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要:“816”代表着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近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工程所在地“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20多年,如今的“816地下核工程”变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当年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并从全国大量调集人才,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施工,当时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直到1984年2月份,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当时已经完成了85%的建筑工程和60%的安装工程,总投资达近7.4亿元人民币。

因为工程保密的原因,工程所在地“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在2002年,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在2010年,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洞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隐匿性可以说是非常好,进入洞体后,你会发现“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在这里面,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迷路了。在2016年,这里曾休整一年后重新开门迎客,如今对外开放的景区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核工程原有的部分功能。

“我们在101区域3楼锅底搭建了玻璃廊道,模拟核原料的反映绿光,游客从锅底上方穿行而过,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锅底50年的沉积。”参与“816工程”封闭打造的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元军告诉记者。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之前我们开放的代号101、104区域只是整个工程的冰山一角,这次改造工程将会全新开放105、221、229区域,全程旅游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增加到3个小时左右。”中共重庆涪陵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康中告诉记者。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816地下核工程总面积高达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4公里。在2018年,816工程入选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16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经专家论证,“816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816工程”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大众开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曾是中国军事绝密,埋藏近50年后重见世人,今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16工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那么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