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花瓷生产工艺(一)

青花瓷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人窑经1300度上下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有釉下青花、釉上青花和贴纸青花三种生产工艺。

一.釉下青花

釉下青花瓷占青花瓷的98%以上,所以人们所说的青花即指釉下青花。景德镇的三里蓬和古窑博物馆中,保留着传统的青花瓷生产工艺,有采石、粉碎、淘洗、制坯、修坯、利坯、剐坯、绘纹样、上釉、 装窑、烧成11道主要工序,青花瓷的生产另外还有制作青料、制釉和制造匣钵等辅助工艺。

1.主要工序

浅议青花瓷生产工艺(一)

(1)采石

瓷器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又统称为瓷土,一般为露天矿,也有在矿洞中开采的。他们都含有石英,助溶剂绢云母与铁的含量都相对较低,在1280度以上的高温下可以烧制成瓷器, 瓷石外观呈石质(图1, 景德镇三里蓬准备粉碎的瓷石和水碓制不(dun 三声)棚,图1的棚子外面堆着的就是瓷石,高岭土的外观为土质。

瓷石是一种由石英、 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高岭石、长石等成分的岩石状复合矿物,外观呈有白色、米黄色、青色等色泽。瓷石可以单独制瓷,但是由于其中含有比较多的易熔成份成瓷温度低,易于变形,成品的热稳定性较差等原因,故瓷质较软。

我国瓷石原料丰富。有些地区,如景德镇的瑶里、三宝蓬的瓷石又适于釉用故也称“釉石祁门瓷石,产于安徽祁门,白中带褐色,含较多的石英,可制得上等瓷坯。江西南港余干,湖南马颈坳、麻坡福建德化,山东大昆仑等地都盛产瓷石。

高岭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浮梁东乡(今景德镇市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出现引起世界制瓷业的广泛重视,因此在地质学中,将化学成分与之相类似的瓷土统称为高龄土(Kaolin) ,它的矿物组成为高岭石(AI2O3 .2SIO2 .2H2O)60-65%、 水白云母25- 30%、 杂质5-10%。景德镇得天独厚的高岭土资源,是使其成为瓷都的首要原因。高岭土的原矿产出呈致密或疏松的块状,无光泽,硬度接近1,比重2.6,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锻烧后呈白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米黄等色泽,耐火度可达1700度以上,烧结温度在1400度左右。

浅议青花瓷生产工艺(一)

我国高岭土资源丰富,除最早发现的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的明砂高岭土(又称东港高岭土)外还有江西的星子土、西港土、临川土湖南的界牌土,江苏的苏州土,山西的大同土,陕西的上店土等等。各地高岭土的色泽、质量因其纯度有别而异高岭土不能单独烧制瓷器,必须掺入其他原料。我国在元代首先将高岭土应用于制瓷原料,从而提高了瓷坯的热稳定性,使大件器得以烧制成功。

唐英所著《陶冶图说》中记载了清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的制瓷原料。以产地为名,制作清官窑瓷的原料为坪里(石)、谷口(石)、高岭(石)、玉红(石)、箭滩(石)。坪里、谷口位于距御窑厂200里的今江西省祁门县境内的山中,开采出来后,剖面有鹿角菜形的黑色花纹者为上等原料,用于脱胎、甜白、青花等高档瓷器品种。 玉红、箭滩在清代的饶州府,今景德镇、乐平、万年、德兴、婺源围成的圈内。由此可知,当时贰的官窑在原料上就是讲究品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