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微商,那你一定不能再錯過今天的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可以理解為社交工具及場景賦能零售,是以個體自然人為單位通過社交工具或場景,利用個人社交圈的人脈進行商品交易及提供服務的新型零售模型。

這類模式一般整合供應鏈多元品類及品牌,開發線上分銷商城,招募大量個人店主,一件代發。

本質上,社交電商更強調去中心化,因而流量逐漸向私域演化,商戶也更有動力去擁抱新浪潮。具體來說,經營、運營、用戶以及流量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區別於傳統電商鍾愛的“造節”營銷,移動社交電商憑藉多元化的社交玩法,深入用戶的日常生活場景,滲透力更強;在運營上,前者存在線上線下割裂的痛點,後者則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實現高效管理;從用戶角度出發,以社交工具為橋樑,商家可與用戶直連,迅速拉近雙方距離,來一場更有溫度的交互。

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微商,那你一定不能再錯過今天的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的出現,是以人作為宣傳員建立社交信任感,社交裂變作為流量入口。

而中國的電商在過去18年經歷了下面幾個階段性發展:起初阿里巴巴整合供應商,匯聚到一個平臺上,形成了B2B模式。

第二階段阿里巴巴孵化出了淘寶,眾多小賣家在平臺上提供自己的商品給用戶,形成了C2C模式,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第三階段隨著天貓京東的出現,品牌化的模式成為主流,貨源質量逐漸升級,增加了用戶的信任感和服務質量。

第四階段,社交電商逐漸興起,以人來作為銷售渠道,社交關係作為流量入口,早在2014年時候,分銷模式在微信朋友圈裡開始大行其道,主打S2B2C模式的分銷。

究其原因,在於原本傳統線上流量進一步枯竭,線上流量基本已經沒有增量,有限的流量更多被娛樂、遊戲、休閒等瓜分。用於消費的流量無法再發展。流量越來越貴。

同時銷售渠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渠道進一步扁平。消費趨向理性,對品牌的依賴減少,對社交圈和KOL的信賴將對消費行為產生更大的影響。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下沉,每個用戶背後潛藏的多樣社交關係能量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價值窪地,基於信任的社交電商有著獨特的優勢。

社交新零售通過社交圈層傳播分享,通過個人的關係網精準觸達不同用戶,不僅能為個體帶來超乎預期的可觀收益,也將在未來作為獨立的社交零售流量入口,成為消費升級時代中電商發展全新的突破口。

現在的社交電商通過裂變式的人傳人電商,拓展更多的用戶,如拼單返利模式,主要方式就是利用返利、佣金、分享等形式,通過社交網絡傳播信息,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產品流通的過程中。

一般來看,傳統電商的標準做法通常依靠精美的商品海報、評論、銷量、活動等營銷方式,這些可歸屬於官方痕跡,而社交電商主推社交場景裡優質推薦,核心是去平臺化和去商業化,是基於個人的推薦。

基於社交,真實的試用產品的圖片和視頻在社交推薦這個場景顯得更真實,是對商品質量認可最好的方式,試用效果反饋能幫助用戶做出更有效率的決策,從而減少售後成本、提高轉化率。

在用戶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情況下,通過推薦真正的性價比高、質量優質的商品,獲得良好的售後口碑後,很容易形成用戶迴流和復購。

然而,如今市面上一些社交電商平臺屢屢因商品品質不達標而被用戶申斥,有些則只是藉助微信流量去開展普通的電商業務而已,並非實際意義上、真正的“社交電商”。

自2018始,社交電商迎來空前爆發,儘管行業中巨頭林立,但把握社交電商的關鍵要素,“先社交、後電商”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微商,那你一定不能再錯過今天的社交電商!

多維度賦能 打造海量場景

社交電商興起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消費觀越來越理智的時代,去品牌化的品類會越來越多,個人IP比品牌更有生命力,也就是一個優質分銷者就是品牌,就是有傳播價值的。

儘管社交電商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對傳統電商進行再度去中間化的潛力,但是,如果僅僅只是簡單的流量收割與轉化,缺少了實質意義上的真實改變,所謂的社交電商僅僅只能算做是流量思維的一種延續。

當過度去中間化帶來諸多問題的時候,繼續盲目地進行去中間化只會帶來更多的消費痛點。通過簡單的去中間化,進一步去除中間的流程與環節的確能夠帶來短暫的增長。然而,當傳統電商的去中間話已經被證明出現了諸多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繼續用去中間化的方式來獲取紅利,勢必是一種倒退。當社交電商無法解決傳統電商因去中間化帶來的問題的時候,再度進行去中間化的操作只會帶來更多的風險。

當下很多的社交電商平臺都在主打貨源的工廠直供,廠家直接發貨,但是,當社交電商平臺與廠家之間的談判不是對等的時候,如何保證上游供貨商的品質,如何控制商品質量成為決定社交電商究竟能夠走多遠的關鍵。

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微商,那你一定不能再錯過今天的社交電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社交電商僅僅只是將供應商聚攏到一起,但是對於如何把控質量依然無法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最終決定了盲目地進行去中間化依然是社交電商的軟肋。

電商接下來的十年是製造好產品,而不是好平臺。真正實現推薦物廉價美的好貨,需要在供應端改造,明確瞭解需求端的痛點,直接做供需兩端的鏈接。

當新零售日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的時候,如何進行多維賦能和場景打造將會直接決定社交電商的未來到底能夠走多遠。

社交電商說到底是流量賦能的一種新方式,當互聯網紅利退卻,流量見頂的時候,我們一味地進行單一的流量賦能無法帶來持續增長。

當社交背後的流量見頂,圈層社交的作用不再,或許我們又要進行再度進化,才能持續獲得發展。因此,拋棄流量思維,真正將社交電商從流量的收割提升到技術層面,以新技術為驅動力,真正改變流量驅動的簡單粗暴的模式,或許才是未來社交電商發展的主要方向。

除了流量賦能之外,結合技術賦能、產品賦能、供應鏈賦能等多種賦能方式來持續提供增長動力,社交電商的這種發展模式才能真正變得長久。通過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建構供應鏈,我們能夠為社交電商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真正把社交電商帶入到新零售的發展邏輯裡。

多維賦能僅是開始,對於場景的打造則能夠讓社交電商徹底告別平臺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環節無縫對接。如果說多維賦能開啟了去互聯網化的驅動增長模式的話,那麼,場景打造則讓社交電商徹底告別了平臺化的發展模式。未來的成交將不再停留在平臺上完成,而是在諸多海量的場景實現。阿里、騰訊、京東進行的場景佈局正是這種趨勢的直接體現。

2018年6月,艾媒發佈的中國社交電商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將達到5.7萬億元,移動電商用戶則將增長至5.12億人,在此背景下,基於微信用戶的社交電商行業將迎來市場大爆發的一年。

在多個利好條件的支持下,社交電商有著充滿紅利的未來。

在目前的社交電商陣營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當屬每日優鮮孵化的每日一淘和唯品會旗下的雲品倉。

首先,支持社交電商發展的政策背景越來越完善,這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自2015年至今,國內政策已經四次重申,對這一行業做出了必要的規範;其次,傳統電商獲客成本的提高,讓社交電商——以社交為核心的高頻、低成本模式重獲市場的關注;再者,如今的社交電商市場巨頭雲集,各大平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最後,傳統電商平臺淘寶、京東、蘇寧、唯品會等已經開始在社交電商領域排兵佈陣,社交電商必將成為未來幾年內多家傳統電商平臺的發力點,新的零售戰爭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