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失灵!300年老字号光芒渐失,面临10年最差结局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132.77亿元亿却下滑6.56%,净利润9.85亿元,下滑13.12%,交出了10年最差成绩单。


值得注意的是,其王牌产品六味地黄丸也出现了销量下降的情况。年报显示,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系列总销量比去年减少25.5%,仅售出1883.1万盒。


同仁堂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早在清康熙年间,同仁堂就定下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创立300多年堪称奇迹。


同仁堂门口的一副对联更是广为人知,即"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是秉持两个"必不敢"理念严格选方、制药,使得同仁堂300多年一直长盛不衰,保持着良好口碑。


除了收入下降,同仁堂曾陷入安全事故中,旗下代工公司曾回收过期或临期蜂蜜。


2018年1~9月,同仁堂蜂业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87.3万元,这是成为了"过期蜂蜜"、"更改生产日期标签"事件发生的催化剂。


六味地黄丸失灵!300年老字号光芒渐失,面临10年最差结局


收入下降和爆出的回收过期蜂蜜丑闻,完全在打脸百年祖训,总是让人感觉有点别扭。


六味地黄丸失灵!300年老字号光芒渐失,面临10年最差结局


自2016年2月至17年2月,一年时间同仁堂六次登质量黑榜。


目前在同仁堂旗下销售的产品可能并不是同仁堂出品,而是授权生产。接连爆出的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本身拥有五个生产基地、 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的同仁堂,对于代工公司或者旗下子公司的品控和管理仍存在问题。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老字号纷纷开始"圈地运动",也不断扩张产品链条,"下属""合资""控股"等名类繁多的子公司应运而生,再加上引入众多"下游生产商""代工企业"等,生产链上可谓鱼龙混杂。


六味地黄丸失灵!300年老字号光芒渐失,面临10年最差结局


作为老字号,要珍惜就别坐大,经营好自己的二亩三分地,盲目扩张监管不到位,必然伤及本身多少年的老字号,老字号要创收不要创伤。所谓的老字号,只是沾了祖先的光而已,在利益驱动下,早已忘了初心,令先人蒙羞哟。


有网友评论,一瓶蜂蜜足可让一个"百年老字号",毁誉参半!请珍惜!


"老字号"是中国对历史悠久、拥有世代相承的独特工艺或经营特色、取得社会广泛认同的企业或产品品牌的称谓。老字号的发展历史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它们是历史变迁的记录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文化,体现着中国人的百年科技与智慧。


然而老字号如今的发展却令人堪忧。许多承载记忆的老字号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被人遗忘。


据统计,被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仅剩一千多家,其中发展比较好的占比只有10%左右,不少老字号纷纷破产,"老而不大、老而不强、老而不新",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面临的普遍现状。有着150多年品牌历史的全聚德,曾经作为北京烤鸭的代名词盛极一时,但是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口碑大不如前,光芒渐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