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为推广弘扬中国文化艺术,2017年5月27日在佛山市季华公园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管举办“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开幕仪式。


本次林哲鸿国画展是由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艺术馆;佛山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瀚逸轩书画院承办,尚雅艺术馆、茗馨潮味馆协办。画展2017年5月27日上午10时开始到6月13日结束。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字悟石,号娱人,1964年出生,广东揭阳人。幼年师从著名画家刘昌潮;1987年毕业于汕头工艺美术学校;2003年进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培训;2005年创立悟石轩;专业研习中国画创作、鉴赏、收藏。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深造研修。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专刊艺术顾问。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被各级美术馆收藏,并多次出版。其中就有巜林哲鸿水墨作品集》由中国书画专刊出版、《笔墨韵情意蕴传神·林哲鸿作品精选》中国文化艺术传媒出版、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墨象随心·林哲鸿山水作品集》及《墨象随心·林哲鸿花鸟作品集》等。


南风北韵翰墨香——林哲鸿画展前言

梁根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粤东人杰地灵,近代书画名家辈出,前有饶宗颐、赖少其、王兰若、刘昌潮等享誉环宇;后有林墉、许钦松、林丰俗、陈政明等名扬华夏。在当代粤东画坛新秀中,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林哲鸿少随刘昌潮学画,又到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研修,博取众长、南风北韵、墨彩同辉,在传统笔墨的现代性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由于林哲鸿既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学艺之利,又有美术院校正规训练的写实之功,故他的学识多样,修养全面。他深知仅以写生作画则缺乏古法,其文化品位必平庸;如仅以前人程式入画则缺乏生活,其时代精神必平淡。故林哲鸿的花鸟画既有其师刘昌潮水墨线条的精妙,又在光影、晕染上强其厚度和深度;他的山水画既有传统勾皱点染的古意,又有泼墨、泼彩的新风。


凡学艺有成就者,除个人的悟性和灵气外,必需少有勤学苦练之志,中有海纳百川之心,老有风格持定之力。林哲鸿现正值创作的盛年,走南闯北,开阔视野,求索求变,只要能坚持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所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必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承前启后,从高原走向高峰,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部分展品: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 西部大地情》、180x96 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山明水净绝尘埃》、136x68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山光物态弄春晖》、180x46 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清江赋》、68x68 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无限风光》、68x68 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山泉风暧奏春晖》、136x68 cm


墨象随心·林哲鸿国画作品展

▲林哲鸿 《拔地万里青峰立》、136x68 cm


笔墨韵情意蕴传神——评林哲鸿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寇月朋


纵观中国画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画家,无不遵循中国绘画传统之精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点化并陶冶其中。传统国画的创新与传承也是一个画家苦苦挣扎和孜孜不倦追寻着。成熟的画家都无不深刻地在笔触自然过程中,传承并张扬着艺术个性,彰显出一种“笔墨韵情、意蕴传神”深邃久远的意境。


林哲鸿自幼酷爱艺术,虽然经历坎坷,却没有放弃对绘画的执着。绘画实践中,他恪守清代恽南天“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和白石老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为绘画理念,力求把全部精力都融入传统画技与现代绘画技巧中并使其形成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让笔墨下的自然景物都流动着生命的灵性和律动,使每一幅作品都能泛起一缕清风,令观者赏心悦目。因此,他的许多画作,都是在领悟先贤绘画理论之魂后,大胆地用自己的悟性雅致、散淡地把对社会切肤之感觉、体会和心得随意地挥写出来,使你在每一幅作品面前,都能悟出画家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墨调成一种追求,一种品味,一种情绪,勾画泼洒跃然于纸上。


他的作品,并非都“有闻笔录”,而大都选择近性情者走进自然,以理绘形,以意取神,既不追寻众家所习“表象”,也不妄生所知“抽象”,只觅得以意表述的意象,用他那赤子之心在墨缘中抒发情怀。即便是近性描写,也是通过对物象的一种描绘,借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并轻松地驾驭单纯的物象描绘之上,让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在一幅画面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既有其感悟人生的一种心境使然,也有其对自然生命的一种讴歌和赞颂。这或许应验了唐朝画评家张彦远所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行似须全其骨气”、“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中矣”之画理。在注重师法传统、师法古人基础上,深谙“笔墨当随时代”理念,不断脱古创新,以一种简约笔墨、巧妙构图、意蕴情深的笔墨手法。


他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深造,研修和专家访问学者身份。经过导师悉心传授,他将积淀下来的艺术修为释放出来,大胆尝试,本应在精勾细染中完成创作意图,但他却善于在写意中以点蘸色彩的手法一挥而就,或皴擦、或点染、或晕染、或冲墨,各种技法运用娴熟,恰到好处。特别注重在形似中融入一种神韵,用笔洒脱但又不失写意的情感抒发,布局简约却不忘色彩的清新明快,画面在与视野触及的瞬间,便产生一种牵动灵魂的艺术魅力。正是这种艺术的创造力,才实现了他渴望追求的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所倡导的那种“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故以开今也”的愿望。


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个人专辑中,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他的作品逐渐被专家和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我们坚信并真诚地希望他绘画艺术能不断创新,多有建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