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古鄯州(今海东市乐都区)陈兵讲武,你不知道的边史

隋朝初年,文帝杨坚派军队进驻青海和甘肃交界地区,牵制吐谷浑首领夸吕向东发展的军事行动。经过几次战斗,夸吕大败远走,未走的十三个吐谷浑部落向隋投降。隋文帝认为当时的青海东部村落稀少,容易遭到袭击,于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派大将贺娄子干率兵进击吐谷浑,指示并勒令人民筑堡聚居,垦田积谷,以备不虞。贺娄子干后来看到这里地广人稀,大举垦田收获必少,消耗增多,而且这一带人民多数从事畜牧业,强令集中垦田,很难维持安定。为此,隋文帝采纳了贺娄子干提出的择点设防、“镇戍连接、烽燧相望”、彼此呼应、人民仍可散居的建议。在如此设防下,吐谷浑再没有大规模进击,双方没有大的武装冲突。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亡了南朝的陈,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声威远布,吐谷浑更难与之抗衡。于是,次年夸吕派使者到长安聘问修好。开皇十一年(591年),执政了57年的吐谷浑首领夸吕去世,其子世伏继位。世伏主动与隋修好,当年就派侄子无素向隋“奉表称藩,并献方物”,与隋联姻,拟送其女充当隋文帝嫔妃,隋文帝加以谢绝。这时,贺娄子干的侄子贺娄诠担任鄯州(今乐都)刺史,他忠实地执行杨坚的民族政策,民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到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将光化公主嫁给了世伏,满足了吐谷浑与隋联姻通好的要求。甘青地区的吐谷浑人都成为隋的藩属。次年,世伏死,其弟伏允继位,派使臣到长安,请按吐谷浑风俗“兄死妻诸嫂”,仍以光化公主为妻。这虽然与内地风俗不合,但隋文帝也答应了。以后十多年中,双方保持联系,友好相处。公元605年,隋文帝被太子杨广杀害,自己继位。杨广就是我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隋炀帝。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他继位后彻底改变了文帝时的对外友好政策,而搞内夏外夷的政策,对吐谷浑极不友好,采取敌对行动。他认为吐谷浑阻碍了隋与西域的陆路交通,欲除之而后快。

隋炀帝古鄯州(今海东市乐都区)陈兵讲武,你不知道的边史

在隋炀帝的大臣中,有一位叫裴矩的人,是掌管贸易的吏部侍郎。此人很有心计,对西域情况了解得很多,并撰写了《西域图记》一书献给隋炀帝。他向隋炀帝盛赞西域富庶,盛产奇珍异宝,并称据西域商人们表示,西域各国愿意依附隋朝,只是苦于吐谷浑称霸西戎,阻碍中西交通。裴矩还夸耀隋朝的武力足以压制吐谷浑。隋炀帝听了裴矩之言后,更加坚定了征服吐谷浑的决心。

隋大业四年(608年),裴矩策动铁勒部人(原游牧于今新疆东南的西突厥人)进攻吐谷浑,借刀杀人,让突厥人打吐谷浑人。突厥人为表示对隋朝的忠心,举兵入侵吐谷浑。由于突厥骑兵强大,吐谷浑军队被击败。伏允可汗退逃至西平,并派人向隋炀帝求援,他不明内情,还因与隋朝有甥舅关系,把隋朝当作自己的救星。这时隋炀帝顺水推舟,派安德王杨雄从浇河出发、许国公宇文述从西平出发,以“抚纳”的名义伏击伏允可汗。伏允见隋军来势凶猛,不怀善意,便率部向西奔逃。宇文述见伏允已识破诡计,就撕下了“抚纳”的假面具,挥军追杀而来,一直追到青海湖东南带,一路斩杀3000余人,俘虏和投降的百姓达数万人之多。而伏允可汗一口气逃奔至柴达木盆地。当隋军返回后,伏允又率部众回到故地。这次惨痛的教训,使伏允认清了隋炀帝的险恶用心,于是加强了对隋的戒备,以防再次受到攻击。

隋炀帝古鄯州(今海东市乐都区)陈兵讲武,你不知道的边史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夏四月,为了扫荡吐谷浑,隋炀帝亲自统兵,随带大批文武官员及嫔妃宫女西巡。在西行的路上,先后经过陇山、陇西枹罕,到黄河的临津渡(今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从临津渡渡过黄河,来到了乐都,即当时的西平郡。

隋炀帝一行进驻乐都后,为了震慑吐谷浑和其他少数民族,在乐都陈兵讲武,举行了大阅兵。到了五月九日,隋炀帝又在拔延山(今乐都南l)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围猎活动。这次重大行动名为狩猎,实为夸耀兵力,是一次大的军事演习.隋军的活动范围延绵200里.

隋炀帝古鄯州(今海东市乐都区)陈兵讲武,你不知道的边史

十四日,隋炀帝从今乐都出发,经西宁北面长宁谷(今西宁北川)、金山(今西宁西南,又名金娥山)、浩门川(今大通河),在青海门源西北方向于吐谷浑主力部队相遇。隋炀帝调兵遣将,从四面包围袁川(今门源西北永安河谷一带)。吐谷浑伏允可汗发现被包围,与重臣商议后,用金蝉脱壳的法子逃出重围。5月28日,隋军又包围吐谷浑的仙头王部众,仙头王见大势已去,率十余万部众向隋军投降。6月2日,隋炀帝派左光禄大夫梁默、将军李琼率军追击伏允可汗,均被伏允可汗所杀。后又派卫尉卿刘权率军追击伏允可汗,刘权大军到了青海湖边吐谷浑王国的都城--伏俟城,攻占此城,后又攻占都兰香日德一带的吐谷浑城池。伏允可汗追得无处藏身,最后率2000骑向青海南部逃窜,客居在党项(今青海果洛)部落之中。

隋炀帝西伐,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也打通了中西通道,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