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变革赋能,工控和电控龙头二次腾飞

东吴证券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买入。

汇川技术(300124)

工控集大成者, 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梯三大业务协同发展。 汇川 03 年成立、 16 年沉淀,工控从单一变频产品起步,定位高端、 推行行业解决方案、 聚焦重点行业灯塔客户、瞄准进口替代,一举成为国内变频器龙头; 09 年率先布局伺服、对标松下、 13 年突破, 15 年开始通用领域实施行长制, 有效突破电子、锂电、光伏、纺织、冶金等,通用自动化领域比肩西门子、 ABB。 新能源汽车 13 年突破客车、 16 起大举布局乘用车,电梯 19 年收购贝思特完善布局,目前形成工控(金牛业务)、电梯(奶牛业务)、新能源汽车(犀牛业务)三大主业协同发展。“华为-艾默生”管理基因,重视研发、解决方案和行业营销、战略精准打造核心竞争力, 19年汇川营收 73.9 亿, 过去 10 年剔除贝思特 CAGR 高达 35%, 19 年利润 10.5 亿。

变革赋能产业, 增强增长动力。 华为 1987 年成立, 97 年以来在 IBM 等优秀外脑的帮助下进行了多轮变革,实现了公司体量、运营效率的不断增长。以华为为标杆,汇川 19 年起开始进行组织变革,聘请华为前高管创立的咨询团队,协助规划了包括公司治理( CG)、战略( SM)、营销( LTC/MCR)、研发( IPD)、供应链( ISC)、人力资源( IHR)等一系列变革项目,首批三大核心项目 19 年 10 月启动,目标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敏捷的流程化组织”,变革后汇川的核心竞争力、组织效率、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达到人均产值 5 年翻番的目标。

优势行业强复苏、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组织变革三轮驱动,汇川通用迎来高增。 人口拐点之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刚开始, 工控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本土品牌市占率不足 30%, 成长空间十足。同时工控与宏观经济相关, 3-5 年一轮周期, 18年 6 月中美贸易战开始工控景气转弱、 19 年 5 月贸易战升级加剧, 19 年 Q1-4 增速分别 1.7/-1.0/-2.9/-0.2%,其中 OEM 市场-3.7/-3.3/-6.0/-3.9%,项目型 5.8/3.5/2.0/4.3%,Q4 开始好转, 中观指标 PMI、固投、机床、机器人产销等也印证好转。 20Q1 疫情并不改变工控复苏态势,口罩机解决方案需求火爆、此前率先复苏的电子、光伏、锂电等下游需求依然旺盛,仅有项目型市场复工偏慢暂时低迷,预计二季度将转好。而汇川依靠锂电、光伏、电子等优势行业率先强势复苏、抓住口罩机行业机会,海外同行供货紧张加速了比如风电类似的行业进口替代, Q1 订单明显超预期,体现出极强的经营α。同时低迷时期公司开启组织变革,提升凝聚力, 19 年推出伺服、PLC 等新一代产品, 20 年有望推出 CNC 等,我们认为,正如 16 中-18 年中行长制后通用板块超高增长,此轮复苏中通用自动化有望回到 30%以上的增长区间。

电机电控厚积薄发,拨开云雾见光明,未来再造一个汇川。 电机电控是电动车中除电池外最关键的零部件,预计 2025 年全球电控市场规模超千亿。汇川 13 年给宇通独家供电控在 15 年成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电控企业, 16 年底大举布局乘用车电机电控, 依托工控平台打造电控产品,携手 Brusa 补全电机、减速器、 DC/DC、 OBC等短板, 打造 800+人研发团队,累计投入研发 20 亿+, 打造全球一流的动力总成供应商。当前高端乘用车电控竞争格局以海外博世、法雷奥、博格纳、日电产等为主,国内仅汇川能够同台竞技。乘用车客户拓展方面,公司 19 年威马放量、车和家年底开始起量, 20 年互联网车企继续放量,一线车企广汽、长城等 19 年成功 B点 20 年开始放量,未来继续开拓争取 A 点,海外国际车企 19 年有 2 个成功定点,今年预计将继续突破 2-3 个。 19 年商用车产品减量降价和乘用车尚未上量下预计亏损 3.5 亿左右, 20 年商用车恢复,乘用车客户进入收获期,有望大幅减亏 1 亿以上,目标 2022 年盈亏平衡,预计 2025 年拿到国内 10%以上份额,有望“再造一个汇川”!

电梯相关业务是稳定现金流压舱石。 电梯一体机是汇川行业开拓的典范, 18 年电梯销售 13.7 亿, 07-18 年 CAGR 高达 40%。 19 年汇川收购贝思特,两家公司在客户、产品方面形成互补,一方面加快汇川对跨国客户的拓展,另一方面丰富了汇川电梯的大配套解决方案能力。电梯业务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好,长期看是汇川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压舱石。 贝思特并表将在 20 年给汇川带来 1.6-2 亿的利润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47/14.79/18.84 亿,同比-10.3%/+41.3%/+27.4%; EPS 分别为 0.60/0.85/1.09 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 44 倍/31 倍/25 倍,给予 20 年 42 倍 PE, 目标价 35.7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竞争加剧、 电动车产销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