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间换空间”

全文2478字,读完约需5分钟。

导语: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9月与三季度进出口数据,进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和前值,贸易压力并未缓解。未来影响中国进出口的因素将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期”的短期因素向全球经济疲软的长期因素过渡。而“时间换空间”是当下中国经济最优“政策解”。

中国经济“时间换空间”

第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8.24万亿元,比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增长17.6%和7.6%,比去年同期增长0.7%,贸易顺差8206.1亿元,同比扩大50.7%。9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7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3%,前值增长0.1%,贸易顺差2751.5亿,环比扩大15.0%。其中出口1.53万亿元,同比下降0.7%,预期增长1.5%,前值增长2.6%;进口1.25万亿元,同比下降6.2%,预期下降2.3%,前值下降2.6%。以美元计,9月进出口总值3966.0亿美元,同比下降5.7%,贸易顺差396.5亿美元,环比扩大14.0%。出口总额为2181.2亿美元,同比下降3.2%,前值下降1%;进口总额为1784.7亿美元,同比下降8.5%,前值下降5.6%。

贸易疲软并未改善

9月进出口数据同比下降,进口数据下降幅度远大于出口数据下降幅度,衰退型顺差延续。一方面,出口下跌源于中美持续贸易争端、全球经济依旧疲软,人民币贬值对于出口的对冲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进口大幅下降且低于预期,创下了2019年以来的新低,这表明政策性刺激并没有改善内需的不景气现象,进一步印证我们“刺激性政策效果边际递减”的判断。总体而言,在内需状况和外部形势没有好转的情况下,衰退型顺差现象很难得到改观。

中国经济“时间换空间”

分国别来看,9月仍延续以往态势,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稳定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对美进出口继续下滑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为3.57万亿元,增长8.6%,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5.3%;其中对欧盟出口累计增长10.7%,进口累计增长5.5%。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为3.14万亿元,增长11.5%,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7%;其中出口累计增长15.4%,进口累计增长7.0%。根据9月单月数据,我国与欧盟、东盟之间贸易保持稳定。受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影响,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为2.75万亿元,下降10.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1.9%,其中对美出口下降6.0%,进口下降22.5%,再度超预期下行。尽管中美两国第十三轮经贸磋商在“十一”假期后举行,且阶段性结果相对乐观,但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表象为贸易而实质为国家竞争,美国政界及民众对中国态度与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向,贸易摩擦的缓和是暂时的,美国对中国的封堵、打压、诋毁将长期存在,贸易摩擦将向各领域扩散,“八年抗战”刚刚处于起始阶段,不宜过度乐观。另外,考虑到美国近期经济数据的反弹也并不具有持续性,欧元区经济也呈现了疲态,未来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回落。

进口下滑超预期

在进口方面,无论是以美元计还是以人民币计,9月进口均出现大幅下滑,并再次大幅低于预期,这表明内需不足状况仍未改善。由于内需结构性不足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扭转,衰退型顺差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大概率延续。

中国经济“时间换空间”

就进口产品结构来看,三季度我国原油和煤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增加,铁矿砂、大豆进口量持续减少,价格方面,原油、天然气、与铁矿砂价格延续上涨趋势,煤炭价格在上半年末出现下跌后持续上涨。

其中,进口原油4.22亿吨,增加9.6%,进口均价上涨9.5%;煤炭3.30亿吨,增加8.1%,进口均价上涨1.4%;天然气834万吨,增加10.3%,进口均价上涨27.6%。此外,进口铁矿砂9.48亿吨,减少3.5%,进口均价上涨38.3%;大豆948万吨,减少9.2%,进口均价下跌10.7%。9月国际油价出现反弹,同时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大豆进口量连续大幅下滑。近期进口增速持续下行,虽然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原因仍然是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实际上,9月30日公布的PMI数据再次跌破荣枯线以下表明我国经济下探过程仍然没有结束,在“八年抗战”转型期内,国内需求很难有出色的反应,进口数据也不会有太大起色。

时间换空间

9月份进出口均超预期回落,短期内进一步下滑空间有限。首先,中美第十三轮磋商就第一阶段实质性贸易协议达成一致,短期释放出积极信号,美方明确表示,将取消10月15日对华价值2500亿美元产品的关税税率从25%提至30%的行动,中美关税争端降温,预计四季度中美贸易争端不会进一步恶化。但考虑到全球市场低迷的长期性与趋势性,未来出口仍然难有起色。其次,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与结构调整的“痛苦期”,传统行业持续走弱与全社会高负债现状形成共振,制约内需增长,进口疲弱短期难有本质性改善。

近期管理层纷纷推出了LPR利率下调、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等逆周期政策,但内需似乎并没有太大起色。正如我们反复提及的,中国经济“转型期”内任何刺激性政策的效率都在走低。逆周期政策并没有全面对冲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摩擦性需求不足,印证了我们“时间换空间”的经济政策趋势判断。

实际上,尽管中美贸易争端初步缓和,但影响未来中国进出口的因素将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期”的短期因素向全球经济疲软的长期因素过渡。在全球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短期刺激性政策与国际关系缓和将缓冲增速回落速度,四季度中国进口数据不会“断崖”下跌,但长期看,全球经济结构与货币体系出现的“动荡”将持续影响全球贸易。

张 超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机构无关

中国经济“时间换空间”

宏观经济观察介绍:

感谢您对张超经济观察微信公众号的关注!

我们致力于经济热点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理论的研究。

我们将结合系统性经济理论和实时经济动态发布评论和研究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