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在2020年沒有什麼不可能!無論是“負的利率”還是“負得流油”都在這個春天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連巴菲特他老人家90年之間都覺得今年是個“活久見”的市場,那對我們更是“活久見”的全球資產動盪,一幕幕活生生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都開了眼,見證了歷史!在全球低迷的生產和消費需求下,經濟的驅動力來自哪裡,成為大家關注的方向。本期我們就討論經濟“三駕馬車”中的投資與消費,雙引擎能否今年一起發力,我從四個方面來展望。


以下是音頻版:

00:0021:50


  • 用新思維看投資和消費
  • 以要素改革佈局新基建
  • 需政策發力壯大新消費
  • 雙引擎引入增量基本盤

—1—

用新思維看投資和消費


全球經濟的需求端有多萎縮,可以從油價就可以看出端倪。美國東部時間4月20日下午兩點,原油價格創了史無前例!紐約原油價格不僅跌到零,而且直接跌穿,變成負油價,一發不可收拾!油價怎麼可能為負?這是為什麼?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紐約原油指的是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中的輕質原油期貨合約,標識為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

WTI是以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低硫原油(Texas Light Sweet)為標的,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成為世界原油計價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WTI原油期貨交割制度規定,交割以現貨交割,並且必須通過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管道進行。具體來說是指賣方將輕質低硫原油交付至賣方的進油管與買方的出油管連接處,買方需要尋找油庫來存儲原油,而不能獲得類似倉庫倉單的貨物留置權,這與北海的布倫特原油期貨的現金交割和上海的原油期貨的倉單交割都不同。期貨交割地在偏遠的庫欣,和外界通過管道聯繫。

這樣的話,空頭或多頭誰控制了管道,誰就具有優勢

隨著交割日的臨近,石油交易商們迫切希望找到地方儲存他們的石油,任何地方都可以。對存儲設施短缺的恐慌週一達到高潮,交易商們瘋狂拋售週二(4月21日)到期的5月期貨合約,以免被迫在無處存放的情況下接收實物原油。拋售熱潮推動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歷史上首次跌至零以下,5月合約盤中跌破-40美元/桶,收於-37.63美元/桶。

此次空殺多的行動中,空頭控制了管道,多頭無處安放庫存,即便倒貼錢也被迫甩賣倉位,否則損失更大。而布倫特原油可以現金交割,就沒有出現這種奇葩現象!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由於疫情導致需求驟降,原油大量過剩導致庫容緊張,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庫欣的儲油罐的儲存量已達到71%。截至3月底,美國商業庫存已經存儲了4.7億桶原油,總存儲能力約為7.8億桶。而美國非商業庫存,又稱為戰略石油儲備(SDR)可以存儲7.1億桶原油,已經存儲了6.3億桶原油。也就是說剩餘的商業和戰略存儲能力為3.9億桶,佔全部庫存能力的29%。美國原油庫存能力預期將在6月左右就到達極限!目前來看,庫欣地區庫容不足的問題短期內幾乎無解,WTI原油6月合約也將面臨著臨近交割時跌破0油價的風險!

原油何處安放?!一場為原油找“家”的儲存尋覓之旅在路上了!倒計時已經開始,交易商需要在6月合約到期的5月19日之前找到更多存放石油的地方。

市場人士能想到的一些可能的去處,比如:

1)儲油罐:在沙特阿拉伯原油湧入三個大陸的儲油罐之際,美國也在迅速耗盡各種可能性。自2月底以來,美國幾乎所有的陸上商業倉儲設施都已被預訂。

2)油輪上的浮動存儲:根據Clarksons Platou的數據,全球範圍的浮動存儲量已增長了2000萬桶,達到1.96億桶。但是在美國,由於《瓊斯法案》規定在美國港口之間運輸貨物的船舶必須懸掛美國國旗並僱傭美國船員,把石油存在海上的油輪中,在成本方面可能不具可行性。

3)火車貨場:存儲能力非常有限的俄羅斯正在加入加拿大和美國的行列,考慮把石油留在鐵路貨場。

4)原油管道:南美的一家主要生產者正考慮用煉油廠的管道來儲存石油。俄羅斯生產商也正在考慮把石油儲存在管道中。5)化工品袋子:一家公司甚至提出使用聚乙烯袋來儲存瀝青和原油副產品。真是煞費苦心,五花八門,無所不用,費盡周章!

在全球原油大跌的背後,本質上是供求失衡,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全球經濟幾乎停擺,工業和消費需求嚴重萎縮。而這樣的外部需求疲弱的格局還將取決於海外各國疫情防控的效果、後續復工復產的力度,以及之後的可能的二次疫情傳播爆發。而歐佩克+的減產目標眼下實在差強人意!

對於國內,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為過去30年來首次負增長。其中第一產業下降3.2%,雖然降幅最小,但是佔比僅為4.9%。第二產業下降9.6%,反映出疫情對工業生產的衝擊。第三產業下降5.2%,在一季度佔比達59.4%。雖然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等受衝擊較大,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卻保持了增長。因此,穩定一季度增長的重要力量是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一季度,整體工業生產出現了“V”型的反彈。具體來看,3月份的生產活動正在逐步加快恢復,當月的中採製造業PMI指數較前值明顯改善,重回榮枯線以上。而通過高頻數據觀察,疫情良好管控下的復工也仍在有序進行,無論是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還是整車物流景氣指數,均顯示出了較明顯的反彈。其中,

高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表現也較好,整體高技術製造業3月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當月增長9.9%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儘管企業的復產復工推進較快,但居民生活方面仍然受制於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以及儘量避免聚集,餐飲收入增速持續回落3.7%至-46.8%。1-3月實物商品網上消費增速為5.9%,帶動商品零售增速較前值回升5.6%至-12%。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出口受到的不利影響可能還會擴大。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就得向消費和投資要增長。釋放被抑制和凍結的消費,以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這是存量空間。但存量空間本身有天花板,而且被疫情打了折扣,對增長的貢獻能力有限。因此,經濟要穩增長,還在於如何做好增量。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提出“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會議同時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讓消費熱起來,離不開一個“新”字。要讓被疫情抑制和凍結的消費重新熱起來,需要合力探索新路徑。其中,新消費和新基建同頻共振就是一個關鍵之舉。新消費和新基建具有相同的“數字”機理和“智能”內核。在線娛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智慧零售等新消費業態十分依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大量綠色智能產品。新型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多方面內容,與信息智能技術緊密關聯,具有集約智能、綠色高效等特點。

新基建能夠為新消費開拓更多創新空間,創造更多可能,並從基礎層面進一步廣泛地、根本地提升新消費體驗。同時,新消費則為新基建指明瞭更多投資領域,明確清晰目標,進而提升新基建的整體效能。可以說,新基建讓新消費更有依託,新消費則讓新基建更有方向。

因此,我們要用新思維來看待投資和消費,可以積極圍繞“壯大新消費、加快新基建”來努力!


—2—

以要素改革佈局新基建


在4月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特別指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這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則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內容。發改委也指出,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和外延並非一成不變,未來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同時加快5G網絡等建設,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有的觀點認為,新基建在整個基建投資規模中佔比沒有那麼高,所以對於疫情後的穩增長、穩就業並沒有多大效果。其實,這可以辯證來探討:其一,如果是穩增長,那麼顯然傳統基建更見效快。其二,但是新基建實質上是為了適應全球未來的產業趨勢。正因為這些領域投資規模目前有限,但又是我們未來不能落後的產業賽道,所以才需要早力保和早佈局!

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發力點不在基建,而在“新”。新基建不是強刺激,更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它的定位不是狹義的拉動基建投資乃至整體投資,也不會是推動GDP增速快速反彈的抓手。新基建被寄予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厚望,但卻不應該將此視為自身的重擔。它應該貫徹新發展理念,採用新投資機制。

我在前一期文章裡也指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中國在建設製造強國和發展先進製造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方面,中國製造業產業結構不平衡、高級化程度不夠,低端無效供給過剩與高端有效供給不足並存。另一方面,高品質、個性化、高複雜性、高附加值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夠。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關鍵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也面臨著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挑戰和機遇,中國需要儘快完成從中低端製造業的產業鏈向上轉移和補充,在全球高端製造業的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佔有主導權。

中國藉著國務院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在全方位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也就是,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人口、技術、土地、資本、數據等生產要素充分公平自由地流動,讓一切生產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新創業源泉充分湧流!

比起狂熱成潮,新基建更需要“慢工出細活”。著眼於更為長期的、社會性的指標,滿足於更超前的需求,並服務於更前沿的產業。以此為基點,連接供給端和需求端,延伸出一條更長的經濟動能轉化帶。

新基建將通過乘數效應,推動產業升級,帶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再借由產業端傳導消費端,繁榮新消費。例如,5G網絡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帶動5G手機等新消費的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將帶動新能源汽車的增長。

既然謂新,就要透過要素市場化改革,以改革的力量,市場化調配資源,不應由政府單一計劃協調。新基建應有新的建設者!以地方政府為主體拉動,既非最優選也不現實。相比於政府和國企,民營資本更有衝勁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容易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來支持自己的經營項目。放低一些新基建項目的准入門檻,政府制定好宏觀規劃,讓更多有競爭力的民企或創業公司,都能成為更好更高效的建設者!

以要素改革來佈局新基建將有利於升級基礎設施,賦能產業轉型新時代。交通、電力等傳統基礎設施造就了工業化時代的奇蹟,新一輪工業革命則需要新型基礎設施的賦能。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將從根本上改變移動網絡的現狀,促進數據要素的生產、流動和利用,還將讓各行各業更便於聯通協同、提供服務,帶動形成萬億級5G相關產品和服務市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具有很長的產業鏈,構成數據從採集到決策及應用的全過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既是新基建,又是戰略新興產業,更是新型信息消費的市場,同時也是其它領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撐技術,還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賦能傳統基建領域提質增速。麥肯錫預測全球工業互聯網將在2025年可產生11.1萬億美元的收入,而埃森哲預計到203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可為全球經濟帶來14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和外延也會不斷演化。數字經濟正蓬勃發展,新冠疫情成為催化劑,加快了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進程。新基建有別於老基建,將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徵,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為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的具有乘數效應的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新基建的引擎將會支持中國的高速度經濟增長模式換擋向高質量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提供新型基礎設施,也為中國在全球新產業鏈重構進程中佔有重要戰略和領導力地位早做佈局!

—3—

需政策發力壯大新消費


當下的政策還需圍繞紓困真正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避免大規模失業問題。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在“六穩”之外,再加“六保”——而“六保”的重點是民生和產業鏈。換言之,民生兜底的緊迫性仍然很高。疫情期間受影響比較嚴重的是餐飲、文化、娛樂、旅遊等行業的中小企業。

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發行特別國債,而這次政治局會議則明確特別國債主要用於“抗疫”。從狹義的角度理解,特別國債的主要投向是疫情相關的醫療設備和醫藥。從廣義的角度看,抗疫特別國債或主要用於居民消費、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提振受疫情衝擊大的餐飲、旅遊、服務等行業。地方專項債主要是撥給新、老基建投資項目,一般國債則用來彌補赤字,用於公共服務和購買等。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吳雅楠:新基建和新消費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


這次疫情和經濟停擺是一次巨大沖擊,可以說是Super Shock。這種衝擊也需要Super Policy大規模政策去對沖!各國都在央行的帶動下,實施了刺激和紓困政策,並且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直接為市場流動性和企業的債務買單。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擴錶速度和節奏也非常明確,不僅3月突破5萬億美元大關,4月15日達到6.42萬億美元,相比3月底的5.3萬億美元,三週內擴表1萬億美元!這次美聯儲比2008年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低評級的信用債也直接購買,直接救助中小企業。

基礎建設對經濟的拉動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更直接也更及時見效。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已連續6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可以說,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拉動力,消費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如何扭轉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同比增速斷崖式下跌的趨勢,報復性消費是否會在疫情後出現,還需要及時政策的強有力的刺激。現在已有跡象表明報復性消費有可能變成報復性存款。大家的消費慾望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消費行為也有所變遷。消費也出現替代性滿足,比如,生鮮電商、在線遊戲、在線教育、在線視頻、直播帶貨、社交零售、遠程問診等新消費模式的滲透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對當期消費的直接衝擊。今年前3個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3.6%。不斷湧現的線上新型消費,可以激發牽引效應,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

國家郵政局公佈快遞業一季度成績單: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25.3億件,同比增長3.2%。尤其是3月份,隨著快遞業服務能力的全面恢復,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完成量達59.8億件,同比增長23%。快遞業務的增長,折射出線上消費的火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然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如果說傳統消費是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為主,新型消費則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相對於傳統消費,新型消費極大地激發了消費潛力,激活了消費市場,助推了消費升級。新型消費主要體現在文化、娛樂、旅遊、健康、養生等方面,追求的是生活品質的提升。新型消費方式本質上也是消費升級的體現。這從疫情之下催生的眾多追求品質生活,以健康、綠色為特點的消費新需求可以看出端倪。與“宅經濟”和“健康經濟”有關的新型消費正逐漸走紅。

新型消費也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型消費的湧現,表面看是企業主動填補需求缺口、轉換產能供給,實際包含著優化供給結構、打通產供銷環節、暢通經濟循環的發展。面對消費者更豐富多元的個性需求,更追逐品質、高質量以及更關注體驗、服務、高效率的消費需求。對供給端來說,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更需要品質升級、服務升級。應該以壯大新型消費為契機,倒逼不同消費行業和服務產業升級,為推動第三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提供最重要的內生性動力。

新基建有利於拓展新型消費,創造美好生活新體驗。5G時代的到來,將讓人們不僅享受到更高速、更低流量資費的網絡,在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方面創新出多樣的消費產品,還將極大豐富消費場景,在電子商務、政務服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等方面創造出大量新消費。據測算,2020-2025年,5G商用將帶動超過8萬億元的新型消費。

5G和新基建也可以為產品端提供傳統產品所不能提供的全新體驗,豐富產品功能,有助於推動新型消費體驗的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在消費、支付、物流等環節的優化與升級,有利於提升流通效率,改善消費體驗,從而進一步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

—4—

雙引擎引入增量基本盤


對於經濟企穩回暖,不僅要對存量經濟發力,更需要有增量佈局,以新思維帶動增量基本盤。讓新消費和新基建同頻共振,政府和市場要更緊密地協同發力。在新基建投資建設中,政府部門主要著力於總體規劃設計,吸納民營資本和創新市場主體參與實施和落地,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激發全市場創新活力。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密切留意市場的變化和聲音,及時總結提煉消費新趨勢,挖掘阻礙消費升級的共性難點堵點,將其作為考慮因素更充分地納入設計方案中,著力為新消費打造更紮實的平臺基礎。與此同時,廣大市場主體應該充分借力新基建已經或即將實現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渠道,抓緊佈局謀劃,開發出更多更好滿足大眾需求的消費業態,不斷推進消費擴容提質。

消費旺了,產品才有出路,復工復產才能達產增產。把握線上新型消費的發展契機,讓線上新型消費跑得更快些,我們就能更好促進消費、激發內生動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疫情不僅重塑了消費習慣、消費需求、消費場景以及消費方式,與此同時,也勢必會倒逼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冠疫情就像一個催化劑,加快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基建的加持下,還激發了很多潛在新消費的場景和需求,助力消費加速升級。這也為眾多傳統企業在重塑業態結構和生態圈的同時,迎來新的機遇和變革。

新基建和新消費都很重要,不可偏廢!這兩個雙引擎能重新點燃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量基本盤,激發人民對美好生活和更加有品質綠色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新冠疫情是危更是機,能加速產業鏈轉型升級、互聯網化和數字化,為中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打下基礎,同時也為中國的內需拉動和消費升級,提供新的方向和更加美好及科技化智能化的消費者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