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如果時光退回到50年前,你知道一塊上海牌手錶意味著什麼嗎?在上個世紀60年代擁有一塊上海牌手錶,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滿足感.不亞於女人買一個LV的包包.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當年都以擁有一塊上海牌手錶為榮,上海手錶也成為了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結婚必備的四大件裡,
上海牌手錶也赫然在列,那段時間的上海牌手錶,確實處在一個巔峰的位置.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一塊上海牌手錶在當時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家庭生活水準的參照物,一塊上海牌全鋼機械錶在當年需要花120塊,普通家庭省吃儉用至少半年以上才買得上.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那些年的上海牌手錶,真的是火遍全中國,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工薪家庭,都會想買一塊上海牌手錶,
周恩來總理也在1962年購買了一塊上海牌手錶.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它在當時能被捧到這樣的位置,主要也因為60年代的手錶,對國人來說確實是稀缺物品,解放前的手錶靠進口,解放後也是按國家規定由百貨公司統一分到各地,個人商戶是不能自行採購手錶的,於是手錶在當時成了一種你花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的奢侈品.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為了扭轉這種尷尬的現狀,解決買表難帶給國人的困擾,1955年7月9日,上海參照進口手錶開始了國產手錶的試製,1958年3月,A581型機械手錶正式投產,註冊商標改為“上海牌”,這一年中國第一家手錶廠也同時正式建成,取名為地方國營上海手錶廠同年7月,上海牌手錶首次上市試營銷.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試銷當天試銷單位上海第三百貨商店場面十分熱鬧,櫥窗裡陳列著A581型上海牌手錶樣品,第一批試銷100只,一開門就被搶購一空,買不到的顧客可以辦理登記進行預售,一上午登記的就超過1000人.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然而90年代末瑞士手錶憑藉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品牌知名度,大面積地搶佔了國內機械手錶市場,到了2000年,曾經備受矚目和推崇的,上海手錶廠也難逃破產改制的命運,手錶出現大量庫存不說,賤賣到十幾塊一隻都無人問津.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曾經最熱鬧最輝煌的上海牌手錶的門店依舊開著,但這個最老最正宗的門店已經不復往日的熱鬧,產品打折也難挽回幾個客戶,不止是上海手錶一家,整個國產手錶都走向了沒落,瑞士品牌的百年曆史和領先工藝,幾乎瞬間洗刷掉了國產手錶嘔心瀝血寫就的輝煌.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上海手錶最鼎盛的那幾年,每四個戴手錶的中國人就有一個戴上海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會淘1958年,第一款的A581型上海手錶,然而現在對上海牌手錶的喜歡和追求,更多的只是一種懷舊情懷吧.

五十年代不管有吃沒吃都想買一個“滴滴”


上海手錶,和當時國內很多生產廠商一樣,都是仿製外國的產品,在國內生產銷售,並且仿製的質量並達不到國外的水平,而靠著,壟斷行業(當然,在被封鎖的情況下,這種壟斷是也是被迫壟斷),才有了輝煌的銷售業績,


在輝煌業績的年代,沒有把利潤合理的用在研發產品技術,相關設備和人才培養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產品,企業可以進入國內市場的時候,我們很多國營企業從產品,到經營體制,到人才儲備,根本沒有競爭的能力可言,全軍覆沒的企業,可以說是片甲不留,一個時代的產物,畸形的時代,只能停留在那個時代.

1955年3月24日中國第一塊手錶在天津手錶廠誕生
1957年1月 天津手錶試製組成立“天津手錶廠籌備處”。3月“天津手錶廠籌備處”遷至和平區湖南路10號,正式籌備建廠。
1957年4月23日,天津第一批“五一”牌手錶出廠試銷。
1958年1月,“天津手錶籌備處”定名為“天津市五一表廠”,產品使用“五一”商標。
1959年4月28日至1960年2月23日,來自前蘇聯的四名專家在“天津市五一表廠”指導工作。蘇聯專家帶來整套手錶生產工藝,工裝圖紙,引進了瑞士手錶生產技術,修改了“五一”手錶的設計,規範了工藝,工裝,檢測和技術管理等基礎工作。由此,天津市五一表廠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手錶生產體系以及比較完整的工藝基礎。
1959年11月7日,河北省計委批覆了天津市五一表廠“建廠任務設計書(年產200萬隻手錶設計能力)”,確定年產24萬隻手錶,投資暫定484萬元。


1959年12月2日,天津市建委撥地172.5畝,選址復康路11號建廠,於1960年開始設計施工。
1962年1月5日,“天津市五一表廠”更名為“天津手錶廠”。
1963年,天津手錶廠廠區建築面積達16741平方米,其中生產車間面積15042平方米,綜合年產手錶能力為20萬隻手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