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拿到一本書,從頭開始一字一句踏踏實實把它讀完,這是很多人的讀書方式。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一本書一兩個月都讀不完,即使讀完了,再過二個月根本不記得書裡說了什麼。

“我讀書太慢,一讀書就打瞌睡”

“我讀完一本書,為什麼像沒讀過一樣?”

“我很想讀書,可就是提不起興趣來”……

-----身邊的朋友們如是說。

那麼,我們拿到一本書,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怎樣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以致用呢?也許《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可以幫到你。


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他在創業的道路上,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於是向來不喜歡讀書的他開始嘗試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籍,但因沒有掌握閱讀方法,吃了不少苦頭,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積極參加讀書研討會,不斷反覆實踐,通過讀書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實用性閱讀指南》便是大巖俊之的讀書經驗總結。在書中,大巖俊之慷慨地與我們分享了讀書前該做些什麼準備,才能使閱讀更有效?讀書中該如何去理解、思考和記憶,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書中的內容?讀書後又該怎樣將書中的知識付諸行動,使之轉化為能力。

01.讀書前的準備

我們都非常忙碌,選擇一本書來讀肯定會有目的,如想學某個技能、想學某種思維、想模仿某種方法等等,當然也不排除消遣性閱讀,如讀小說,這基本不在此書討論範疇。那麼,有目的的閱讀應該做哪些讀書前的準備呢?

首先是確定閱讀目的。所謂“目的”是指我們內心想要實現的願景和想法,比如我們想要學吉他、學繪畫,想要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想要學會理財、投資,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等等。願景和想法不清晰,是因為對此不夠了解,而讀書就是通過借鑑別人的經驗提高對願景和想法的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讀幾本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做到的。這樣,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從頭到尾每個字都讀,只需要讀與目的相關的內容,與目的無關的信息一掃而過。這可以大大提高閱讀的效率,讓自己讀到更多的書。

其次是找到書中的重點和核心,有側重的去閱讀。大巖俊之在書中提到:一本書真正重要的只有20%,而這20%中對目標有用的,也只有20%,因此只需要讀4%(20%x20%)就足夠了。如何從書中找到這4%,這是個技術活兒。

首先,序言、目錄和後記不容忽視,序言會介紹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精華;目錄可以讓你瞭解書的整體骨架,找出哪些章節與目的相關,確定為閱讀重點;後記往往是作者的總結性發言,可以幫助我們再次回顧這本書的全貌。

其次,在閱讀內容時,細讀各章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以及每一段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這些地方是要點最集中的地方。


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02.讀書時做什麼?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書讀到某個部分時,感覺精神振奮,腦袋裡迸發出很多想法,可是書讀完後,興奮點和想法又全沒了,這就是典型的精神自嗨。那麼,讀書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留住知識點,學以致用呢?

首先是做讀書筆記。為了寫出讀書筆記,就必須充分理解書中的內容,這能促使你反覆閱讀和思考,這本身也是一個加強理解和記憶的過程。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慣,用劃線、記號、括號、折書角,或是摘抄、羅列重點、記錄感想、分析書的結構等,都是幫助記憶的好方法,作者強調做這些不要怕把書弄髒,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其次是做思維導圖。這也是作者最推崇的模式,思維導圖可以用圖形來表達發散思維,通過放射性思考的方式來整理思路,能夠提高構思的水平,加強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作者介紹了

三個維度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的方法:

方法一:從讀書目標出發。內容主要包括書籍的信息、閱讀目的、根據閱讀目的尋找到的答案、總結和感悟。

方法二:從書本結構出發。順序總結一本書的整體結構:章節、標題、小標題。選擇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看到思維導圖就能回想起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下面是我根據本書結果做的思維導圖:

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方法三:從自己整理的要點出發。讀書是為了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把自己總結的重點整理出來,一看到思維導圖就能找到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下面是我根據這本書的要點製作的思維導圖:


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最後是帶著感情閱讀。大巖俊之在書中提到:“人在感嘆或是驚訝時所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特別牢。”比如我們平時的所見、所聞、品嚐時的感官信息,以及高興、歡樂、痛苦、後悔等喜怒哀樂的情感信息,都會比其他事情記憶深刻。這是因為人在情緒波動時,海馬體會接受收到一個口令,認為這是個重要信息,需要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

03.讀書後怎麼做?

讀完一本書,掌握其中的知識,去嘗試去反覆解決實際問題,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最終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因此實現知識轉化是這本書的一個重點。

首先是把讀書目的轉化成具體的目標。 “目的”是一些抽象的願景和模糊的想法,而“目標”則要具體描述要做什麼,並且看到它我們就知道怎麼去做,相當於目標是行動的指揮官。具體的可以按照“要做什麼事?”“什麼時間做?““達到什麼程度?”這三個內容設定目標。作者推薦使用SMART原則,把模糊的想法轉化成具體的目標,幫助我們明確行動方向。

其次是找到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作者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給出來一系列的方法,如想象自己達成目標的樣子,激發動力; 如果達成目標是100%,目前你在百分之幾?小步前進,每次進步10%;羅列5項以上,可達成這10%的具體行動;選擇其中一項最想做的事;將行動告知他人或公之於眾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地當起了自己的教練,不斷告訴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只要堅持做下去,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最後是行動。制定了目標,找到了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行動了。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忘記去做,或者找各種理由不去做。作者說:"人是個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動物"。很多人存在“讀了書卻用不上”的困擾,原因在於讀書是輸入,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就像人吃多了不運動,我們的大腦只會越來越遲鈍。如果我們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設為讀書目的,努力去克服懶惰的天性,不斷在大腦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這樣,遇到問題時就無需再浪費時間翻閱筆記了,而是靠大腦快速反應,身體無意識行動起來。這樣的反覆實踐,就可以把讀到的知識轉變成能力了。


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目的


04.讀書可以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最後,大巖俊之為了能讓讀者充分理解,用一個章節的篇幅舉了5個完全不同的例子,並將自己的所有努力,從閱讀、記憶、到採取行動一一詳述。對讀者而言,這既是前文回顧,也是思維啟發,可謂將“實用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有點躍躍欲試了?

其實,《實用性閱讀指南》是一本非常薄的小冊子,僅5章內容共160頁7.2萬字,從設定讀書目標,運用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等方法梳理知識要點,參考SMART原則明確目標並行動起來,一步步告訴我們如何把知識轉變成能力。

我是用2小時完成了全書閱讀和思維導圖。如果你想馬上提高閱讀能力,又不想耗費太多時間,可以首選這本書。




我是 ,一個愛讀書,愛思考的普通人。您的閱讀和留評就是對我莫大的鼓勵,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