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罗马共和国的版图到达巅峰状态。伊比利亚半岛和部分高卢地区变成帝国行省,北非的迦太基完全被罗马吞并,古典时代各国老师——希腊也屈服于罗马的权威下,在东方,富庶的小亚细亚成为罗马觊觎的目标。可以说,此时的罗马再也不是一个城邦国家,而是具有强烈征服欲望的大帝国。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统治如此广阔的领土,自然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各地区的忠诚?很可惜罗马并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他们仍然在以过去小国寡民式的城邦国家思想来治理一个帝国。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公民权,在数量庞大的人口之中,只有特别少的一部分具有罗马公民权,不要说各个行省,就算是罗马的核心地区——意大利半岛,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罗马公民权。

意大利半岛上的城邦并非受罗马直接统治,他们在臣服于皇马权威的同时,获得了管理自己城邦的自治权,罗马人将他们称为“同盟者”。在布匿战争之中,这些同盟者给予罗马的援助是罗马取胜的关键。意大利同盟与罗马城邦本应相依无事,但随着罗马财富的增长、地盘的扩大,罗马公民权的价值便水涨船高。因此,曾为罗马做过很多贡献的意大利同盟们,此时开始要求获得罗马公民权,而不仅仅想当一个名曰同盟、实为附庸的小弟。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意大利同盟城邦身处罗马共和国的腹地,能否安抚他们的情绪,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少罗马人看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主张给予意大利同盟公民权。执政官弗拉库斯主张授予同盟者公民权,但受到元老院阻挠;保民官盖约·格拉古在几年后再次提出,结果被公民大会否决;公元前100年,保民官萨杜尔尼努斯提出给予服役人员公民权,但罗马人的傲骨出乎想象,他们不愿随意给予其他人公民权,所以此次提议再次失败。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在数次提议案失败之后,意大利同盟者通过和平合法途径争取公民权的希望破灭,于是他们拿起武器,对主人——罗马发动了叛乱。意大利同盟者以马尔西城邦为核心结成联盟,并互相交换人质,商议共同发动起义。公元前91年,奥斯库伦城首先起义,其他加入联邦的城盟立刻响应。除了意大利中部的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以外,几乎意大利所有的城邦都加入起义。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同盟者并非分散作战。他们建立起共和国,将国名定为意大利,并按照罗马政府模式设立公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与此同时,他们还自行铸币,币上刻着公牛推翻母狼的图案,象征意大利战胜罗马。其军队共有10万人左右,罗马反应迅速,立刻召集18个军团,派执政官率领出征。但遗憾的是,起义军的士气与军力都十分强悍,曾经战无不胜的罗马竟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骄傲的罗马人发现,这些他们曾瞧不起的同盟者,竟然比100多年以前的汉尼拔还要可怕。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既然硬的不行,罗马人就转变策略,来软的。同盟者需要的是罗马公民权,那么为了平定叛乱,同意他们的要求,给予公民权不就行了吗?公元前90年罗马通过尤里乌斯法,向至今未参与叛乱以及为罗马服役的同盟者授予公民权,以此安抚后方。公元前89年。尤里乌斯法越来越完善,法条暗示,若在规定时间内放下武器投降,罗马不但既往不咎,还会给予公民权。

“杀死母狼!”——几乎毁灭古罗马的同盟叛乱,且看罗马如何平息

此招一出,同盟者的军队立马军心不稳。很多同盟者立马投降罗马。战争局势一下子逆转,罗马掌握了主动权,击溃了毫无战意的起义大军。公元前88年,意大利同盟战争基本结束。

此次战争虽然胜利,但同盟者确实因此获得了罗马公民权。更重要的是,罗马人在此次起义之后,对于整个国家的体制进行了再思考,他们发现,过去那种逼迫敌人臣服的城邦霸权主义无法统治如此巨大的国家,必须要通过扩大公民权以及推行政治模式,来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于是在同盟者战争之后,罗马便致力于完善其官僚体制与公民社会,从而推动了由小国寡民式共和国体制到大帝国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