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轉型發展 疫情大考下實現“闖關升級”

“你看,就這兩個月,我的微信好友增加了2000多人,這都是新發展的線上客戶。”3月27日,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位於縣城的“庵上湖”瓜菜專營店,經理趙軍拿著手機告訴記者,“今年門店的業務量不降反升,同比增加了70%,其中80%是線上銷售。”

這處專營店在濰坊市昌樂縣已經營10年,原本主要依賴線下客戶,線上交易額最高時也不足10%。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昌樂縣順勢推進“線上產銷對接”“社區精準宅配”等舉措,趙軍硬著頭皮參與進來,“沒想到效果這麼好,還一下子積累了很多客戶。”

昌樂縣委書記劉裕斌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昌樂縣嚴格落實各級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全面加強農業生產指導、農資協調、產銷對接等各項服務保障,出臺了實施農資精準配送、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搭建線上對接平臺、開展“抗擊疫情,公益配送”活動等舉措,不僅保障了農產品穩產穩銷,還為居民送上了新鮮實惠的優質農產品,更帶動了眾多新型經營主體實現了跨越發展。

科學研判 多措並舉 搭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平臺

2月中旬,看著地裡已然成熟的大蔥,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營丘鎮麻家河村村民柴光勝愁容滿面:“聯繫了幾家老客戶,都過不來,即便是給人家送過去,價格也很低,都不夠工錢,當時就覺得要爛在地裡了。”

2月22日,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柴光勝託人將自己3萬斤大蔥滯銷的問題上傳到了昌樂縣“農產品產銷交流群”。很快,山東綠蔬配送服務有限公司的電話就打過來了,雙方很快達成了收購協議。“人家還考慮到俺就老兩口在家,專門派了車輛和工作人員上門收蔥。”柴光勝言語中滿是感激。

在疫情防控期間,山東綠蔬配送服務有限公司之所以有收購滯銷大蔥的底氣,是因為其全面參與了昌樂縣的“抗擊疫情,公益配送”活動,承擔著180多個小區農產品的配送任務。

這一次看似簡單的產銷對接行動,其背後是昌樂縣在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出臺的“一攬子”舉措。據昌樂縣縣長張建偉介紹,面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農產品產銷困難和居民宅家購物困難等現實情況,如何發揮好新型經營主體的產銷運作用,成了破局的關鍵。

對此,昌樂縣堅持科學研判、多措並舉,制定下發了《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縣蔬菜生產工作的通知》和《蔬菜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通知》,由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牽頭搭建起“農情災情預警調度”“農產品產銷交流群”等產銷對接平臺,落實辦理道路通行證、創新無接觸配送等“綠色通道”政策,開展“抗擊疫情,公益配送”等活動。

產銷對接 精準配送 新型經營主體發揮主導作用

一個多月的宅家生活下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龐家淳于村村民劉西江,最感謝的就是喬官鎮“火山農業產業聯盟”:“不僅幫俺把大棚辣椒高價賣了出去,還為俺家按需求配送蔬菜等日用品。超市裡的芹菜賣到6塊多一斤的時候,人家給送上門,一斤才賣3塊5。”

昌乐县: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发展 疫情大考下实现“闯关升级”

“火山農業產業聯盟”居家生活物資配送中心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黨委書記孫國偉介紹,2019年,喬官鎮立足境內66座遠古火山口這一獨特資源,統籌國有農業公司、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安信種苗、火山人家農業公司、五棵松專業合作社等18家新型經營主體,聯合組建了“火山農業產業聯盟”。

“通過構建‘聯盟+新主體+村級服務站+農戶’的發展模式,火山農業產業聯盟已成立村級服務站158個,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從正月初二就開始行動,不僅實現了境內所有農產品的穩產包銷,還每天為喬官鎮村民居家配送各類物資十幾噸。”孫國偉說。

在昌樂縣委副書記徐瑩看來,通過完善的政策保障,昌樂以綠蔬、庵上湖等為代表的多家新型經營主體,在保產銷、保民生、保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他們創新採取線上下單、線下“無接觸”配送,鎮村集中採購、配送到村等服務方式,在農產品產銷運和滿足群眾蔬菜、糧油、肉蛋奶等日常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

據統計,截至3月20日,昌樂縣通過線上交流平臺,以新型經營主體為主導促成農產品交易量2000多噸,其中芋頭、地瓜、大姜、南瓜等大宗交易達1800噸;通過開展“抗擊疫情,公益配送”活動,農產品日配送量超過60噸。

補齊短板 擁抱電商 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轉型升級

3月27日下午,看著合作社最近兩個月的銷售數據,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頗多感慨:“咱發展線上銷售五六年了,一直難有大的突破。沒想到通過參與疫情期間的公益配送活動,線上交易量實現了大幅上漲,帶動交易額實現了同比上漲。不僅合作社的工作人員積累了經驗和客戶,消費者對線上買菜的好處也有了切身認識,相信今後在這方面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昌乐县: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发展 疫情大考下实现“闯关升级”

即將發往各地的“庵上湖”瓜菜

線上銷售業務的大幅上漲,倒逼合作社在可追溯體系建設上進一步升級。“可視化生產、二維碼溯源、大數據檢測,這些智慧化元素必須儘快落地。”趙繼斌說。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昌樂縣“火山農業產業聯盟”,聯盟主席、益農信息社南寨站站長高成德介紹,聯盟在村級成立的服務站,原本在村民眼中就是“賣化肥的換了花樣”,很難打開局面。疫情防控期間,村級服務站成為村內農產品上行和日用品進村的關鍵節點,農產品銷售有二次利潤返還,日用品送到門口比超市還便宜,迅速贏得了村民信任。

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軍清說,在疫情大考下,昌樂縣眾多新型經營主體成功“變危機為契機”,與社員、農戶間的聯結更加緊密,與消費者間的直供渠道有效打通,標準化生產、線上營銷、可追溯體系建設等短板加速補齊,不僅達成了“成功闖關”的目標,還實現了“轉型升級”,後續發展動能強勁。

(稿件原載於2020年4月6日《農民日報》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