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近日,河南考古又有重大發現。在濟源柴莊的商周遺址中,發現了呈“跪姿”的人祭遺骨,專家稱這個遺骨的形態如甲骨文中的“坎”字。對此,我有不同看法!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跪姿人祭遺骸

  河南不愧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個人所鍾愛的幾位奇人,如老子,莊子,鬼谷子都是出自河南。而莊子就是以善辯著稱,所以我今天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就在想“坎”的甲骨文到底是怎樣的?本著好奇的心理,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我上網搜了一下“坎”字的甲骨文,發現它是長這樣的: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坎”字甲骨文及其演變

  它這個樣子實在很難與跪姿的人骨遺骸相類比啊!然後,我又稍微研究了一下現今為數不多的甲骨文“字庫”,發現裡面有幾個字的外形,按照個人的理解與“跪姿”有些相似,如: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安、奴、祝”的甲骨文

  “安”字的甲骨文,表示一個女子住在房子裡,女子多數是坐姿或跪姿。

  “奴”字的甲骨文與”女“字很相似,也是採用跪姿的,顯示其卑躬屈膝。

  “祝”字的甲骨文有好幾種寫法,但這個跪姿的人形是所有甲骨文”祝“字的基本配置。

  據此,我再次與官方發佈的”人祭遺骸“照片做對比,個人認為不論是形態還是其象徵意義,應該與“祝”字的甲骨文更為相似。當然,這是我個人意見,還望專家批評指正。

  不過,河南是中華文化發源地的美譽還真是名不虛傳。名人數不勝數,諸如老子、莊子、鬼谷子、韓非子等等,個個都是驚才絕豔。同時,他們的治學態度都十分嚴謹,喜歡在學術探討上與人較真。莊子更加是個典型,他的思辨精神到了今天仍然散發著奪目的光輝。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莊子

  在《莊子·天地》一篇中說:

  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莊子在這一章裡,主要闡明瞭莊子“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現在多數用這種觀點來駁斥“工具理性”的管理模式。而我認為,把它放到“治學態度”上,一樣是合適的。

  依照莊子的觀點,“治學”如果過於依賴固有的規矩和模式,就難免出現思維僵化鑽入牛角尖;又或者是被利益和世俗所驅動,從而發生方向偏差。

  我們現代的科學就是在不斷質疑前人偉大理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興旺的。如,現今的量子力學就撼動了經典力學的地位,就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要顫抖。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量子力學

  在宏觀世界裡,以牛頓為鼻祖的經典力學仍然是不可戰勝的真理。然而到了微觀世界裡,再也無法用經典力學來判斷粒子的運動軌跡和方式。經典力學對現代物理學影響太深,以至於時代先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無法完全跳脫出這個框架。

  愛因斯坦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已然是打破了前人對時間和空間的的認識,描述出了一個世俗無法想象的科學世界。但愛因斯坦的這一切也還是受到了牛頓經典力學的限制。

商周遺址遺骸形似“坎”字甲骨文?莊子“治學”思想哲理之思辨

愛因斯坦

  當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為量子力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而今天的科學家們,逐漸掙脫了牛頓的經典力學的束縛,在量子力學領域不斷地刷新認識,使得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又邁進了一大步,並終將改變未來的生活。

  試想一下,在物理界,要向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學術大拿發起挑戰,這是需要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學術理論基礎。然而,如果沒有人敢向權威挑戰,那學術永遠只能陷入困頓,無法煥發新生。

  因此,只有不受桎梏,勇於向權威挑戰才能更清晰的發現和證明真理。我們在治學道路上,應該發揚莊子的思辨精神,永遠不要害怕向權威挑戰,即使最後證明是錯誤的,我們也應該為這種勇於批判的精神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