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亿接盘长安PSA 解码野蛮人宝能“造车法则”

中国新能源车市寒冬与产业阵痛,仍未浇灭地产商的造车野心,在恒大之后,宝能也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

12月30日,宝能汽车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前海锐致)与长安汽车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16.3亿元的价格受让长安汽车持有的长安PSA 50%股权。交易完成后,长安汽车将不再持有长安PSA的股权。

据媒体报道,PSA也正在寻找买家出售持有的长安PSA 50%股权。有消息显示,PSA集团也已经与前海锐致签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把所持长安PSA另外50%股份转让给前海锐致。若真如此,宝能将持有长安PSA全部股权。

长安汽车公告中直言,长安汽车与PSA共同决定向第三方转让PSA全部股权,旨在解决长安PSA生存问题,剥离亏损资产。选择宝能汽车主要系其资金实力强、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意愿强烈,有利于快速解决长安PSA问题。

资料显示,长安PSA为中国长安与PSA于2011年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持股比例各为50%。2012年,长安汽车从母公司中国长安的手里将长安PSA的股权收购过去,并在2017年与PSA共同对合资公司增资36亿元。

彼时,长安汽车对这家合资公司旗下的法国高端品牌DS给予厚望。2012年就规划了2015年销量目标20万辆。但现实总是残酷的,2015年销售整车24451辆,仅完成计划的一成。

不过DS品牌不仅没有打开中国市场,反而边缘化,销量不断下滑,部分车型停产。2019年前9个月DS品牌累计在华销量仅2030辆,10月、11月单月销量更是跌至个位数,分别为8辆、9辆。

受此影响,长安PSA业绩出现巨额亏损。2019年1-9月,长安PSA营收8.12亿元,但净利润亏损22.32亿元。总资产63.03亿元,而负债总额68.22亿元,净资产则为-5.19亿元。

16.3亿接盘长安PSA  解码野蛮人宝能“造车法则”

需要说明的是,抛开上述因素不谈,长安PSA有不错的合资基因,并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体系及生产资质,可能这是吸引宝能汽车接盘的最大优势。要知道,长安PSA旗下核心资产之一的深圳工厂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可支持20万辆整车及相匹配发动机。

宝能汽车也表示,收购长安PSA为公司与长安汽车、PSA集团三方的市场化行为,三方将长期合作。接下来,宝能将加大对深圳制造基地的研发、技术、资金、人才和资源投入,创造更大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不少地产商的跨界进入。2017年起,包括宝能、恒大、华夏幸福、碧桂园等超过10家地产商入局,涉及金额超4000亿。不过这些地产商的入局途径各有不同,如宝能偏爱走技术与合资路线,恒大则一路买买买打造产业闭环等。

地产商的“新能源汽车”路径

与国内众多地产商一样,宝能集团早于3年前就进军汽车产业,2017年3月成立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同年10月作价65亿元收购同样为合资公司的观致汽车51%股权,拿到造车的“通行证”。

只是收购的观致汽车近两年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深陷泥潭”,高层来了又走,经销商维权,“自产自销”负面传闻等环绕,导致外界一度质疑宝能造车的真实性。

2018年观致汽车全年销量6.32万辆,仅完成当年目标销量的79%,且很大一部分销量是以低价方式卖给了宝能旗下联动云租车,导致经销商发联名抵制函。2018年1-9月观致汽车净利润亏损13.62亿元,同比扩大123%。

2019年观致汽车销量更是大幅缩水,甚至遭遇经销商的集体维权。前11月累计销量跌至1.87万辆。甚至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演了40多家经销商集体在展台维权的尴尬局面。而观致首款新能源车型观致EV3的上市时间也是多次跳票,至今尚未确定。

即便如此,姚振华依然没有放弃宝能的“新能源造车梦”,已经引入日本电动平台,并在全国规划建设7座汽车生产基地,投资金额高达2000亿元。此外,还成立动力电池公司,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宝能规划将在常熟、广州、昆山、昆明、贵阳、西安等地建设7个汽车生产基地,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目前,第7个生产基地还处于待定状态。

2018年11月,宝能还出资30亿元成立鸿鹏新能源,经营高端锂电池和电子系统。同时,其从日本引入的电动车技术平台采用AWD-2电机智能控制驱动系统,高压电池容量为120KWh,功率为500KW,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宝能规划开发电动轿车、SUV、MPV的入门和中高级车型。

接手长安PSA后,宝能汽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电动平台、动力电池技术等造车必备因素。但业内人士依然表示,单凭边缘化的DS品牌和技术、及日本电动平台,宝能能否在竞争剧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存活还未可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财大气粗的地产商,有新能源汽车“梦”不止宝能一家。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起包括宝能、恒大、华夏幸福、碧桂园等超过10家地产商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多领域,投资总金额高达4000亿元。

这其中又以恒大集团最为激进。与宝能买个资质入门,其他自己琢磨不同,恒大集团高调的选择用“钱”解决一切。许家印的“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15字造车术更是引发行业热议。

16.3亿接盘长安PSA  解码野蛮人宝能“造车法则”

许家印甚至许下了其“最强汽车集团梦”:集团未来三年在造车方面的投资为450亿元,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目标10年内实现年产销500万辆,并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

恒大确实也雷厉风行。短短一年内,恒大就将整车、动力电池、轮毂电机、充电桩、动力总成等国内外领先企业“收编麾下”,硬核打通造车闭环,并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汽车。今年10月恒大又成立上海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并大规模“挖人”和启动“8000”人的新能源汽车顶级专家及技术精英的招聘活动。

去年6月又在广州投入1600亿元建设整车、动力电池、电机三大项目,规划年产能100万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证明,造车有一定的门槛,这条路并不好走,甚至有许多难以想象和不可逾越的困难。如果合作双方都不具备造新能源汽车的硬实力,合作的成功率或很难实现“负负得正”。

负面案例比比皆是,如宝能收购的观致汽车近乎“麻烦缠身”,即便资金强如恒大也在去年12月作价4.42亿挂牌转让恒大国能汽车20%股权,华夏幸福也“中途变道”终止新能源汽车整车业务,富力地产准备联手华泰汽车与望而却步等。

GGII提醒,市场下行之际,竞争异常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动辄百亿的重资产长周期产业,对资金实力、设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此外,即便能够站住脚跟,高投资低回报的低利润也能远不及跨界企业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涉及的环节实在太多,且投入产出比远不及地产行业。同时隔行如隔山,并非光有资金就能玩的转,且自主品牌、外资、新势力、低速车企等多方实力入局下,竞争十分剧烈,市场淘汰赛即将开启。

不过也有人建议,对地产商来说,如果一定要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相关产业链及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的打造,比动辄直奔整车生产与研发或许更有赢得胜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