令牌,还有“永昌通宝”铜钱以及石雕龟型敕(皇帝所用)。但是,根据墓中其他资料判断,奉天玉和尚来到夹山寺的时候,李自成还并未逃亡至此,所以并非同一人。


其实,不考虑奉天玉和尚的墓葬以及画像问题,单单是分析李自成当时的情况,就知道他不可能出家为僧。

首先,李自成溃败逃亡途中,还有大量的大顺军跟随。在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还尊其妻子为太后,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为首领。李自敬率军继续抗击清军,后不知所踪。

也就是说,李自成是没有机会偷偷摸摸上山当和尚的,身边的大顺军不会同意。就算同意了,在清军的追击之下,必然会有败兵透漏消息,李自成怎么可能安安心心的在夹山寺呢?

其次,真要是李自成想办法骗过了手下,偷摸上了夹山寺当和尚,那绝对是无路可走、苟且偷生了。这种情况下,李自成会尽量低调,怎么可能弄个这么明显的“奉天玉”法号?怎么可能还把还把令牌等东西带在身边最终葬在墓中?为了保命,一定早就扔的远远的,然后取一个非常低调普通的法号了。

最重要的一点,乾隆年间的何知文,仅仅是一个文人,他是怎么知道李自成在夹山寺的?一定是何知文听到了某些传说,然后才去查证的。而这些传说,不会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清廷难道会不知道?

那时候连写错一首诗都能被咔嚓了,官府还会放过关于李自成的下落?不可能的,所以,这仅仅是个民间传说。只能说,李自成之死说法不一而已。


七追风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李自成于1629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随后南征北战,并于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进紫禁城,大肆搜刮钱财,却在1645年被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1645年,李自成被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

没有尸首就不能判定李自成真的死了,有人说李自成确实是被民兵直接杀死了,也有人说李自成实际上在夹山寺归隐,直到康熙年间才去世。

关于李自成出家为僧的说法,最早见于乾隆年间澧州知州何璘《泄州志林·书李自成传后》。他认为,李自成兵败后,“独窜于石门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所谓夹山,即夹山寺,该寺内遗有与此说相李自成画像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寺西南15千米有遗家岗,岗上有传为闯王疑家的墓40余座。

何璘说自己到夹山进行考察时曾见到一位口音似陕西人且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老僧,此僧对何磷出示了奉天玉和尚的画像,特别像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又,李自成曾自称为“奉天倡义大元帅”,“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点,恰好用以隐喻奉天王。此外,1681年所作的《梅花百韵》本刻版中,有“金鞍玉镜马如龙”和“徐听三公话政献”等诗句,说话口吻和气势显然与一般的和尚迥然。其弟子野拂所撰碑文及有关文物,又都可与何磷的文章互相引证,显示出奉天玉和尚应该就是李自成。

而《明史》对李自成“被杀”、“自杀”两种结局并存记录,李自成兵败后,率二十轻骑沿途掠食,“被村民围困,不能脱,遂缢死。”还有传说“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鉏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

个人认为李自成确实是死了,明史的说法还是较为可信的。至于奉天玉大和尚即是李自成的说法看起来有据可依,其实经不起推敲。作为枭雄人物,还存着活下去的念头,试问一个隐姓埋名躲避追敌的人会把自己的法号起的这么张扬嘛?

这一切不过是后人受到了民间野史的影响,这里面金庸老先生也贡献良多。毕竟至今为止还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