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父母的溝通有效嗎?

你和父母的溝通有效嗎?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是老年人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遇事可以給家裡人出出主意,是家裡的主心骨。可是劉猛家的王阿姨,卻是家裡的禍寶,闖禍寶寶。

1.

去年秋天,劉猛把兒子接到市裡讀小學,剩王阿姨獨自一人住在郊區的家。王阿姨說她想找份工作,可劉猛覺得父親走得早,母親一人太辛苦了,應該好好歇著,安度晚年,便不同意母親去工作。王阿姨在家閒著沒事,便開始了闖禍生活。

她先是在小區內撿各種紙盒子,賣廢紙,把家裡弄成了廢品收購站。不光家裡弄得很髒,自己也很髒,撿垃圾也不帶手套,回家也很少洗澡,身上有一種酸臭味。小區的鄰居在背後議論,懷疑王阿姨撜垃圾是因為劉猛虐待老人,不給老人零花錢。

劉猛怕王阿姨在家沒意思又會撿垃圾,便給她報了一個老年旅行團,去了一次三亞,回來後那個旅行團一直和王阿姨有聯繫,有什麼旅行信息直接發到了王阿姨手機裡,還專門有一個群,把附近的老年人都加了進來,每天早晚問候。

結果春節時劉猛再回家,家裡已經變了樣,什麼洗腳盆,按摩枕充斥著屋子的角角落落,連床墊也換了,一問全是旅行團推薦的。

劉猛一說王阿姨還不高興,:“我花我自己的錢,你管得著嗎?”

劉猛心想,總得給母親找到適合的事做,於是他和母親商量,“要不你去讀個老年大學吧?”

“我才不去,我都這歲數了,眼睛也不好了,看書太累。”

“那給你報個書法國畫班什麼的,練個字,畫個畫?”

“不去,我沒那藝術細胞。”

“這不行,那不行的,你到底想幹啥?”

“我愛幹啥幹啥,不用你管!你要嫌我煩,這個家也不用回了,我當沒養過你這個兒子!”

母子倆各不相讓,春節也沒過好。

2.

其實這娘倆的春節完全可以不那麼過。

電視劇《都挺好》播出後,很多人對蘇大強都印象深刻,尤其他不愛洗澡,還理直氣壯那段,讓我哭笑不得。

生活中也有很多老人不愛洗澡,年輕人總覺得老年人懶,或者他們自己聞不到,其實老年人隨著歲數的增加,體力越來越不好,洗一次澡都會很累。他們又怕洗完受了風寒,萬一感冒還折騰孩子。就象蘇大強,兒子領他去了洗浴中心,他也樂在其中,表示還想去洗澡。

王阿姨撿垃圾也是,她一輩子辛苦慣了,孩子被接走上學,她就沒事幹了,閒不下來,就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也減輕兒子負擔。平時她總是一個人住,撿完垃圾就很累了,自然就不想洗澡了。

還有她買東西,看是任性,我手裡有錢,我願意給誰給誰,銷售的比我兒子都親,我花錢我高興。其實潛意識裡有一種逆反在裡面,老小孩兒小小孩兒,老人和孩子一樣,也會逆反,越不讓她買她越買。對這樣的老人不能說教,說教只能適得其反。

如果劉猛能認真地和王阿姨談一談,真正瞭解了王阿姨的需要,或者為王阿姨找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這些事就都迎刃而解了。

3.

很多年輕人不理解老人其實不缺錢,為什麼還要去撿垃圾,把那些買保健品的錢省下來,比撿垃圾要多得多。

其實他們不知道有些老人很沒有安全感,即便吃孩子的住孩子的,不花一分錢,他們也怕生病了沒人照顧,手裡有錢感覺安穩。而且有些老人有小虛榮,明明是自己買的保健品,卻揚言是兒女買的。他們在朋友聚會時不比孩子是做什麼的,而比孩子給自己做了什麼。

綜合說,就是和老人缺少溝通,尤其是有效的溝通。

現在人天天想著的都是孩子,要探究孩子的心理,卻很少研究老人的心理;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卻忘了教老年人如何與時代接軌;要小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卻不能理解老人說的反話,老人也會爭風吃醋。

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並不是一個陪伴就能解決老人的問題,還要有效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