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恨國黨”許可馨到“討債黨”黃嘉毅:不知感恩的孩子有多可怕

這邊辱國辱民辱英烈的美國留學生許可馨還沒涼,那邊北愛爾蘭的中國留學生黃嘉毅又口出狂言。他接受了大使館派發的愛心健康包,還口口聲聲說什麼“感謝的話沒有、拿也是我應得的”,被批了還說別人被洗腦、彷彿眾人皆醉他獨醒;甚至陰謀論“查查連花清瘟是誰的廠子”。


與黃嘉毅同學探討幾點:
一、國家怎麼欠你的啦,你出生在哪兒難道是國家分配的?你又為國家人民付出了什麼呢?你知道使館從國內運口罩到國外發給你們留學生,還有各方面工作人員參與,要花費多少時間金錢精力嗎?這是愛心禮包沒有強制你一定要拿,既然鄙視中成藥何必去領呢,讓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不好嗎?庇護旅居國外的本國國民,這是一個負責任、有能力的國家應盡的義務,使館一方面是關懷中國留學生、另一方面是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別以為國家給你發東西是“還債”。
國家沒有欠你的。
二、為什麼不發國內只發留學生?首先,國內沒有不發國內只發留學生。據筆者所知,前陣子國內多省市出臺了市民領口罩的通知,有的是免費,有的需要付郵費或者口罩成本費。由於當時口罩緊缺,還需要搖號,但不限戶籍,只要收貨地是當地的就可以參與。各地政府確實在努力的給居民發口罩和消毒用品。現在國內多地復工,口罩沒那麼緊缺了,各大網上購物平臺都有出售,政府才陸續停止發放口罩。使館也主要是考慮到國外目前的疫情和物資緊缺狀況,從國內調集口罩和藥品過來,發健康禮包給留學生。這還成錯了?還上綱上線到民主自由的程度?

三、你要談民主自由人權法制(注意:文章糾錯提醒這裡應是“法治”),那咱們也可以談。兩三個月前中國封城,一大批西方媒體叫囂中國侵犯“人權、自由”,現在呢?要不跟中國專家連線抄作業,不抄作業的國家死亡率一路攀升。這陣子流行一句話:Human Right or Human Left。翻譯也很有意思:隔離,人權沒了;不隔離,人全沒了。人權首先是生命權,其次才是其他權利。要是連命都沒了,你拿什麼談人權、你用什麼履行你的人權?
再說到民主。中國還是相當重視輿情的,前段時間《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出臺,網友紛紛發表意見,司法部也認真對待。我們常看到有些事情網上議論紛紛,不久之後就有相關部門出來給說法。西方某些國家呢,你能說,但聽不聽,還是少數精英說了算。別以為中國就是專制,國外 “民主自由的空氣格外香甜”,他們的雙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確實國內還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沒有哪個國家制度是完美的,只能說與國情相適應,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況且,要是一切都完美無缺,還需要“憂國憂民”幹嘛?如果覺得不夠好,那就積極參政議政,努力去改進,用自己所學去建設祖國,讓國家變得更好啊。
從跳窗留學生,到恨國黨許可馨,再到討債黨黃嘉毅,這一屆的某些留學生賺足了眼球,可惜卻不是什麼正能量。難怪浙大鄭強教授說:“我都不知道該不該教你們,值不值得給你們上課,交完了你們都跑國外去了!”鄭教授還發出靈魂拷問:“培養完了你們都出國了,那中國誰建設呢?!”

筆者對這種現象也感到十分痛心。
這已經不能用年少輕狂來替他們開脫了,不知感恩、無同理心的背後,是冷漠而傲慢的靈魂。筆者不會用愛國來道德綁架所有留學生,事實上也“綁架”不了,因為無論我們同不同意、贊不贊成,總有不少留學生畢業後選擇移民的。如果這是他們認真權衡後作出的理性決定,而且他們也並沒有做什麼損害祖國利益的事,我們也只能尊重,對於其中的優秀華人,我們歡迎他們回來交流合作。但就怕某些人,出了國就忘了本,如跳樑小醜般譁眾取寵。別人都替他們感到羞恥尷尬,他們自己還不覺得。正應了老話: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
廣大家長、教育者,如何避免培育出這樣的孩子?
首先,平時就要注意感恩的教育。教孩子感恩,並不是要他們一定回饋祖國和父母老師的恩情,而主要是為了讓他們生活得更好。筆者之前文章說過,馬斯洛認為忘恩負義是情感病態的標誌,而體驗和表達感激有利於心理健康。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現在確實很多孩子都挺有主見的,不會唯唯諾諾,敢於質疑權威,這是好事,但由於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限,只能說出類似黃嘉毅說的那些似是而非、難以經得起推敲的道理。因此筆者經常跟孩子說: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將來在生活和工作中,最好保持謙虛和感恩的態度。別人教你、給你成長和發揮才能的機會、在生活上幫助你等等,一定要謝謝人家,這樣別人才願意以後再教你、再給你機會、關心體貼你。世上不乏貴人,只是缺乏吸引貴人的感恩之心。而恃才傲物的人,大多結果不是那麼好,更何況,大多數人並沒有足夠的“才”可以“傲”。

其次,不要讓感恩教育成為道德綁架。感恩者可以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如果是施恩者這麼說,就顯得很違和了。施恩者可以說“施恩莫望報”,但如果感恩者這麼說,就顯得有點厚顏了。要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不要一味灌輸感恩的觀念。他要必須真心體會到別人對他的恩情,才能有所“感”。他不感動,你強行要求他感恩,只會讓他反感。不要經常將自己、別人或國家對他的付出掛在嘴上,讓愛國教育、感恩教育流於表面,而是要讓孩子去經歷、去體驗。
再次,不要害怕讓孩子吃苦。要什麼就能輕易得到什麼、過度溺愛的孩子,是比較難自發產生感恩之情的。孩子索取成了習慣,哪天不讓他索取,他就覺得你欠他的了。不如從小讓他意識到,他不是“應該”得到所有的,別人給他是情分,不給也是本分。哪怕父母師長沒有做到完美,也是很正常的情況,這並不表示就欠他的。
適當吃苦還有個好處,就是打破神一般的自戀。
最後,好的教育,要留白。有的父母控制慾過強,會讓孩子感覺喘不過氣。大部分孩子天生是愛父母的,因此他/她在年少時可能並不能意識到這種控制,但潛意識會替他做選擇。比如被調劑到離家很遠的學校,或者出國留學。沒有意識到的這種控制,就可能會投射到與國家的關係上。某些留學生覺得國外好自由好放鬆,並不是一定因為國外環境民主自由,可能只是遠離了父母而感到自由而已。這也就為什麼他們無法比較客觀全面地看到問題的原因。而且他們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對父母的態度是矛盾糾結的,他們會一邊想離開,一邊又離不開。要自由,但難以承擔自由帶來的責任;想當巨嬰,又想要做巨嬰所失去的自由。

從“恨國黨”許可馨到“討債黨”黃嘉毅:不知感恩的孩子有多可怕


從“恨國黨”許可馨到“討債黨”黃嘉毅:不知感恩的孩子有多可怕


從“恨國黨”許可馨到“討債黨”黃嘉毅:不知感恩的孩子有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