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在唐朝初年,李氏皇族內部發生激烈的權力鬥爭,秦王李世民帶領部下在玄武門襲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這就是令大唐朝野震驚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有些突然,令包括唐高祖李淵在內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畢竟是李淵三個兒子之間出現的權力鬥爭。在玄武門之變過後,李淵也只得把皇位讓給李世民。

可以這麼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也才真正掌握唐朝大權,這也才會有以後的唐太宗李世民。但是,玄武門之變也可以說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汙點,因為他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進而奪得了太子之位,這按古代封建禮法而言,實乃弒兄篡位,就是稱其大逆不道也不為過。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唐·玄武門)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以大唐初年皇室內部權力鬥爭的激烈,李世民卻有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理由,畢竟,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話,那麼李建成和李元吉聯合起來,反而會殺他。在面對生死存亡之時,李世民也只能先動手了,即便要誅殺的是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李世民也知道,自己不能心慈手軟。這篇文章,咱們從唐初李氏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前言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李世民畫像)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記載:"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為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這是在正史中關於"玄武門之變"的簡要介紹。玄武門之變是改變唐初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畢竟原先大唐朝廷有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大勢力,為了爭奪皇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用盡了手段。而唐高祖李淵呢?名義上是皇帝,可是皇帝也難斷家務事。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他的兒子,究竟把皇位交給誰,李淵是很猶豫的。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你說李淵要把皇位傳給李建成吧!可又覺得對不起李世民,畢竟在大唐立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功勞太大,李淵的敵人,如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等割據勢力,都是李世民率兵剿滅的。可如果把皇位傳給李世民呢?李淵又覺得對不起李建成,畢竟李建成是長子,也很有才能,在古代廢長立幼,可是大忌。

也正是李淵有著這樣的猶豫,才加劇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可以說,李淵當皇帝合格,當爹可真不合格。畢竟,他知道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就應該想著如何化解他們的矛盾,即便不能化解,也應該早作決斷,確定讓誰登基。否則,也就不會出現玄武門之變這樣的宮闈慘禍了。咱們就從唐初李氏皇族權力紛爭入手,仔細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為了爭奪太子之位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唐高祖李淵畫像)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高祖諸子》中寫道:"事連建成,恐應者眾。爾自行,還,吾以爾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狹,不足為變,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這段史料是唐高祖李淵因楊文幹之亂,牽涉到太子李建成,於是許諾讓李世民當太子。但是李淵因為同情李建成,竟然對李世民食言了。身為一個皇帝,說出去的話,就跟潑出去的水一樣,是收不回來的。可李淵居然說話不算數,把偌大的秦王李世民當小孩兒耍。李世民即便是他的兒子,可也是一位志在天下的君王。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李世民雕塑)

就這麼糊里糊塗的被父親把答應過的事賴過去了,李世民心裡怎麼能服氣呢?況且為了建立大唐,李世民吃了多少苦,經歷了多少征伐,如果沒有李世民,那大唐幾乎就別想得天下。可李淵賴賬,偏向沒有多少功勞的李建成,李世民怎麼能不委屈?即便他壓著火氣,馬上沒有發作,可實際上也給玄武門之變埋下了隱患。

為了避免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加害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隱太子李建成影視形象)

《資治通鑑·唐紀七》記載: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

這是有關李建成加害李世民的一段記載,如果不是淮安王李神通及時搭救,李世民就被毒酒毒死了,可見李建成對待李世民這個弟弟有多麼歹毒,也讓我們看到了李唐皇室皇權爭鬥的慘烈。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是李建成要加害他,李建成可是他的大哥,李世民心裡得有多麼傷心,一母同胞,下此毒手,李世民又怎能不重新審視和大哥李建成的爭鬥。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李淵影視形象)

這已經不是以前在父皇李淵面前用言語攻訐,已然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李世民原先可能還念及兄弟情義,至少沒想著把兄弟置於死地。可大哥李建成如此對待他,李世民又怎能再向原先一樣忍讓呢?畢竟以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計謀才略,都要遠勝李建成,因此,既然是你死我亡的爭鬥,那李世民自然也就更能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因為,李世民已不把他們當成兄弟,而是敵人,不死不休的敵人。而對待敵人,李世民從來不會心慈手軟,他原先面對的敵人,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和李密等等,哪一個不比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兇殘呢?可他們都一樣成了李世民的手下敗將,所以,李建成、李元吉的下場也註定和這些人一樣!

為了安撫手下文武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尉遲敬德畫像)

《資治通鑑·唐紀七》寫道:"人情誰不愛其死!今眾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禍機垂髮,而王猶晏然不以為憂,大王縱自輕,如宗廟社稷何!"

這段資料是尉遲敬德勸李世民的話,直接指出了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原因,就是李世民為了安撫手下文武,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了。只因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犯了眾怒,他們不僅謀害李世民,而且派人拉攏、行刺和誣陷尉遲敬德,更把房玄齡和杜如晦借李淵的旨意趕出秦王府,更有李元吉要征討突厥,居然攛掇李淵,要把李世民的秦王府人馬全部調走。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李世民影視形象)

這可就真真切切觸犯到了李世民的底線,也觸犯到了秦王府文臣武將的利益。畢竟這些人都一調走,李世民身邊就沒有人保護了,那麼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想殺李世民也就簡單了。而李世民若被害死,這些曾經追隨李世民的部下也只有死路一條。如此關係到生死,李世民的這些手下怎能不著急呢?

文臣以長孫無忌為首,武將以尉遲敬德為首,都勸李世民想辦法誅滅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李世民不答應,那麼估計這些人也不會再保李世民了。畢竟再跟著這麼一個主子,大家連保命都很難,又談什麼榮華富貴呢?而李世民此時也明白了,自己再不能下定決心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那麼自己這些手下人心就要散了,於是,李世民這也才發動玄武門之變。

為了迫使李淵讓位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李淵畫像)

《資治通鑑·唐紀七》中寫道:"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這些資料記載的正是,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讓權之事,先是封李世民為太子監國,然後又自己讓出皇位,讓李世民登基為帝。此時的李淵已經認清朝廷大勢,李建成一死,大唐朝廷上下都是李世民的人,於是李淵也只能放權。如果再繼續霸佔著皇位不放,那麼很可能又會禍起蕭牆,李淵還是很會審時度勢的。

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最終的目的不也是奪得皇位嗎?當初其父皇李淵曾經食言,更對李世民繼承皇位之事首鼠兩端,其實早就讓李世民心中有怨氣。而李世民會發動玄武門之變,也和李淵對待李世民不公有關。畢竟,在李世民心中,他為大唐出力最多,那麼能繼承皇位的也只有他李世民了!這似乎就是天經地義的吧!

總結

從唐初皇族權力紛爭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發動

(玄武門之變畫像)


玄武門之變,終究以李世民襲殺李建成和李元吉,迫使李淵讓位,畫上句號。不過,玄武門之變終究是一場震驚大唐朝野的宮闈慘劇,可見皇權之爭是多麼慘烈無情,即便是父子兄弟也能反目成仇。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大哥,他可曾會想到,會因皇位之爭,就被自己的二弟殺死呢?

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四弟,他也可曾想過,因為幫助大哥爭奪皇權,也死在自己二哥的手中呢?而如果不是生死之爭,李世民又可曾想到,自己會親手殺死自己的大哥和四弟呢?一切都僅因皇權,僅因皇帝的寶座。在想到以後能當大唐皇帝,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自然也都不會相讓,畢竟以後成為大唐皇帝,君臨天下,那是何等風光。

這也才有了爭鬥,有了玄武門之變。而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僅被殺,就是他們的子嗣也都受到株連,名為被李世民賜死,實則殺戮,斬草除根。好在李世民雖然發動玄武門之變,但還是清醒的,他沒有對李建成的心腹魏徵、王珪及其他太子府的舊臣妄加殺戮,畢竟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經死了,這些太子府的舊臣也只能認命!

而且大唐畢竟剛剛立國,在北方還有強大突厥頡利可汗虎視中原,唐朝中樞已然經歷了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殺戮,卻也再經不起其他內耗了,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皇位,也成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或可告慰玄武門之變被他殺死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感謝閱讀,再見!

參考資料:《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高祖諸子》、《資治通鑑·唐紀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