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原油寶事件的前因後果在此不贅述了,畢竟中行還在和客戶糾紛中,不如讓子彈飛一會兒。

但是這件事讓我想起來十年前一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當時互聯網還沒這麼發達,最好的投資論壇是和訊網的債券論壇,天涯的經濟論壇、鼎基理財網等,聚集了很多高水平的投資發燒友。


和訊論壇上有一個叫德隆專家的網友,提出了一個“三個知道”理論,大致意思是:

最好的投資是:知道能漲多少,知道會跌多少,知道投資的期限有多長。

投資痛苦的根源在於情緒失控,就是因為:你不知道後面會漲多少,不知道後面會跌多少,不知道這筆投資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所以才會動作變形,做出非理性操作。


以原油寶產品為例


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最多賺多少:不知道,08年最多到過140美元,但短期看顯然是不現實的。

最多虧多少:大部分人不知道,以為最多就是保證金被強平,但卻不知道還會出現倒欠銀行錢的可能。這一點,包括銀行的銷售人員,估計大部分都不知道。20美元抄底原油,很多人以為知道底在哪,拿出各國開採成本掐指一算,其實也都是刻舟求劍。

投資期限:不知道,由於是期貨投資,期限不是你說了算的,一旦槓桿斷裂,這筆投資就結束了,不像股票你還可以當鴕鳥。


我知道一些銀行原油產品的投資者,是在之前原油ETF跟蹤誤差事件後,轉戰銀行的,且不說原油價格背後的地緣政治經濟金融等因素的複雜性,連基本的”三個知道“一個都不知道,就敢喊著抄底原油的人,不是韭逢知己,就是韭死一生。當然,怎麼拉群拉橫幅,這個國內投資者最知道。


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這裡沒有為中行辯護的意思,這麼嚴重的風險事件該負的責任估計也跑不了。只是想再次強調一下之前的觀點:《最好的投資者教育就是賠光》,哦不,是欠錢。


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我們利用”三個知道“理論來套一下其他投資品種:


P2P:

最多賺多少:知道,無非就是靠動輒10+%的收益率吸引韭菜的。

最多虧多少:不知道,要麼一分錢不虧,要麼一分錢沒有,可以被稱為薛定諤式的投資。

投資期限:以為知道,但是一旦暴雷,那就是遙遙無期的法律程序,X租寶,F亞,都鬧了多少年了,也還沒下文。

結論:收益有限,風險薛定諤,投資期限看命,差評。


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銀行理財:

最多賺多少:知道,業績基準一般比較清晰且都能達到。

最多虧多少:知道,幾乎沒有虧損的可能。但是最好還做一下大小銀行區分,畢竟去年B商銀行事件也曾讓人虛驚一場,最後國家保了韭菜,讓機構來填坑。

投資期限:知道,三個月、半年都寫得很清楚。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具備,只是收益率一般。


信託:

最多賺多少:知道,收益率一般比理財高3-5%。

最多虧多少:知道一半。比如同樣某地產公司的融資項目,TOP級別的信託公司給7%不到,小信託公司給9%,這差價既是TOP信託的利潤,其實也是隱含剛兌義務,而小信託的保證性就差很多(參考AX信託)。所以投資者在評估風險時,也要區別對待。

投資期限:知道,一般一年以上。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具備,收益率也不錯。信託產品真是bug啊,這讓為了5%的收益目標一頓操作猛如虎的基金經理們情何以堪。當然,信託門檻高,監管也在壓制,還能得瑟多久也不知道。


個股:

最多賺多少:不知道。但大部分人賺10%想著50%,賺50%想著翻倍。

最多虧多少:知道一半。股息率、市盈率在個股身上也不一定靠譜,德意志銀行的pe就是血淋淋的估值陷阱,地板下面還會有地獄,地獄也還可以有18層,最慘就是退市,公司倒閉,基本相當於賠光。當然,正常情況下可以止損,但是一旦暴雷,可能連止損的機會都沒有(比如樂視)。

投資期限:知道一半。投資者可以自己設定投資期限,但是想執行好紀律就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不具備。雖然有的藍籌股具備穿越牛熊的能力,但一般投資者似乎看不上,而且”大而不倒“也並非永恆有效。


權益基金:

最多賺多少:知道,以滬深300指數基金為例,長期也就是8-10%左右的收益水平。全球範圍看也基本差不多,權益資產也都是收益最高的(當然波動也最大)。如果在A股,主動基金可能還有一些韭菜可以割,收益會比指數基金高一些。

最多虧多少:知道一半。這個你選擇的基金標的關係很大,如果是高股息、低估值的、分散化的基金組合,大概虧到什麼水平是能夠算出來的,負偏離長期平均水平1-2個標準差基本就到頭了。如果是高估值、炒概念的基金組合,那腰斬、踝斬也是十分常見的。當然,大部分時候選擇主動基金經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多提一句,如果是混合基金,由於債券可以收票息,回撤甚至可以算到非常精確,比如很多固收+產品的最大回撤基本都能控制在5%之內。

投資期限:知道。基金投資至少一年以上,並且可以長期持續下去。這裡也要強調,基金也是有渣男的,不是所有的都適合長情,這些tricks,我們平時也說了不少了,以後還會繼續說。(可以看文末的文章集錦)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具備。公募基金一直是我心中最適合散戶的投資工具,而且學習門檻相對較低。


債券:

最多賺多少:知道,到期收益率算的清清楚楚。

最多虧多少:知道一半。債券的風險來自於利率和信用兩方面,利率上升時會造成浮虧(比如13年錢荒),但是沒槓桿的話可以裝死挺過去。信用危機時會造成危機(比如近年來債券暴雷),這個就和信託、P2P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就要投資者進行甄別了,這也是為什麼大的基金公司都要養著幾十人的信評團隊。

投資期限:知道,就是債券期限。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具備,這就是固定收益的內涵所在的,要的就是“穩”。當然,債券收益率肯定比權益資產少很多了,尤其是現在,未來一年能賺到5%已經非常不錯了。而且有合格投資者要求不是誰都能買的,最方便就是債券基金。


可轉債:

最多賺多少:知道一半,大概率漲到130元以上,可以根據現在的價格算出來。但是如果現價已經高於130元,那就不知道了,基本跟著正股走。

最多虧多少:知道。持有過程中最差跌倒債底,80-90元附近,可以根據現價算出來。如果能抗得住,到期10X元還是有的,也可以算。當然,可轉債的信用風險也越來越大了,不過好在可以不停下調轉股價,所以這塊還好,稍微控制一下口味就行了。

投資期限:知道。最長就是債券期限5-6年,最短可能幾個月就轉股,15年這種很多。

結論:三個知道基本都具備。大部分情況下,尤其是熊市,可轉債是確定性非常強的品種。

新書《你好可轉債》也敬請期待。


從原油寶事件看“三個知道”的重要性


其實“三個知道”一點也不復雜,現在很多基金經理常說“勝率”、“確定性”,其實就是一個更加精耕細作的過程,目的也是為了尋找投資標的的“知道”。


而投資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啥也不知道~,而專業投資者還知道你啥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