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撤资?瑞幸不怕?陆正耀:没事,我们已发够了财!

屋漏偏逢连夜雨,银监会公开表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并已督促相关银行加强风险监测与贷后管理,瑞幸本身处于舆论泥潭不能自拔,又不得不面对金主们挤兑。但瑞幸咖啡背后的男人陆正耀却依然潇洒:没事,我们已发够了财!为啥陆总底气十足,一点不虚?

首先我们先理理谁是冤大头?

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启,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一事将一大堆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创投等机构置于风口浪尖。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瑞幸咖啡短期贷款为1000万元,主要用于日常运营,这是其从浦发银行获得的最高额度6000万元授信的一部分。在上市前,瑞幸在浦发银行的短期贷款余额则为6558万元。

同时,瑞幸咖啡还拥有2.27亿元的长期贷款、2976万元的融资租赁以及15.2亿元的店面与办公场所租凭合约。瑞幸与光大融资租赁、中关村科技租赁签订了总金额最高为3.95亿的协议。

TTPO即西藏信托是瑞幸长期贷款的主要提供商。根据天眼查,西藏信托成立于1991年,注册资本30亿元,是一家有近20年金融从业经验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曾与小米、趣店、宝马等成立过多只信托产品。

根据第一财经此前的报道,西藏信托官网曾发布过瑞幸咖啡信托贷款信息,危机爆发后,这些已不知去向。西藏信托声称目前已从瑞幸身上收回全部信托贷款本息,与其无任何债权债务关系,不过,该公司并没有能够从瑞幸咖啡混水中全身而退。

为了获得西藏信托的贷款,瑞幸咖啡曾向前者授予过认股权证,西藏信托可进行不超过6000万元的股权投资,行权价为A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发行价的1.6倍。在瑞幸上市前夕,西藏信托行使了该认购权,以890万美元的代价购买了1.52万股B-1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按照约定的规则,1股B-1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相当于500股A股,8股A股折合成1份ADS,这意味着西藏信托的成本价是9.37美元/ADS。在4月7日停牌前,瑞幸股价只剩下4.39美元,西藏信托账面浮亏473万美元。

除各金融机构资金是否能收回外,因集体诉讼而面临巨额赔偿的瑞幸咖啡在上市前投保的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据了解,瑞幸咖啡董责险保单组成的“共保体”一共有4层,总保额为2500万美元。其中第一层保额为1000万美元,其余三层每层保额为500万美元,共有包括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参与承保。

其中,平安产险在第一层共保体中所占比例为30%,即承保30%份额,承保保额是300万美元,由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具体参与。

截至目前,平安产险表示:“公司已收到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太保产险对此回应称:“中国太保产险以跟单形式参与了瑞幸咖啡董责险的共保业务,并已进行了再保分出安排。目前为止,尚未收到主承公司的正式出险通知。我司将密切关注,按照保险合同和共保协议处理相关理赔事宜。”

不过,这张董责险保单能否履行,即瑞幸咖啡能否获得相应赔付,目前来看此次赔付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其中一个关键是对于“欺诈行为”的认定,是否构成欺诈是赔付的关键!

接盘侠早已找好,陆正耀才有底气:瑞幸倒了也不影响我们发财!

在官方的点名与施压之下,浦发银行必然会加大排查金融风险力度,甚至提前向瑞幸催讨。

表面上看,瑞幸从银行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即使被迫还款,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其实不然。

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对风险容忍度比较低,浦发银行愿意押注瑞幸咖啡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相当于在为后者背书,投资者很容易据此认为,瑞幸咖啡是一个优质的投资项目,而非一个互联网泡沫,也就更加积极砸入重金。

在财务造假事件后,投资者已成惊弓之鸟。尽管陆正耀曾在朋友圈向投资者表示歉意,但这种廉价的表态根本不可能安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几天之间,瑞幸市值就蒸发了近60亿美元,投资者损失惨重,无关痛痒的几句话顶什么用?

浦发银行一旦加速撤离,必将在投资者中引发更大的恐慌,那些正在考虑进入瑞幸的金主也会打退堂鼓。这对于瑞幸不啻于又一枚重磅炸弹。

截至去年9月30日,瑞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5亿元,看似不少,但相对于其惊人的烧钱速度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坚持不了多久。

只是瑞幸真倒下了,也不影响陆正耀、钱治亚们挣得盆满钵满。浑水明确指出,瑞幸的管理层强调,他们从未出售过公司的任何股份;然而,他们已经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套现。抵押的股份数量几乎是他们全部股份的一半,按当时价格价值25亿美元。

好大一局啊,套路好深啊!

不过,一杯星冰乐≈两杯coco双响炮≈三杯3.8折的瑞幸小鹿茶,真不希望它凉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