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名家简介

索晓霞,哲学学士,编审(二级),现任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研究,专著有《无形的链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并非两难的选择——云贵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传承与超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性之思》《中国西部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等。曾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中国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多项。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记者:您是2020年“4·23世界读书日”好书推荐的评委,能否谈谈您对今年推荐书目的整体印象?

索晓霞:整体印象是此次好书推荐书目体现了一种大格局和大视野。一是推荐书目参考了各类图书榜单和奖项,有权威机构评选推荐的图书,有知名媒体及网站推荐榜单上的图书,有商业平台相关图书销售榜单上的图书,并非简单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而是充分考虑了推荐书目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读者的认可度的基础上的引导性。二是推荐书目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75本推荐书目分为综合类、脱贫攻坚类、公众文明素养类三大类,若干小类,既有总书记论述,也有儿童读物,既有人文社科,也有科普新知,既有《乡土中国》等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的传世经典,也有《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等汉译世界名著。既有《这里是中国》的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也有《地道风物·贵州》立体丰盈的呈现。三是推荐书目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脱贫攻坚类的图书,大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图书,《5G时代:什么是5G,它将如何改变世界?》《人文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等。

记者:您所审读的是哪几本书?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索晓霞:可能因为我是社科研究者的背景,安排我审读《土地制度与中国》《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半熟人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深描》《贫困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大流感:最致命瘟疫史诗》等学术类的图书。《土地制度与中国》是作者对30余年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长期观察与思考。该书的经验研究、制度分析、发展模式研究,令人影响深刻,有较强的理论性。《贫困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作品,是两位极负盛名的经济学家15年对全球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之作,探求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真正原因,研究方法独特,是一部醒脑之作。《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作者用系统化思维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有针对性较强的实践面向,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层面的落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半熟人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深描》作者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变迁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和结构性深描,对推动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对深入了解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大流感:最致命瘟疫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了1918-1919年横扫世界、导致5000万-1亿人死亡的那次流感大流行的惨状,再现了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刻画了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和政治家们在巨大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怯懦、信仰和价值观,以及研究态度和方法。引人深思,警醒今人。

记者:在本次的推荐书目中,您个人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为什么?

索晓霞:在这次推荐的书目中,想读的书很多,喜欢的书也很多。与我的研究领域相关,我最喜欢读的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名著(《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乡土重建》《生育制度》)。在这一系列著作中,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过去,读懂今天的中国,建设未来的中国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前读过不止一次,但每次重读都有收获。另外,古斯塔夫·勒庞著,马晓佳译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也是我喜欢读的书之一,这是一本研究群体行为和心理特征的世界名著,通过对群体的性格、群体的思想观念、群体的分类及各种群体的特点的分析,作者告诉我们,当不同的个体聚集成群,仿佛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生命体,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生物,有它自己的性格、情绪、行为模式。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理性,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变得盲目、冲动、易受暗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完全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看完此书,你会对各种难以理解的群体行为有了洞察,也会惊觉自己偶尔也会在日常不经意沦陷其中。

记者:您现在工作很忙,阅读跟您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关系?您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

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工作一忙,买书有时成了阅读时间不够的弥补,有的书买来便进了书柜,知道大概内容,也许某一天会翻出来读。有的书买来翻了一翻,或读过几页,也进了书柜,也许永远不再读它。有的书会反复读,因为每次重读,都会有触动、有感悟,读这种书是一种享受。从事科研活动时,需要翻阅大量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图书资料,阅读会很集中,有时也很累,但灵感突来时的欣喜,下笔若有神的状态也是对集中大量阅读的回报。如今很喜欢听书,早上一起床,就可以打开手机听书,不影响洗脸刷牙,上下班路上,走路锻炼、周末家里搞卫生,都可以听书,自从有了听书的方便后,感觉阅读的时间多了些。但独自一人安静阅读所带来的那种体验,是听书不能替代的,所以,有些书还只能没人打扰时独享。另外,还喜欢看一些探索未知世界的书,这类图书,可以激发想象,天马行空,超越已知的世界,感知探索未知世界的意外与惊喜,体验对已知自己不一样的可能性。

<<<<<<<<<

2020年,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既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战疫斗贫凝聚精神力量,我省积极调整思路,把全民阅读活动移到线上进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春天恰是读书天,宅在家里读好书丨孔学堂启动线上“溪山书会”活动线上“溪山书会” | 让阅读把心安下来 ——李昊带您品读绘本《黎明》线上“溪山书会”丨作家戴冰推荐“小画书”和“字书”的《十字军骑士》线上“溪山书会”丨读书人杜彦之推荐百年前的探险纪实《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视频】快板打起来!抗疫情 硬核知识记心间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肺炎?答案来了!这些事也要了解!

名家荐书·索晓霞: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 “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