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的诱惑何时兴起?口味王或许是最早的美食代名词

零食,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正餐之外的小食。一盒薯片、一包辣条、一颗槟榔,现代人的零食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升幸福感。

几十年之前,一块包装简陋的水果糖足以让小孩子高兴一整天,冬天里的一串冰糖葫芦,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而如今,为了追求零食带来的幸福感,中国人一年要花掉差不多2万亿人民币,而互联网平台,也成为宣传零食的最新平台。

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零食的?在中国古代,只有类似于零食的点心——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都是"两餐制"的,上午一顿饭,下午一顿饭,中间隔了大半天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有时候肚子会不答应,于是点心就起到了重要的充饥作用。

元朝诗人方回著了一本书叫《古今考》,书中提到:"近世东南省斗学粮养士……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心。"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同样是一日两餐制,这也是满清贵族的日常。也正是因为这两餐制,《红楼梦》也留下来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点心:碧粳粥、山药糕、鸡油卷儿……不过这些点心主要目的毕竟还是充饥,与现代概念的零食还是不同。

如果说古代也有零食,那么各色水果、干果应该是当时最接近零食的一种存在。除了瓜子、落花生等,槟榔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零食了。南北朝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曾引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说:"槟榔,……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 ,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苏东坡被流放海南儋州,吟诗《题姜秀郎几间》称:"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明朝海南临高的王佐,也写了一首《咏槟榔》:"绿玉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已上唇。"清代的任兆麓,写有《竹枝词》:"榔花尝过又榔青,此味从来未惯经。日日红潮登满颊,不知能醉复能醒。"不过古代的槟榔,食用更多的是为了药用功能,只有在达官显贵家中,才作为接待贵宾的零食。

零食的诱惑何时兴起?口味王或许是最早的美食代名词

而现代零食的兴起,其实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娱乐休闲活动, 中国零食开始兴起,也是清末民初伴随着戏园子、茶馆这类消费文化开始兴起的,传统的零食像是干果蜜饯,创新的零食诸如传统相声《叫卖图》中提到的"药糖"等等。

零食的诱惑何时兴起?口味王或许是最早的美食代名词

其实,很多爷爷奶奶辈的人,并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是不好吃,而是在他们的成长印记中,零食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毕竟在物质不充裕的时期,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谈零食太奢侈了。那时候,谁家的父母要是能给孩子买块糖,那个孩子绝对能成为街上最靓的仔。非要说有什么零食的话,基本也就是些农副产品了:应季的蔬菜、廉价的水果,山上的野果、树上的榆钱儿甚至也都能成为零食。

这个时候,采用烟熏工艺,生产出的"烟果"槟榔,在南方广泛受到喜爱,烟熏槟榔具有一股醇香,并且能够防腐、防霉变,生产过程就简单很多,只不过,粗糙的制作工艺,让"烟果"槟榔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人的日子一天天充裕起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城市孩子的童年,已经不再有饥饿记忆,一批堪称经典的零食也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仍然惹人爱。

而口味王槟榔,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凭借更健康的科技生产工艺,以及适合现代人美食需求的口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喜欢食用的经典小零食之一,休闲娱乐嚼一颗,不仅提神醒脑,消解疲劳,更是美味的享受。

不同于"烟果"槟榔,口味王采用无烟熏技术和青果精制技术,通过原籽蒸汽烘干法,不经烟熏、以蒸汽烘干,属于青果槟榔;同时,口味王槟榔采用真空包装,里面槟榔核去掉换成了枸杞,葡萄干等更具营养的果品;而比较烟果而言,青果槟榔口味相对较淡,会显得温和一些,适合人群更广泛,更重要的是青果槟榔在食用安全上也有了质的飞跃,避免了烟果中的有害物质。

零食的诱惑何时兴起?口味王或许是最早的美食代名词

在口感上,口味王槟榔果柔软有嚼劲、香味浓郁不烧口、凉感适中劲道足、甜味坚挺不腻人,不仅具有槟榔传统的滋味,也融入了现代人对美味的理解,既保留了槟榔传统口味的劲道,也顺应现代人健康需求,实现了口味与制作方式双重升级。

现代零食,最根本的不是垫饥解饿,近些年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活动增加,碎片化时间增多,零食出现的场景和频率也在增多。在物质、生活、精神娱乐多方面的作用下,零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休闲食物,其实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最好的注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