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文|白茅如玉

《伯德小姐》是一部青春喜剧片,上映于2017年,在2018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曾获得过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女配以及最佳原创剧本等5项提名,还荣获了2018年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奖。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来自沙加缅都的高中女孩克里斯汀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她和母亲关系紧张,为了追求独立、自由,她经历了孤独,也受过伤,最终收获了成长。

本文就从叙事方法、人物塑造、画面色彩和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来深度解读这部青春喜剧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叙事方法:本片采用双线叙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在青春期的成长以及她在成长中经历的痛和抗争。

我希望我能经历些风雨。——克里斯汀(伯德小姐)

影片一开头,主角克里斯汀就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这也是本片对成长的思考,同时暗示了影片的主要内容——克里斯汀将追逐自由,经历“风雨”。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为了更全面地叙述这个故事,展现克里斯汀的状态,影片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法:

·第一条线是“家庭线”:主要讲述了克里斯汀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妈妈之间的“相爱相杀”,她一直在尽力挣脱妈妈的控制,企图摆脱家庭对她未来人生的影响。

·第二条线是“学校线”:在这条线上,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克里斯汀在爱情以及友情、社交上的经历的变化和收获。

1、家庭线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平民家庭,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和克里斯汀,他们不富裕,但很温馨。家人之间虽然有小矛盾,但内心是相亲相爱的。

为了给克里斯汀提供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爸爸妈妈竭尽所能地让她去上了一所私立贵族教会中学——圣心中学。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高三的克里斯汀在大学志愿上和妈妈有了极大的分歧——她想去纽约,而妈妈则希望她留在本州。

正处在叛逆期的克里斯汀和控制欲强的妈妈之间开始了一场关于“去哪上学”的拉锯战。

她偷偷找爸爸帮忙,说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得到了爸爸的支持,不顾妈妈的反对,暗自申请了东海岸的学校。

在生活上,叛逆的克里斯汀和妈妈也总是格格不入,母女两人之间气氛紧张,总是处在矛盾一触即发的状态。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由于妈妈一直否定她,表现出对她很失望,克里斯汀误以为妈妈不爱她,直到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心仪的学校,面对离别,母女之间真实的感情才最终爆发出来。

2、学校线

来自于平民家庭的克里斯汀在同学中是自卑的,她的家庭条件不占优势,为了赢得关注,她只好通过竞选学生会和特立独行来标榜自己。

她看上去离经叛道,不愿受教会束缚,其实只是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这份渴望让她变得自私,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甚至忽略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在爱情上,她先是和温和乖巧、绅士、有教养的丹尼相爱、交往,结果却发现丹尼居然喜欢的是男生。

倍受打击的克里斯汀于是主动接近学生乐队主唱凯尔——一个颇受欢迎的男生,通过和凯尔谈恋爱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为了接近凯尔,克里斯汀不惜撒谎和戏弄老师,她甚至牺牲了友情,冷落了闺蜜,就只为了融入凯尔的朋友圈。

最终克里斯汀的谎言被揭穿,她也看清了凯尔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明白了自己和他并不适合,于是果断离开,找到朋友真诚地道歉,重新赢得了朋友的接纳。

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经历黑暗,何以迎来光明?如果我们不让一个人经历痛苦,其实是剥夺他成长的权利。

在影片中,“伯德小姐”克里斯汀“如愿”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风雨,当痛苦过后,才终于收获了成长,内心变得成熟、平和、从容。

人物塑造:本片通过对比和隐喻、细节将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贴近现实。

  • 对比和隐喻

1、影片以对比为开头:克里斯汀和妈妈面对面以几乎一样的姿势躺在一张床上睡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两个影子。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起床后,克里斯汀和妈妈背对镜头坐在床边聊天,两人的背影又几乎一致。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隐喻:这是一对非常相似的母女,她们相爱又相敌对。

2、克里斯汀为自己起名“伯德小姐”。在回家的路上,她和妈妈因为意见不合,直接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导致手臂骨折。

隐喻:克里斯汀想像鸟儿一样追逐自由,拥有自己的天空。哪怕妈妈的怀抱温暖又安全,她仍想离开,即便离开意味着受伤——为了自由而折翼的小鸟。

这里也隐喻克里斯汀想离开的时候其实还没做好准备,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3、当妈妈开车下班回家的路上,背景音乐是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歌词描述时光飞逝,离别总让人难以接受。

“当我们的内心总被离别萦绕,孤独的夜晚充满思绪。”

隐喻:妈妈阻止克里斯汀去纽约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经济压力大,而是她太爱女儿了,太想留在身边保护好她,不忍离别。

所以最后妈妈送克里斯汀走的时候,尽管嘴上说得很绝情,但看着女儿离开,她泪流满面,又后悔地跑进机场,想送送克里斯汀。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4、失业的爸爸在面试新工作时遇到了儿子。

隐喻:这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儿子终于不只是在超市当收银员混日子了,终于也成长,懂得扛起家庭的经济支柱重任,为爸爸分担。

5、丹尼看上去是一个乖巧、绅士的男孩,温柔、善良,是一个很好的爱人。似乎处于青春期的他和叛逆没什么关系,但丹尼却喜欢男生——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叛逆。

隐喻:丹尼外在和内在的强烈对比,告诉观众这个世界没有完美,青春期的叛逆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6、克里斯汀一开始坚持叫自己是“伯德小姐”,最后主动介绍自己是克里斯汀;她原本讨厌教会学校,还戏弄修女,最后主动走进教堂。

隐喻:这些前后对比,隐喻了克里斯汀的转变和成长。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 细节

1、妈妈虽然在孩子们面前看起来很严肃,但她会在背后和老公一起讨论孩子们的生活,谈论儿子和儿媳是否在沙发上睡过;还会接纳被亲生父母赶出来的叛逆的儿媳住在家里一起生活,说明妈妈其实内心是很温暖,也很包容的。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2、爸爸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他温和、开明,身材高大,大腹便便,让人看上去就有安全感,但其实爸爸有多年的抑郁症,这说明爸爸的压力很大,他有自己的困扰,只是不愿意让子女担忧,他为家庭扛下了太多的责任。

3、克里斯汀喜欢走在富人区的街道上;她总是让爸爸将她送到离学校还有一个街区的地方就停下;她将自己的家庭住址形容为“轨道错误的另一边”(暗喻贫民区),这些细节反映出她内心的虚荣和自私,不懂得体谅家人的感受。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4、克里斯汀为如何解决学费问题早已做好了计划,这说明她不是盲目追求自由,而是一个独立的女孩,她没有打算完全依赖父母,她是一只已经做好了“离巢”准备的小鸟。

  • 角色塑造的意义

克里斯汀和丹尼是影片中“叛逆”的代表,在影片最后也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克里斯汀理解了妈妈,如愿去了理想的大学,变得更平和、成熟;丹尼直面真实的自己,不再迷茫。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妈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保护者,她一直在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外界伤害。但她的过分保护有时也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哥哥这个角色的存在其实就是和克里斯汀之间的对比

:早已大学毕业的哥哥一直生活在妈妈的保护下,后来还带着女朋友回家一起“啃老”混日子,他一直没有与家庭,与妈妈分离,所以他也一直没有真正成长、成熟起来。直到爸爸失业,家庭陷入经济危机,哥哥才意识到自己该承担一些责任,不该再躲在爸妈身后了。

当生活的“风雨”来临,爸爸这把保护伞开始透风、漏雨,哥哥才成长起来。

与克里斯汀主动离开家,经历风雨,完成成长相比,哥哥是被动面对风雨,也因而他比克里斯汀成长得更晚一些。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爸爸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有了他的鼎力支持,克里斯汀才能如愿去申请自己喜欢的学校。

凯尔和他的朋友们就是克里斯汀成长路上的“风雨”,是他们让克里斯汀明白谁才是真正爱自己和在乎自己的人,谁才是自己应该去爱和珍惜的人。

修女和老师的角色是阐释天主教的意义:他们不会约束行为,而是会引导和鼓励人们爱护自己,善待他人。

他们让克里斯汀反思自己自以为是的“叛逆”行为其实是幼稚的。

“伯德小姐”就是青春期的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总会有亲人的担忧和保护,师长的引导和规范,而我们也曾因“叛逆”让他们伤心,让自己受伤,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长大。

电影中色彩运用的意义:影片通过蓝色、粉色、绿色、黑色、白色等色彩的含义暗喻人物及人物的成长。

  • 蓝色代表了自由、理想。

在影片中,克里斯汀自称为“伯德小姐”,渴望做自由的鸟儿。她最喜欢的房子是蓝色的,大片的蓝色外墙,就像鸟儿自由飞翔的天空,她渴望自己住进那样的房子。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当爱人丹尼出现时,丹尼的衣服也是蓝色的,并且丹尼偏爱穿蓝色及蓝色元素,而那栋蓝色的房子又恰好是丹尼的奶奶家。

这一切都在印证丹尼就是克里斯汀理想的爱人。丹尼身穿蓝色,代表了丹尼也是追求自由的,所以他能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喜欢男生的现实。

  • 粉色代表了青春、稚嫩

克里斯汀的房间是粉色的,她的手受伤后打上了石膏,她在石膏的外面套上了粉色的套子。这代表了克里斯汀的状态:她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单纯、稚嫩。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 黑色代表了神秘、无情

克里斯汀的第二个男朋友凯尔的每次出场都是和大片的黑色基调在一起。克里斯汀第一次看到凯尔是在昏暗的空间里,凯尔在舞台上演出。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凯尔喜欢穿黑色系的衣服,他的床头也是黑色的,这些都和凯尔这个角色的神秘、无情、冷漠、危险相呼应。

  • 白色代表纯洁、简单、新的篇章

教会学校的校服是白色的,代表了学校想传达的思想。

当克里斯汀要离开家上大学之前,她自己将粉色的房间刷成了白色,她曾经亲手写上去的印记全都没了。这里的白色代表了她将和过去道别,迎来人生新的篇章。

  • 绿色代表清新、健康、希望、成长。

克里斯汀到了大学后,在宿醉后的早晨,路过蓝色和粉色,最终走向了满是绿植的道路,这一段完整地将克里斯汀在影片中的成长表现了出来:她告别了不切实际的理想(蓝色),走过幼稚的青春(粉色),终于迎来了成长(绿色)。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影片中的颜色总是在标志性的时刻出现,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人物和情节相呼应,帮助观众理解人物的状态及转变。

现实意义:我们的青春都是在“逃离”中成长, 又在成长后更加懂得家和亲情的重要

“伯德小姐”克里斯汀从名字开始叛逆,但不论她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做过哪些让她后悔和遗憾的“叛逆”行为,最终也没能摆脱家庭的烙印。

就像影片一开始的隐喻一样:克里斯汀其实和她的妈妈很像,一样有控制欲,一样强势,一样“爱你在心口难开”。

家,就是我们在成长时想要逃离,又是在成长后想要回归的地方。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比如《地久天长》中的养子刘星:叛逆期的星星总觉得自己是替代品,他不服管教,不愿上学,和养父反抗,最终如愿拿上有自己本名的身份证决绝地离开了家,刘耀军和王丽云都以为他不会再回来了。

但当他在社会中自由闯荡以后,成长了以后,成熟了以后,又带着女朋友主动回到了养父母的身边,一家团圆。

孩子要成长,总要离开家庭,经历风雨。但他们的身上早已有了家庭的烙印,这份烙印将会代替父母陪伴他们一生,这份烙印也将成为他们最终回归家庭的牵绊。

结语:

在《伯德小姐》影片的最后,克里斯汀不再介绍自己叫“伯德小姐”,而是大方地说自己叫“克里斯汀”,她已离开了家,成为鸟儿,可也已不再渴望做一只自由但孤独的小鸟。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从离开开始,她在心灵上回归了家庭,而名字,证明了她的归属。

只有在离开了以后,在经历了成长了以后,我们才会明白家的意义,也才更懂得珍惜家以及家人。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创,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转发。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白茅如玉,80后创业者,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身边的故事,探讨生活的奥秘。关注两性话题、婆媳关系、婚姻生活,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动,你们的转发和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伯德小姐:深度解读成长背后的意义——懂得珍惜和理解家以及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