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興趣 寓“勞”於樂 尋找學生勞動教育的株洲“路徑”

株洲日報記者 侯德懷 通訊員/匡靜璇 吳敏

超長寒假宅在家,學習之外還幹些什麼呢?體育路中學86班的毛思倩同學每天除了在家裡拖地洗碗,還津津有味地練習半個小時的水果擺盤和剪紙。“我勞動,我快樂”是她最開心的宣言。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中,株洲各學校將如何在勞動教育這一課程上施展身手,更好培養孩子對勞動的正確認識,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呢?記者對城鄉部分校園進行走訪。

寓“勞”於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景弘中學每年組織一個年級1000餘名學生,前往攸縣網嶺鎮羅家坪社會實踐基地,在進行拓展訓練的同時,體驗除草、種菜、磨豆腐、撐竹排、捕魚等一些勞動項目;或是參觀萬利隆蛋糕烘焙車間,體驗糕點DIY製作的快樂。該校黨委書記鄧春林坦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寓“勞”於樂,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是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的有效手段。

體育路中學校長曾文秀也有相同的感受。該校自2014年起,組織在初一年級開設剪紙社團課,在初二年級開設插花藝術、特色美食、廢物利用等綜合實踐課程,積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我勞動,我快樂”的思想意識。“全校24個班,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參加上述社團和綜合實踐課程。”

白關中學是省教育廳公佈的全省19所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場之一。該校在學校圍牆內,開墾出一塊麵積約3000平方米的農場,分成70多塊土地,備有鋤頭、簸箕、鐮刀等勞動工具,學生每週都有一堂勞動實踐課,自己選擇在土地上栽種花卉、蔬菜或果樹,自己澆水、施肥、除草和採摘;收穫的蔬菜等還可以賣給學校食堂,收入用於補助貧困學生,學生們因此幹勁十足。

以身作則,家庭培育至關重要

何家坳小學將勞動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工作重心。開學後將分年級出臺勞動清單,例如家務勞動、保潔勞動、種植蔬果;計劃在校園裡開闢10多個2~3平方米的種植園,作為一些班級開展蔬果種植的試驗基地;鼓勵學生開展縫紉、烹飪等生活技能的學習;建立由學校和家長共同評價打分的考核體系,目的是更好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歐陽小珠校長認為,目前一些孩子缺乏勞動意識或是不愛勞動,在很大程度上與部分家長的溺愛有關,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怕累著孩子;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做事太慢,礙手礙腳;有的家長怕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被玩具、電視吸引,喊了幾次喊不動就主動放棄。“家長不堅持、不重視或是方法不對,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不愛勞動的習慣。”

慄樹山小學在疫情防控期間,倡導廣大家長手把手教孩子學習煮飯炒菜做麵點,並在各個班級群進行曬圖展示。劉玟豔校長總結說:“家長都很支持,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曬在群裡,讓孩子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是在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將來可以更好照顧自己。”

市教育局學生工作科科長黃作軍認為,家長認識到位、以身作則,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共識並且密切合作,是確保勞動教育課程落到實處的關鍵。“重點是要通過正確引導和督促,激發孩子熱愛勞動的情感,主動萌發參與勞動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