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十年 浴火重生


玉樹十年 浴火重生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街景。 新華社記者 馬千里 攝


玉樹十年 浴火重生

10年前才仁永吉在被掩埋將近48個小時後被救出。她緊緊握著救援人員遞來餅乾的畫面打動了全國人民

冰雪消融,春暖花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群山環抱,三江奔騰,古老的土地生機盎然。

2010年4月14日,突如其來的7.1級地震奪去了2000多條鮮活的生命,摧毀了玉樹兒女溫馨的家園。

十年間,一座現代化高原新城在廢墟之上拔地而起,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災後崛起的“玉樹答卷”,在巍巍青藏高原緩緩展開。

看到黨旗就有了主心骨

震後的玉樹,傷痕累累,滿目瘡痍。

在這場災難中,黨員幹部格來才仁失去了年僅5歲的女兒,一夜之間白了頭。巨大的悲痛之下,他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太多的受災群眾需要我們去安置,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處理。”

1:150,是當時工作人員與受災群眾的比例。救人、轉移傷員、排查統計、分配物資……超負荷的工作讓格來才仁累得腿都抬不起來。半個月的時間裡,由於沒有多餘的帳篷,格來才仁和其他幹部只能露宿在風雪之中,而受災群眾在震後5天內就實現了有帳篷住、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禦寒衣被、有病能醫治的“五有”目標。

“只要能把受災群眾安頓好,我們再苦再累,心裡也是暖和的。”格來才仁的話,道出了玉樹無數黨員幹部的心聲。災難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迅速作出決策部署,玉樹州第一時間將重災區結古鎮劃分為19個片區,廢墟之上,25個臨時帳篷黨支部建了起來,3500名黨員站了出來,迎風飄揚的鮮紅黨旗成了災區格外醒目的亮色。

地動山搖摧毀了一棟棟房屋,卻毀不掉基層黨組織的根基。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再到發展振興,玉樹的基層黨建之路越走越寬廣。

十年間,玉樹大力實施“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強支部”工程,出臺《關於在全州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兩基一強”活動的意見》《玉樹州各領域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標準》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全州各級黨委(黨組)書記主動擔負起抓黨支部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做到黨支部工作親自安排、親自過問、親自參與,以黨建項目領題的辦法,結合6市縣地域特色,創新做實“六大品牌工程”,助推黨建品牌多點開花。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玉樹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要求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隊進行“拉網式”排查,逐村分析評價黨組織是否有戰鬥力、村幹部能力是否過硬,並按照“一村一策”的方式制定具體整改方案,23個黨支部實現整頓提升。州紀委監委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於去年7月對6市縣和48家州直單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專項檢查,全面檢查各地區、各部門單位黨組領導班子責任落實情況、黨組主要負責人履行責任情況、建立長效機制情況、推進作風建設情況4個方面31項內容,抓實黨風廉政建設,推動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2019年,玉樹連續出現多次強降雪。面對嚴峻災情,基層黨員幹部索昂久美與旦增開周靠著一輛租來的農用車走遍了1市5縣受災地區,為受災群眾發放了自籌資金購置的170件棉衣。

抓基層黨建,人才引領是關鍵。玉樹著力提升基層黨員幹部綜合素質,致力於為藏區基層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索昂久美與旦增開周正是從2016年建成的玉樹基層幹部學院走出的後備人才。據瞭解,該學院已在州縣兩級培養1850名基層幹部,基層258個村“兩委”班子得到全面充實和加強。

與此同時,玉樹還建立了黨員幹部長期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的長效機制,真刀真槍推動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近幾年,各級黨員幹部直接服務群眾3250人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537件,落實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

“看到了黨旗,我們就有了主心骨。”十年前受災群眾的一句感慨,在今天看來依然恰如其分。新時代“大黨建”工作格局,正在這片海拔4200米的高原之上加速構建起來。

像抓抗震救災一樣,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

天氣轉暖,治多縣治渠鄉同卡村村民布沙措江卓瑪結束了一天的放牧工作,回到了易地搬遷的新家之中。院子裡,一叢黃色的小花開得燦爛,顯露出勃勃生機。

“我從小到大都以犛牛為伴。”她笑著說,“靠著養牛羊,我們家脫貧了,今後還要靠它們過上好日子。”

在同卡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裡,布沙措江卓瑪的丈夫昂文西讓入股了5頭犛牛、33只羊,憑藉著合作社戶均4000餘元的分紅收入,成功退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隊伍。截至目前,全村276戶1148人已全部入股。

“今天,走在長江源頭的土地上,入眼皆變化、處處是新景,脫貧攻堅,正成為融入我們血液的使命與擔當。”治多縣委書記任寶元說。

治多縣組建合作社助推傳統犛牛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是玉樹經歷重創之後,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尋求平衡、積極探索高原脫貧新道路的一個掠影。

玉樹地處高寒邊遠地區,有著海拔高、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水平低下、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特點。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該州尚有貧困人口16.2萬人,因災返貧7.2萬人,貧困發生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數萬名貧困群眾期盼的目光,玉樹扶貧的廣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密集出臺的幫扶政策如同一陣陣暖風,吹融了這片高原上經年的貧困積雪。

整村推進、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社會扶貧、雨露計劃……“十二五”期間,玉樹共落實各類項目資金8.38億元,涵蓋養殖業、種植業、商鋪租賃業、服務業、運輸業等五大類項目,覆蓋全州6市縣46個鄉鎮,累計扶持貧困戶21.5萬人,解決了6.9萬人的溫飽問題,貧困地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在黨的民族政策幫扶下,玉樹不僅實現了災後崛起,而且實現了轉型發展的跨越。特別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不懈怠、不鬆勁、不歇腳,就像抓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一樣,全身心投入這場攻堅戰。”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表示。

地處三江源核心保護區域,推動扶貧與生態保護互促共贏是玉樹脫貧攻堅戰的一大亮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玉樹聚焦園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探索打造生態“管護+產業”的精準扶貧新模式。

在素有“中國雪豹之鄉”美名的雜多縣,4470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開展山水林草湖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東生是昂賽鄉年都村的一名貧困戶,當上生態管護員後,他每個月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資,生活得到改善。

黨的十九大以來,玉樹持續強化脫貧舉措,產業園區建設、到戶產業扶持、危房改造、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接連得到落實。州各級紀委監委整合人員力量,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州共受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179件,已辦結157件,立案67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5人,組織處理65人。

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貧困難關被接連攻克。2019年,玉樹市、稱多縣順利退出深度貧困縣序列;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4個貧困縣達到脫貧摘帽退出標準。

步入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玉樹打贏硬仗的決心愈發堅定。在3月召開的玉樹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州長才讓太表示,將加快實施犛牛和青稞有機種植養殖加工、光伏扶貧項目、民族手工藝、特色鄉村旅遊等扶持計劃,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打造全產業鏈條、電商平臺營銷等綜合措施,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持續增收。

玉樹奇蹟彰顯制度優勢

在玉樹市瓊龍路的東端,一棟棟青灰色的樓房向陽而立。5號樓的住戶桑普走到窗邊,和煦的陽光透窗而入,將他的身上照得暖洋洋。

對於曾經在地震中瀕臨絕望的桑普而言,在推開新家大門的同時,一扇通往新生活的大門也向他敞開了。“如今,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有了穩定的收入,孩子的教育也有了保障。”這個康巴漢子的眼神中透露著滿足和憧憬。

三年重建,浴火涅槃。在實際不到兩年的有效施工期內,玉樹全面完成了總體規劃確定的1248個災後重建項目,深藍色的救災帳篷被成片的藏式建築所替代,近4萬名受災群眾住進了新家園,翻開了美好生活的序章。

借勢重建,玉樹成功實現轉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取得實效。與此同時,一系列民生工程陸續啟動,進一步為玉樹的發展增添動力。

面對教育和健康兩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問題,玉樹合理配置資源,先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暨佈局調整工程,中小學標準化及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重大工程,全州實現全面精準控輟保學,異地辦學累積送出學生6174人;醫療衛生建設提質增速,十年來累計培訓醫務人員1300餘人次,現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86所,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州人均期望壽命由2010年的62.9歲上升至目前的68.8歲,主要健康指標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開關一開,炕就熱了,想要多少度就調到多少度,家裡人都很滿意。”2019年12月底,治多縣110千伏變電站2號主變擴建項目竣工投運,用上了電熱炕的薩呼騰鎮居民扎西央措直呼方便。近年來,玉樹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全面開花,州內無大電網的歷史宣告終結,州縣實現二級油路全覆蓋,93%的鄉鎮道路暢通,通訊覆蓋率提升至80%,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果惠及40萬玉樹人民。

放眼新玉樹,入目皆是特色十足的民居,現代化氣息濃郁的校園、醫院,縱橫交錯的寬闊道路。過去十年的玉樹是一面鏡子,映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員幹部積極作為,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實幹精神扛起了難度前所未有的重建任務;援建隊伍鼎力支持,在文化、教育、科技、人文、產業等領域給予全方位、多層次的幫助;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播撒大愛,共同書寫了“玉樹奇蹟”。

十年前,救援隊拼盡全力從廢墟中救出了一個被掩埋近48小時、僅有7個多月大的女嬰,孩子的手裡捏著救援隊員遞來的餅乾,面上滿是血汙,清澈明亮的眼睛中卻閃爍著希望的光芒。這個瞬間被鏡頭定格下來,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如今,鮮豔的紅領巾在“餅乾寶寶”才仁永吉的胸前飄揚,地震十週年之際,這個與新玉樹同齡的女孩創作了一幅名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團結》的畫作,鮮亮的色塊鋪陳開來,畫面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隨著家鄉的十年建設,我們也在美好的新玉樹茁壯成長。”她說。

災難已成過往。十載不懈努力,寫下玉樹恢復重建精彩篇章。如今的玉樹大地,正放飛夢想,砥礪前行!(本報記者 左翰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