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黑暗中的舞者》这部电影首次上映于2000年,每次看,都能带给我新的感触。影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让观众以亲历者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人公莎玛带着儿子基恩移民来到美国,希望可以用这里先进的技术治疗基恩的眼疾。为了筹措高额的医疗费,莎玛不得不忍受高强度且枯燥乏味的工作。然后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善待这对母子,厄运一次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在莎玛身上,直到她生命的终结。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由于对人性和社会底层的深刻揭露,该片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第5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24届日本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尽管如此,关于影片的争论,仍然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影片的节奏太过拖拉,有人认为主人公的性格太过做作,还有人吐槽剧中的歌舞。

今天我无意于参与到这些争议性的话题中,而是想说说电影里人性中永恒的话题:母爱。

这是电影中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它之所以能触动人心的源头。剥去手法、情节等重重外壳,电影中的母爱才是最质朴,最触人心弦的东西。也是整部电影里最纯粹,最伟大的主题。

或许由于时空的因素,会导致文化上的差异,但人类对于母爱的感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黄海边的村庄里,流行一种“水煮活鱼”的吃法。

一天一位老乡买了几条鲶鱼,照例把鱼放进了热水里。水温不断上升,鲶鱼们不停挣扎着。

这时,一条鲶鱼吸引了老乡的注意,它把自己的头和尾贴在锅底最热的地方,只把肚子那一块露出来,然后一动不动。

鲶鱼奇怪的行为让老乡很是好奇,直到鱼被煮熟,他才找到了答案。

那条鲶鱼圆滚滚的肚子里,藏着一团团鱼籽。这条母鲶鱼是想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

故事流传开去,村民们深受感动,“煮活鱼”的吃法渐渐在村里绝迹。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

为人母者,终其一生,都在用生命守护自己的孩子。

只可惜,子女们往往体会不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时常调皮捣蛋,蛮横任性,有时甚至出言不逊,伤了妈妈的心。

年少不知父母恩,读懂已不再少年。

回想当年那个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我,原来自己那时对母爱的理解是如此浅薄。

经历过十月怀胎分娩之痛后,我才真正读懂了“母亲”二字背后,蕴含的辛酸和不易。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1.妈妈并非真的勇敢,只是没有退路

从前,我是出了名的胆小鬼,经常哭鼻子掉眼泪,为此受到丈夫和朋友取笑。

可当了母亲后,很多从前不敢干的事,我都一件件上了手。

并非胆子变大了,而是一想到孩子就在你身后,便感到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

儿子上学前班那年,跟我说想学画画,尽管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宽裕,还是给他报了兴趣班。

放学后我把他送到上课的学校,两个小时后再接回家,每周两次。

冬天天黑得早,学完画已经暮色四沉。为了省钱,我俩都是步行回去。

短短十多分钟的路程,于我而言都是种煎熬。为了缓解对黑夜的恐惧,我就牵着儿子的手,不停地跟儿子说话。

儿子有说有笑的,我心里就踏实不少。

有一次,我和儿子走在巷子里,突然察觉到身后有动静。不经意回头一瞥,吓得我冷汗直冒。

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的男人跟在我们母子身后,戴着口罩,看不清面目。

儿子显然也注意到了身后的男人,握着我的手有些颤抖。

我紧了紧攥着儿子的手,加快了步伐,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

“万一男人冲过来,我就拼命抱住他,让儿子先跑!”

好在那天到家门口时,男人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我的后背早已湿成一片。

那一晚,我辗转反侧,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母亲。她曾经一定也和我一样,一次次鼓起勇气,为子女做了许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儿时的岁月静好,原来都是母亲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古人常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从当初的骄纵任性到如今的忍气吞声,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洗衣做饭样样精通,再从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到果蔬肉价一口清。

并非女人生育后就变强大了,而是心中想着幼小的孩子,就多了几分义无反顾的决心,哪怕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正如叶名所说的:“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2.宁可身上掉块肉,不舍孩子掉滴泪

从怀孕那天起,母亲便开始默默为孩子吃苦。

从怀孕时的各种不适,到分娩时的撕心裂肺之痛,再到喂乳时的肿胀难耐。

孩子脸上的每一丝笑容,都藏着母亲艰辛的付出。

朋友君君曾和我聊起过他的母亲,那时候他刚开始创业,需要资金。作为一个毕业生,君君自然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家里便承担了其中的大头。

好在君君也争气,生意越做越好。春节期间他回到老家,想着向父母好好炫耀一下自己的成绩,却意外看到了母亲身上长着一块块白斑,厚厚的衣服都难以遮掩。

君君急忙问是怎么回事,母亲支支吾吾不说话,最后还是父亲告诉了他。

原来君君刚创业那会儿母亲得了白癜风,需要一笔不小的治疗费。但是想到儿子做生意缺钱,就主动放弃了治疗。

现在虽然已经就医,但那些扩散了的白斑,再也无法消除。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长在脸上。

君君说,她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母亲一向爱美,为了他竟舍得冒毁容的风险。

生意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可失去的容颜,再也找不回来了。

妈妈们就是这样,见不得孩子掉一滴泪,喊一声疼,却时常忽略了自身的感受。

她们允许自己吃糠咽菜,却舍不得孩子挨一顿饿,可以忍受指责诽谤,但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平时在家精打细算,孩子有需要了却从不吝啬。

正如狄更斯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忙,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每个快乐成长的孩子身后,都有个为爱牺牲的母亲。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3.晚上即使泪千行,白天依旧要坚强

一个女人在家庭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委屈,孩子的埋怨、丈夫的不理解、婆婆的刁难……

夜深人静时,想起白天种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用被子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

可当第二天来临时,仍旧默默起床为一家人做好早餐,操劳着一整天的家务。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敏感脆弱的母亲们,选择了故作坚强。

表姐的婆婆,是个刻薄的妇人,日常生活中,总是看谁都不顺眼。

为此,表姐没少在家中受气,夜里也曾偷偷抹眼泪。

可在孩子面前,她总是亲切地叫婆婆一声妈,饭桌上第一个给婆婆夹菜的,也一定是表姐。

曾经我不明白表姐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了孩子后我明白了。

并不是真的不计较,只是不想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不和谐。表姐一切的让步,都是为了女儿能在温馨的氛围中长大。

每个女人,都曾是另一个男人的掌上明珠,是别人单膝跪地许以一辈子承诺娶来的妻子。可为了孩子,他们可以卑微到尘埃中去,忍受一切的不公。

但妈妈们受的委屈,又何止如此简单。

有一次,翻看母亲的照片,惊讶地发现她年轻时竟长得如此漂亮。母亲听到了,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当时不懂,现在终于明白了那神情的含义。

她也曾有过美好的豆蔻年华、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可有了孩子后就开始疏于打扮,交际圈也越来越窄,直到面色蜡黄,脸上写满了憔悴。

妈妈们为孩子所受最大的委屈,就是把自己从一块宝,变成了一棵草。

《黑暗中的舞者》: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结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母爱,注定是一场深度辜负。

全心全意抚养子女长大,待到子女理解了其中辛酸时,已有了自己的孩子,注定无法像儿时母亲对自己那样去反哺。

母亲,又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职业。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天都在进步,心中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所以哪怕有再多辛苦,母亲们都甘之如饴。

只是为人子女的,不可习以为常,更不能置若罔闻,早一点懂事,早一点尽孝,让妈妈脸上的皱纹少一点,笑容多一点。

希望所有母亲都能健康长寿,半生辛苦换来半生甜。

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快长大,长成参天大树,为母亲遮风挡雨,护她余生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