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保護,騰衝在路上在心上

今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騰衝市和順古鎮,瞭解絲綢古道交往、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囑託大家要保護好古鎮。

“我們牢記囑託,始終在生態環境治理、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脫貧攻堅、黨建引領、打好‘僑牌’等方面著力。”泛舟陷河頭溼地,和順鎮黨委書記黃定興對記者說:“保護好和順古鎮,我們一直在路上,在心上……”

古镇保护,腾冲在路上在心上

注重和諧,留住鄉愁

“家鄉好,最好陷河頭。綠柳叢中穿紫燕,紅蓮塘畔臥青牛,結伴泛孤舟。”這無疑是旅居海外的遊子對故鄉和順無法清除的記憶存片。

仲春時節,走進具有600多年曆史的魅力古鎮和順,綠柳絲絲,紅蓮映日,青牛暮歸,白鷺翱翔,一幅和諧、和順的美麗景緻讓人如痴如醉。

豐富的水生態資源為和順注入了靈動的魅力。在和順,首先要感受的是這裡如詩如畫的美景。

這些年,和順鎮始終踐行著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水生態環境治理上下足了功夫,尤其在溼地生態景觀治理上,按照“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水環境治理目標,唱響水環境治理“進行曲”,全力推進水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通過調研和徵集村民意見,制定出水環境修復方案。在和順高標準規劃汙水處理系統,全鎮共建設汙水處理站2個、汙水處理廠1個,日處理汙水量745立方米。通過合理佈置汙水管網,古鎮核心區域汙水處理管道已基本完善。

古镇保护,腾冲在路上在心上

河道治理

採取控源、截汙、清淤、修復等多種措施,對河長制管理的河道、溼地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綜合治理。在4萬平方米的水庫、河道內種植水生植物,進一步淨化水體,對水碓水庫、溼地實施河道清淤工程,累計清理淤泥3萬立方米。設置環湖健身步道,對上游及溼地的家禽進行清除,清除雞鴨1000餘隻,避免了家禽對水體的汙染。加大對破壞水環境的處罰力量,對非法捕撈、亂倒垃圾、汙水排放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整合發改、文旅各方面的項目,圍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做足山地、壩區、水塘文章,堅持做特農業、做優環境與做強旅遊相結合,走發展效益高、生態好的特色觀光農業之路。

重點對陷河溼地片區800餘畝荷塘、魚塘進行流轉。流轉方式以租賃為主,通過農戶流轉給合作社,政府與合作社簽訂流轉合同的方式進行。對流轉的土地進行還溼,引進有實力的業主進行以農耕文化、和順文化、自然人文景觀為主的綠色生態公園,打造集和順地域特色的高效農產品、消費和休閒觀光、康養體驗一體化的休閒觀光農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

和順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有序推進,為魅力古鎮增色較多。如今,生活在這裡的7000多居民和到此旅遊觀光的遊客,在古鎮清悠靜雅的美境裡,靜下來、慢下來,靜靜品味著這淡淡的“鄉愁”。

“去年9月,我們獲得雲南省第二批特色小鎮榮譽稱號,成為保山市首家獲獎的特色小鎮項目。”女鎮長普亞增補充說。“下一步,我們還要對周邊山體的植被進行改造升級,包括對林地的補造、改造等。”

傳承文化,澤被故鄉

和順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祖國西南的文化富集之地。

和順鎮依託八大宗祠的優勢,探索“黨建+傳統文化”的模式破解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兩大難題,實施系列工程。建立健全宗族理事會,並在理事會中成立黨小組。

開展祭祖儀式,推動鄉風文明、社會和諧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在古鎮景區主遊道設置與古鎮風貌相協調的家風、家訓長廊。在主遊路、村寨路口、公共場所、景區景點充分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各種公益廣告牌800餘塊,轄區範圍內基本實現全覆蓋。

完善整理家風家訓和族規,增強族人的社會自覺;開展成人禮等傳統禮儀教育;開展文明家庭、最美鄉賢、最美老人、最美兒媳、美德少年等“最美和順人”評選活動。

在文昌宮設立“和順講堂”,邀請國內專家講優秀傳統文化、鄉賢講家鄉的發展、華僑講歸國的感受。

和順人傑地靈,孕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緬甸國師尹蓉和飲譽中外的“翡翠大王”寸尊福、張寶廷等一大批英才人傑。明清兩朝進士和舉人411人,民國時期赴日留學12人。通過挖掘整理,將先賢的事蹟整理成文,講好先賢故事,以先賢事蹟教育啟迪後人。

收集整理家族優秀傳統文化典故,培訓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和鄉風文明引領人員,展出一批和順發展的成果。

“我們全力支持和配合好市裡正在實施的關於艾思奇大眾哲學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系列工程。”黃定興說。“積極抓好展館設置的協助工作,做好基地的培訓工作,讓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文化思想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融合保護,全面發展

鄉村治理是基層治理重要組成部分。和順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走“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的古鎮保護與開發模式,依法保護古鎮是和順古鎮保護工作得以全面加強的制勝法寶。

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和順把古鎮及文物的保護放在首位。整合各類資金,對文昌宮、圖書館等古建築群和雙虹橋等5座古橋進行修繕。同時,對100年以上的117座古建築進行建檔保護。

中西合璧與徽派建築和諧相生,是和順風貌的一大特點。實施“四線入地”等工程,保持鎮內風貌統一、協調也是古鎮保護的重點內容之一。

201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實施了旅遊設施配套、道路通達、鄉村環境整治、水環境治理、古鎮保護、文化教育衛生、農田水利等工程項目,和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夯實。

和順有好的德治基礎。目前,和順正在探索一條自治、德治、法治、善治相融合的社會治理道路,同時鼓勵引導古鎮民居客棧協會、和順老年協會、相關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治理中。

和順注重保護與治理的長效機制建立。突出古鎮保護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專項整治,進一步健全完善古鎮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市場經營准入制度、房屋新改擴建及修繕審批制度、日常巡邏制度、古鎮車輛管理機制。整合古鎮保護力量,形成執法合力,加大對違章建築、違規經營、違法用地等常態化巡查、督查,將各類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成立專項整治小組,對私搭亂建、佔道經營、亂停亂放、攬客拉客、無證無照、“髒亂差”、隨意傾倒垃圾汙水等行為進行清理整治。

和順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47人,2019年已實現全部脫貧。和順持續抓好睏難戶的長遠發展問題,開發鄉村服務公益性崗位24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就業7人;流轉土地729畝,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以及不在建檔立卡範圍內的農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員、殘疾人等重點戶,做到應納盡納、應保盡保。

2019年末,和順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592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7元。全鎮有民居餐館169戶、客棧旅館375戶、商鋪650戶,5600多個床位。累計接待遊客8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1億元,旅遊就業和旅遊收入已成為和順居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隨著旅遊市場的重新打開,宜居宜遊宜業和諧的和順,將以全新的容顏展現在世人面前。

擦亮“僑”牌,溝通中外

和順古鎮是我國著名僑鄉,常住人口7000多人,而僑居海外的和順人達3萬多人,分佈在緬甸、印度等13個國家和地區。

和順鎮帶頭做好海外統戰工作,形成海外統戰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的良好工作格局。積極“走出去”談家鄉發展變化,講好和順的發展故事,傾聽海外僑胞對家鄉發展的意見建議,聚僑資支持僑鄉建設。認真謀劃僑務工作,成功舉行和順鎮歸僑僑眷代表大會,走出去開展懇親會。

和順鎮定期不定期開展各種活動,廣交海內外朋友,加強與海外重要社團、重點人士、代表人物的聯繫。積極開闢新的海外聯誼渠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鞏固老朋友,結識新朋友。

利用春節、清明、中秋等節日契機,組織各類活動,邀請返鄉僑領積極參加,組織開展數十次聯誼活動。

益群中學是雲南省著名的僑校,建校至今得到無數華人華僑的大力資助,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2017年,僑生班重新開班,接納僑生26人,重新開啟了和順教育面向僑胞的大門。

先後選派30餘人支援緬甸文化教育,直接教授培養華僑子女,為弘揚中華文化,開展華文教育做了有益嘗試和貢獻,幫助僑校解決中文教師緊缺困難,在“三胞”中產生較大影響。

做好國內貧困歸僑僑眷幫扶工作,對他們的家庭、婚姻等問題給予及時協調解決,保護了歸僑僑眷和僑胞的利益。

旅居國外的僑胞為和順的發展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經初步統計,和順鎮收到海外僑胞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和公益事業捐贈達1500餘萬人民幣。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做好對外的文化交流,搭建好平臺,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黃定興說。

本報記者 黃寶洲 章媛寧

古镇保护,腾冲在路上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