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房地产:大力裁员、大量倒闭,还有70万亿债务压顶...

房企开启花式裁员

花式裁员

“如果在这家公司被裁,别的企业也不一定要。”

这就是现在房企人员流动的真相,不仅有很大的风险被裁员,之后要找同业工作也是难上加难。

疫情下的房地产:大力裁员、大量倒闭,还有70万亿债务压顶...

从3月初开始,在行业前30强的房企中,有不少都传出了减员、降薪的消息。其中既有区域整合引发的人事换防,也有借转岗名义进行间接裁员,还有因控制人力成本要求员工主动离职。

花样百出的玩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裁员。

比如,在华北破有市场的华夏幸福,就多次要求员工“主动辞职”。有些部门原有15人,此次裁撤后仅余5人。

据估计,该公司的裁员比例达到了30%。甚至出现整个部门都被裁掉的情况。

华夏幸福对外宣称,这是为了提升人均效能、推行组织扁平化。

不过,房企裁员的同时,也在招人。

能及时保证回款的置业顾问避免了被裁掉的命运还受到市场青睐。一家前20强房企的人力主管反映,其公司大部分岗位停止招聘,但唯独置业顾问岗仍在招聘中。

此外,目前房企对融资需求依旧很大,资金部门显然是被保护起来,一般是不会轻易裁员的。

相比之下,马云说:阿里每年向社会输送1000名人才“,就把裁员这件事说的清新脱俗,“格局”的高低”肉眼可见“。

房企生存现状

要看一个行业的好坏,就要看行业里公司的发展。

要看公司的发展,首先要关注这些公司员工的待遇如何。如果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甚至动不动就要裁员。那这样的公司肯定是面临问题的。这样的公司一旦多了,那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房地产到底是跌了还是涨了,昨天小水给出了数据,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房价没跌,楼市坚挺依旧。

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房地产这个行业中,公司们过得到底怎么样?

2020年至今,已经有超过750家企业发布了破产公告。

2020年元旦到2月中旬,40天时间内,全国已有96家房地产相关企业破产清算,平均每天都有2-3家被清算,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房企。

中小公司迎来倒闭潮,大公司就好过吗?答案是未必。

这些看上去光鲜无比的大公司,在这个疫情主导的春天,也都被负债、资金链等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售楼处关闭两个月,家大业大,虽不至于倒闭,却让房企大叫“受不了”!

疫情下的房地产:大力裁员、大量倒闭,还有70万亿债务压顶...

据测算,2020年,中国房企到期要偿还的负债高达1.5万亿元的规模。

若再算上银行贷款、房地产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等负债等,负债总额或高达70万亿元。


疫情下的房地产:大力裁员、大量倒闭,还有70万亿债务压顶...


TOP10房企中有四家净负债处在高位。其中不乏家底厚重,存货可观的房企。

但没有现金流,再大的公司也撑不下去。现金流怎么来?靠卖房,现在的问题很简单,房子根本卖不出去。当然,现金流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一个行业的难点。

在餐饮行业,西贝、海底捞,在旅游行业,携程、同程等各大巨头都因为现金流而遭遇危机。

那么,房企的销售到底有多差?

1-2月,百强房企销售平均降低23.8%,个别房企更接近50%,直接腰斩。

于是,房企就陷入了恶性循环:销售回款下降——企业旧账难偿——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紧张。

这一套恶性循环,已经让很多头部房企也压力山大了。

其中不少开始了自救行动,比如负债高达1.8万亿的恒大,为了促销甚至打出了全国楼盘限时全部75折的优惠,求生欲望非常强烈。

在房企倒闭、裁员、加快去化、想尽办法节省成本的当下,回过头来再看整个房地产行业,真的会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好吗?

春天在哪里?

3天前,雪球数据显示,120只地产股中,112只股票全部下跌,且101只跌幅超过2%。其中,绿城中国跌幅一度高达16.39%;龙光地产、时代中国、美的置业等跌超9%。

其他内房股也加入了“比惨大会”,碧桂园跌超7%,万科、龙湖、雅居乐等跌超6%。

TOP20房企的市值,在一天内蒸发超千亿。

除了卖房的房企,一些轻资产的文化娱乐地产,也遭到了疫情的当头棒喝。

3月6日,上海清算所披露文件显示,以“地产+文旅”为主业的新华联控股应于当日兑付的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不能按期足额兑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3天后,中信国安集团的一笔债务也出现实质性违约。

上海清算所披露的文件是这样写的,“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新华联控股所属文化旅游、商业零售、景区景点、酒店餐饮、石油贸易等业务遭受重创,1-2月减少经营回款超过60亿元。”

新华控股的所有行业,几乎都被疫情“一网打尽”。这家公司的情况,是行业内很多公司的典型,

一位房企的董事长在疫情期间曾这样给自己的员工打气:

“2020年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春天确实来了,来的是股票市场房地产板块的一片绿油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